王培洪
關鍵詞:低碳時代;海上油氣田;發展方向;分析
當前,如何有效控制環境氣候的惡化形式,改善居住環境,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各國就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加大環保力度達成了共識,并展開了積極行動。油氣公司作為化石燃料的供應商,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排放源。在當前低碳時代的發展形勢下,各油氣公司為了保障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的環保政策和低碳戰略,探索合適的發展路徑,保障低碳生產和運用,加快研發低碳技術,盡量降低油氣田開發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減輕負面影響。
一、海上油氣生產及其溫室氣體排放特點
首先,在海上油氣的生產過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燒是排放溫室氣體的最大源頭,主要是為了滿足海上油氣開發平臺的用電和用熱需求,需要通過大量的伴生氣和原油燃燒,由此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由此可見,針對這一環節展開低碳減排是最為重要的。其次,火炬的燃燒也是重要的排放源,在海上油氣田的開發中,為了保障安全開采,通常會對多余的伴生氣和生產中產生的一下閃蒸汽、控制閥正常排氣和工藝設備密封氣等進行火炬燃燒,這一過程也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此外,工藝放空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油氣生產過程中天然氣凈化環節中的脫碳工藝會產生大量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但是海上油氣生產相較于陸上對于安全環保的要求較為嚴格,一般實施零排放生產工藝,對設備的密封性有著較高要求,所以其逸散所產生的排放量相對較小。
二、海上油氣田的低碳發展方向探討
(一)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分析海上油氣生產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化石燃料燃燒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在低碳減排戰略實施中最需要關注的環節。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擠綠色低碳轉型,是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直接途徑。計算表明,原油或柴油燃燒單位熱值的碳排放量比天然氣高30%左右,煤燃燒單位熱值的碳排放量比天然氣高50%左右。由此可見,采用天然氣來進行發電和供熱,支持海上油氣田的生產和生活需要,能夠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目前,我國大部分海上油氣田都是使用天然氣作為自發電燃料,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廣天然氣能源進行發電和取暖的形式,減少原油和柴油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鼓勵在充分利用天然氣等傳統清潔能源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可再生能源,不斷探索、研究和開發風能、核能、海洋能等海洋新能源等綠色低碳新能源。
(二)采用電力能源供應模式
當前,電力已經成為海上油氣開發和生產的主要能源。國內外大部分海上油氣田主要是基于各中心平臺獨立供電方式建設電站,由于各油田不斷實施增產以及沿海地區的輪動開發,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種“單獨作戰、分別發電”的模式,會造成各電廠負荷率差異大、能耗高、電廠利用率低、排放量大等問題?;诖?,應加強“集中發電、集中補電”的用電模式轉變,不僅能夠推進海上油氣田生產設施之間的電力聯網,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電廠的利用率,節省發電燃料,減少消耗和排放?,F有海上供電模式的特點是自發電比例高,外購電比例小。一般來說,岸電發電的溫室氣體排放因子低于自發電,其主要原因是其發電方式、發電所用燃料、發電機組規模及運行方式的不同。所以,加強岸電利用也可以有效解決海上電力的供需矛盾,提高供電穩定性,節省平臺空間,降低運維成本,同時還有利于海陸之間的數據傳輸。因此,因地制宜地開展海上油氣田岸電供電研究,是實現海上油氣田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和研究方向。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低碳時代背景下,油氣公司作為溫室氣體的核心排放源,必須要將低碳化發展重視起來,在深度掌握油氣開發特點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特點的基礎上,展開針對性的控制和治理,通過推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采用電力能源供應模式、增強能源利用率以及開發低碳新技術等方式,進一步推進海上油氣田的低碳化發展,推進其向清潔化、一體化和數字化轉變,基于各方面的技術支持下,加快油、氣、水、電、信息的一體型能源網構建,實現新時代下的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上,打造綠色低碳的號上智能油氣田。
參考文獻:
[1]于航,劉強,孫洋洲,等.全球低碳視角下海上油氣田發展方向探討[J].現代化工,2020,40(5):4.
[2]陳惠民.海上邊際油氣田開發的意義和發展[J].中國海洋平臺,19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