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芳
摘要:在小班區域游戲中,老師們經常遇到幼兒爭搶玩具的情況,屢禁不止,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老師是在處理幼兒爭搶玩具的問題,這就會導致教師觀察幼兒和指導幼兒的思路會被打斷。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應對呢?通過以下案例解讀和分析,來談一談教師在面臨小班“爭搶玩具”沖突的應對策略。
摘要:爭搶; 沖突 ; 策略;
一、 案例描述
小班區域游戲時間,娃娃家,毛毛解完便,發現放在桌上的電話玩具不見了,他看見辰辰正在玩他的電話玩具,很生氣地說:“這是我的電話,還給我。”辰辰說:“這是我先看到的,是我的,你走開。”辰辰沒有歸還。毛毛強忍著眼淚哽咽著說:“我去告老師。”老師正在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話,沒來得及回應。毛毛又重復一遍,但剛一張嘴,便哇哇大哭起來。老師見狀,急忙轉過身說:“好了,不要哭了,大方點嘛,男子漢不要輕易掉眼淚額。發生什么事了?”毛毛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說:“他…他…搶搶我…玩…玩具…。”毛毛順手指了指辰辰。老師走過去對辰辰說:“辰辰,不可以搶小朋友玩具的,現在請你還給毛毛,跟毛毛道歉。”辰辰使勁地把玩具塞到毛毛手上,然后坐到一張空椅子上。
二、 案例解析
(一) 基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看幼兒行為
1.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談幼兒哭鬧行為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指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3-4歲幼兒主要處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階段。3-4歲幼兒由于自主能力低、抗挫能力低和分離焦慮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哭鬧是基于安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感宣泄。
2.基于讀懂兒童幼兒幼兒沖突解決和情緒管理能力發展評價指標談幼兒哭鬧行為。
(1)小班幼兒沖突解決能力較低,哭鬧行為是幼兒沖突解決能力水平發展低的一個顯著特點。幼兒向成人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屬于沖突解決能力水平,小班幼兒大部分處于此階段,只是在幼兒尋求幫助過程中,幼兒哭鬧更能引起成人關注。
(2)小班幼兒情緒管理水平較低,哭鬧是常見的情緒表達方式。
小班幼兒大部分處于情緒管理水平,幼兒出現持續控制情緒的能力,能用更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毛毛試圖在持續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最后還是哭了出來,說明毛毛有持續控制情緒的傾向,只是情緒管理水平發展還不夠穩定,情緒管理水平還比較低。
(二) 基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師行為進行分析評價
1.老師在處理幼兒情緒時,采取堵的策略,不利于幼兒情緒的疏導。
案例中,當毛毛的各種情緒以哇哇大哭發泄出來時,老師說:“好了,不要哭了。”老師是在壓抑幼兒情緒。幼兒情緒有一個發起、高漲、緩和與平復的過程,幼兒突然哇哇大哭說明幼兒情緒處于高漲階段,如果要強行被停下,幼兒是很難受的。
2.老師在回應幼兒情緒時,給幼兒貼標簽,不利于幼兒對情緒的正確認知。
當老師看到幼兒哭得很厲害時,老師說:“大方點嘛,男子漢不要經常掉眼淚額。”老師向幼兒傳達著這樣一個觀念,哭就不大方,有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就會讓幼兒不敢大膽面對情緒。
3.老師在解決幼兒沖突時,包辦代替,幼兒缺乏主動權。
老師以命令的方式讓辰辰把玩具還給毛毛并道歉。老師直接把問題給解決了,并沒有引導幼兒怎么去解決沖突問題。沖突是雙向的,老師單單站在毛毛的立場解決了毛毛的沖突問題,而辰辰的沖突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三、 教師支持策略
(一)教師正確處理幼兒情緒,改善幼兒哭鬧行為,促進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發展的方法
1.關注幼兒情緒,認同接納幼兒情緒,拉近與幼兒的距離。
當幼兒出現情緒的時候,首先你要表明自己看到了幼兒這樣的情緒,同時說明自己這樣說的原因。例如,在案例中,毛毛哭著找老師時,可以這樣跟他說:“額,毛毛,你看起來好像很不開心,眉毛都鄒起來來了,眼睛都哭紅了。”
2.引導幼兒體驗情緒,認知情緒,拓展幼兒情緒認知經驗。
借助情緒體驗,讓幼兒感受情緒帶來的不舒服,同時引導幼兒認識情緒的客觀存在性和普遍性,并且告訴幼兒情緒是可以緩解的,無需害怕和逃避。例如以老師的親身經歷,告訴幼兒:“你看起來心里很難受,生氣就是這樣,會讓心里感到不舒服,但沒關系,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老師也一樣,生氣就像吃飯一樣普通和平凡,只要你找到合適的方法,這種難受的感覺會慢慢消失掉的。”
(二)教師正確處理幼兒沖突,促進幼兒沖突解決能力發展的正確方法
1.引導幼兒進行事實陳述,尋求引導幼兒解決沖突的關鍵點。
在該案例中,教師和幼兒可能看到的只是一個片段,為了讓大家清楚事情發生的過程,同時了解矛盾雙方的想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點,陳述事實很有必要。
2.站在幼兒立場看問題,接納幼兒行為。
當幼兒在陳述事實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幼兒的立場對幼兒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想法,不作主觀評價,以此來接納幼兒的行為。比如當毛毛說自己玩具被搶的時候,教師可以說:“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了,玩不了,確實應該生氣。”教師聽到辰辰的描述后,可以說:“你先看到的玩具,別人要拿走了,確實心里也不舒服。”
參考文獻:
[1] 韓佳雯. 論小班幼兒爭搶玩具現象及其教育策略[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4):1.
[2] 徐國蓉. 分享 快樂 成長——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分享意識[J]. 成功:教育, 2018, 000(001):P.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