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摘要: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背景之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了主要的教學目標。所以高中物理教師也應根據教育領域的這一變化和最新的要求來優化課堂教學,從而使高中生逐步養成核心素養。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對高中階段學生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等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引言:新課程標準在高中的物理教學這一板塊中,對教師明確提出了要以培育高中學生的物理觀念以及各項能力等為教學目的的實質性標準。只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教師所提供的空間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發現問題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實現綜合素養的形成和進一步提升。
(九)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從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來分析,比較側重于傳授高中物理理論知識、忽視高中物理實踐教學,這也就導致了實踐教學僅僅作為理論教學的穿插而占據著高中物理學科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比例,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依舊處于“灌輸式”教學,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背景下無法對物理知識學習形成興趣。在此基礎上,因為我國部分高中學校的物理實驗設備配備不夠齊全,甚至有部分學校并沒有開設實驗室,學生也就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自然也就無法形成實踐能力[ ]。
五、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重形式、輕內容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經過了初中三年物理學習的沉淀,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物理學科相關知識體系。因此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學科教學時,對于學生的思維方面的培養就產生了松懈的態度,教學內容上也較為形式化,基本上的教學流程就是傳授給學生其中的物理理論知識,并沒有根據其中的物理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索、分析,直接告訴學生最終的結論,學生雖然明確了其中正確答案,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限制了高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十)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
(八)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形成物理觀念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基本上所有的教師都是運用知識講解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或者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注重于對學生物理觀念的塑造,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對教學內容中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進行提煉與思考,將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原則鮮明突顯出來,使學生通過物理實驗來探究物理知識本質。比如在高一物理“摩擦力”的新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實驗:將兩本書每頁穿插交疊起來,并讓兩名力氣較大的同學握住書脊的位置向兩邊拉開,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同時,同桌之間也可以進行這一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一現象,并進一步分析摩擦力產生的原因。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逐步形成物理觀念,還能夠對其中的知識點更深層次的吸收。
(九)注重教學探究,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維
要想實現新課改所提出的提升高中生物理學科素養的這一要求,教師就要將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列在每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之內,這一點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來說非常重要。科學思維主要指的是學生能夠以物理的眼光來分析某一現象產生的本質原因,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建立起對物理現象及物理規律的認知,從而根據客觀事實來進行抽象的知識概括。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于對學生在探究中逐漸形成科學思維這一教學目的的落實。
(十)指明實驗方向,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在新一輪的課改背景之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已然成為了對高中生進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能夠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來優化以往的不當的學習方式,同時他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夠充分凸顯出來。而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明確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的原則,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其引導下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
例如在進行向心力這一知識探究式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跑步測速時,經過轉彎賽道過程中,身體會有什么感受?當遇到雨天和雪天,路面濕滑時,駕駛員轉彎時會采取什么措施?為什么?從而使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經驗來逐步構建物理相關情境,從而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通過生活中物理現象來探究物理本質的習慣。經過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本上的實驗探究,并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以及影響向心力大小和產生向心力的因素[ ]。
結束語:綜上所述,培育高中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關鍵的教育目標,要想在高中物理的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能夠貫徹落實對高中學生物理素養的有效培育,就必須從教學模式、方法上加以革新,給高中學生們創造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間,從而在使學生進行親身操作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福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析[J].好日子,2020(16):1.
[2]王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