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袁名
摘 ?要 ?素質教育理念中的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目標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中小學體育教學為例,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路徑,并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進而讓中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使中小學生獲得較強的體能素質與身體素質。因此,本文探討分析了創編及運用排球游戲開展中小學排球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 ?中小學 ?排球教學 ?排球游戲
一、引言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排球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將排球游戲融入中小學排球教學中不僅能夠滿足當前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還能使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和熱情充分激發出來,學生在自主性的學習排球運動的過程中就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排球知識與技能。
二、創編中小學排球游戲的原則
在中小學排球教學中創編排球游戲主要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教師在創編排球游戲時需要與中小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同時也不能違背排球運動的規律與特點,體育教師需要在滿足排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為中小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心理及心理特點的排球游戲;二是趣味性原則,排球游戲的創編需要帶有娛樂的性質,如此才能使中小學生的參與興趣被調動起來,進而使教師的排球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教育性原則,教師所創編的排球游戲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排球運動的技能和方法,還需要讓學生通過游戲獲得拼搏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質[1]。
三、中小學排球游戲的創編步驟
(一)明確創編排球游戲的目標及任務
教師在創編中小學排球游戲時,首先就需要對該游戲的目的及任務進行明確,即學生參與排球游戲后能夠完成怎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論教師創編何種排球游戲,其主要任務都是為了使排球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結合目標任務選擇排球游戲的素材及內容
對創編排球游戲的目標及任務進行明確后,教師則需要以此來確定游戲的素材和內容。在選擇游戲的素材和內容時應當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為學生創編完成難度較低的排球游戲,而后再逐漸加大游戲的難度。如果教師一開始就為學生準備過于簡單或是難度較大的游戲,那么就會影響學生游戲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三)結合目標和內容確定排球游戲的方法
游戲方法服務于排球游戲的目標及內容,方法的好壞又能夠對游戲的效果產生之間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創編排球游戲時需要充分安排好參與游戲的人數、游戲分組人數、進行游戲的隊形、游戲的變化動作等。
(四)制定完善排球游戲規則
游戲的進行需要建立在規則之上。如果排球游戲中缺乏規則,那么該游戲就無法順利進行,中小學生也只有在制定完善的排球游戲規則中去自覺地遵守規則。在制定完善排球規則時不能違背排球運動本身的規則,并且教師所創編的排球游戲也需要將安全性充分考慮進來。
四、中小學排球教學中排球游戲的合理運用策略
(一)運用排球游戲完成排球課程課前準備活動
中小學體育教師想要讓排球課程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技能學習以及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具有較好的耐受性,還能夠讓學生通過準備活動激發自己的排球學習興趣,引領他們在參與排球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時更加積極主動[2]。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將創編好的排球游戲巧妙地運用在排球課程教學的準備活動環節中。首先,教師需要優化傳統排球教學中讓學生完成的慢跑、拉伸操等枯燥的準備活動,避免學生在這類陳舊的準備活動中對排球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其次,教師在組織排球游戲時,需要將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融入進來,在此基礎上為他們創編并運用排球游戲進行準備活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貼膏藥”、“躲避擊球”、互相擊球等游戲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使學生在準備階段能夠提升自己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進而為接下來排球技能的學習和排球訓練奠定基礎。
(二)在排球技能教學中運用排球游戲
中小學排球教學的開展,本質上就是通過排球運動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綜合素質以及情感。因此教師所創編的排球游戲需要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排球運動的學習和鍛煉中去。例如,教師在訓練學生的排球運動發球這一技能時,可以讓學生比賽“誰發球距離更遠”的游戲讓學生完成排球發球學習及訓練。體育教師通過將有趣的排球活動運用于排球技能教學不僅能夠讓排球教學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還能夠無限貼近課程的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的參與到排球運動的訓練中去。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學體育教師通過精心創編并科學運用排球游戲不僅能夠使排球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排球技能的興趣,提升學生練習排球運動的積極性與自覺性。由此可見,排球教學中的排球游戲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可謂是一種非常積極又有效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汶峰.淺析中小學排球教學中游戲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3):20+22.
[2]程坤.提高中小學排球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方法研究[J].拳擊與格斗,201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