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音
波普藝術運動是20世紀以來影響力較大的大眾藝術復興運動之一,它一直試圖推翻傳統抽象主義藝術,從而逐漸轉向大眾化、商業化的藝術風格。波普藝術在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也推進了各類新型設計的衍生和發展。
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起源于英國,它來自戰后人們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中簡約和機械美感的厭倦,試圖打破對經典藝術循規蹈矩的評判,從而產生了大眾化和流行化的波普風格,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設計局限于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于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而波普設計作為波普風格反映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涉及各個設計領域,這些領域的設計通過各自獨特的風格和視覺符號特征來表現波普設計。
一、拼貼在波普設計中的應用
20世紀5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運動最早出現在一些獨立的組織中,這些組織的成員包括藝術家、評論家、建筑家和設計師,其中理查德·漢密爾頓是英國波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56年創作了第一幅波普拼貼作品《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他將大量雜志剪輯粘貼到卡片上,用十分淺顯的方式來展示物質生活。漢密爾頓說,這幅今天已盛名遠揚的拼貼畫是基于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而創作的,只不過將他們從伊甸園的天堂搬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天堂——20世紀的輕松生活。漢密爾頓的話可以讓人感受到當時人們對新時代來臨的激動,而“新天堂”不僅代表的是戰后所迎來的新時代,也代表著新時代引導的新藝術——波普藝術。
拼貼畫不僅代表著最早且最典型的波普藝術形式,也為平面設計中的招貼廣告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與靈感。許多設計家將不同的甚至互斥的事物進行碰撞式的創作,通過夸張和新奇的形式來創作海報、雜志封面等平面設計,為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甚至可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例如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汀·德維特為比利時時代啤酒所設計的海報《Christella》,藍色頭發的女人夸張地撅著紅唇,品嘗著手中的時代啤酒,作品中強烈的色彩明度及夸張的人物造型把廣告主題的情感表達出來,同時還引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二、復制在波普設計中的應用
波普設計師將人們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媒體人物海報以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改編制作并通過設計重新呈現在大眾面前,從而使波普設計更加生活化,更加貼近大眾生活。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設計了大量海報、櫥窗展示、商業廣告插圖等,他的作品以日常物品以主要表現題材來反映美國的現實生活,他將大眾所熟知的罐頭盒、美鈔、垃圾及名人照片作為創作題材,打破了高雅與通俗的界限,也使他的作品更具商業化風格,而他最常用的表現方法就是不停地“復制”“疊加”和“重現”。在作品《金寶湯罐頭》中,他用半機器化的絲網印刷術來批量復制紅白色罐頭,畫面構成感強烈,色調、質感、排列統一,富有節奏感,將美國現實社會中機器重復和消費文明的特點表現出來,用一種最簡單的藝術創作手法,巧妙且直接地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又恰當地捕捉了商品的外貌。
波普設計在戰后經濟發展最快的背景下產生,消費主義和大眾文化對它的影響是非常深的。“文化的泛化即大眾化,使得藝術沒有了邊界。”“大眾文化是大眾在文化工業的產品與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創造出來的。”波普設計是迎合大眾口味的,也是大眾文化的產物。沃霍爾在創作中用“復制”的手法來表現大眾化的方式,也在整個波普設計的道路上形成了一種影響,許多設計師由此獲得靈感,日本新波普主義大師村上隆在創作中汲取安迪·沃霍爾的藝術理念,用“復制”太陽花的方式創作了《太陽花》作品,他依舊沿用波普設計中大眾文化的元素符號,將自己創作的太陽花形象不斷組合、夸張、重疊來增強內心情感的表達。
“復制”所體現出的波普設計大眾化是不可忽視的。波普代表著流行文化,所以在平面設計中,設計師在對圖像的處理觀念以及手法上,都運用強烈的視覺效果、絢麗的色彩搭配、夸張幽默的造型來表現波普藝術風格。
三、插畫在波普設計中的應用
波普藝術中,波普風格的插畫、綜合材料和裝置藝術等作品的數量最多,而波普平面設計領域更是受波普風格插畫的影響。很多藝術家最先創作了波普風格插畫,而后衍生出海報、雜志封面等平面設計作品。現代平面廣告插畫設計受到波普藝術影響的原因也是時代背景,物質條件豐富的年輕人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引發其狂熱的追求態度。波普風格插畫恰恰可以體現出時尚、個性和流行等特點,波普風格插畫因此成為年輕人表達自己觀點和審美的工具。
羅伊·利希滕斯坦創作出了一系列波普插畫和波普漫畫,作品中運用本戴制版法的印刷技術,把彩點施于白色的表面,在店的周圍留出空間,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與藝術結緣,讓藝術走近人們的生活。在美式漫畫題材的作品中,利希滕斯坦對原圖像加以復制描摹,連同廉價印刷工藝中的網點效果也一并復制放大。體現精確的印刷元素——網點成為他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方式,在作品中繪制出印刷網點的效果,展現了現代工業化的時代特點。他用抽象的方式簡化了形象,并用大面積平涂的色塊和黑色的輪廓線條創造了平面化的波普風格,其繪畫色彩單純、明快,對原色的運用讓作品呈現出強烈的商業化視覺感受。
四、涂鴉在波普設計中的應用
涂鴉是波普平面設計創作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注重形式語言,畫面構圖隨意和偶發,反對傳統的形式美法則,如對稱、均衡、統一等規律。涂鴉不受條框限制的特點也是波普風格打破藝術條框的體現。
美國波普藝術家凱斯·哈林所創作的《空心人》是他的代表作,他所創作的沒有五官的任意扭動的空心小人,稚拙而抽象的造型,簡潔而鮮艷的顏色對比,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是最具代表性的波普涂鴉作品。而作品中的趣味性也符合當代大眾的視覺需求,波普風格中涂鴉形式的視覺語言符號也可以迅速抓住群眾的眼球。《空心人》系列作品也被引用作為商業化產品的設計。涂鴉作為波普風格的一種表現技法,在包裝設計上也有例子。SK-Ⅱ品牌在2017年10月推出的現代涂鴉版包裝以及在2018年10月推出的限定包裝,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波普風格所帶來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波普特征。
五、結語
波普藝術自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商業大發展的背景下誕生,就注定了它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的藝術,波普藝術的藝術特點和自身特性也決定著它是大眾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波普藝術為平面設計注入了靈感,也使原本復雜的設計創作變成簡單的設計制作。波普風格下的平面設計領域更加大眾化和通俗化,為設計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便利,使設計更加貼近大眾生活。波普中的“拼貼”“復制”“插畫”“涂鴉”等創作方式在為設計師帶來靈感的同時,也拓寬了藝術的創作路徑。
(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