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摘要:在幼兒的成長發展過程中,積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真正養成禮讓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禮儀應該從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來進行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滲透成效與力度。為此,幼兒教師要結合一日生活的具體內容,科學全面地進行禮儀的滲透,真正引導幼兒形成禮讓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生活禮儀;滲透路徑;幼兒;一日生活
生活習慣是一種持久且穩定的行動方式,對于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影響到他的將來,使其終身受益。為科學全面地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為不斷優化幼兒的整體認知水平,教師應該在一日生活中,科學全面地滲透禮儀,積極引導幼兒形成禮讓的良好品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
1注重來園、離園時的禮讓教育
在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展中,來園是一日生活的開端,離園是一日生活的結束。為行之有效地進行禮儀滲透,教師應該注重把握好這兩個關鍵節點。在來園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積極向教師以及其他幼兒問好,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特別是在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剎那,可能就會發生相互擁擠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好禮儀滲透的關鍵契機,積極引導幼兒學會禮讓,主動讓其他小朋友先行。當幼兒在門口打鬧時,教師也應該及時進行介入,引導他們有序進入園內,不要因為自己的言行舉動而影響到其他幼兒。對于表現良好的幼兒,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同時教師也要在幼兒來園時,主動向幼兒問好,并為幼兒禮讓出進園的通道。通過日復一日的滲透,幼兒的禮讓習慣就能夠有序形成。在離園時,教師同樣要注重引導幼兒來有序排隊,并依次通行。為提升禮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教師要積極尋求家長的支持,全面構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比如在離園時,幼兒若主動禮讓了他人,那么家長也要及時表揚孩子,讓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
2注重在教學活動中開展禮讓教育
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實踐過程中,教學活動所占用的課時比例是最高的,也是禮讓教育的重要平臺。作為幼兒教師,無論講授哪一方面的課程內容,都應該注重把握科學的滲透時機,積極進行禮讓教育。比如在語言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讓幼兒來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角色互動中滲透禮讓教育,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到禮讓的重要性,自覺形成禮讓的科學認知。再比如在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故事教學法,將禮讓教育的相關故事講述給幼兒,或者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來播放給幼兒,引導幼兒積極開動腦筋,積極發散思維,按照繪畫主題來進行創作。再比如在戶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同樣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來適時滲透禮讓教育。比如在滑滑梯時,教師要鼓勵幼兒滑下來后,及時離開滑道,禮讓正往下滑的其他幼兒。同時,在攀登滑梯時,教師同樣要進行必要的禮讓滲透,確保幼兒能夠安全有序地依次攀登。可以說,在一日生活中,為科學全面地進行禮讓滲透,教師要充分全面地將禮讓教育融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真正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禮讓習慣。
3在盥洗午休中開展禮讓教育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盥洗、午休、就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容易發生擁擠問題的重點區域。為真正提升幼兒的禮讓習慣,教師可以在這些活動中來開展必要的禮讓教育。比如教師可以在盥洗區域張貼禮讓教育的兒童宣傳畫,以直觀形象的動畫圖案來引導幼兒注重禮讓。或者在盥洗區域,播放禮讓教育的相關兒歌,確保幼兒能夠有序進行排隊。盥洗區域的地面可能會出現濕滑的問題,若幼兒不注重禮讓,互相擁擠或者相互打鬧,極有可能發生摔傷風險。為此,在盥洗區域,教師要格外注重引導幼兒形成禮讓的良好意識。再比如在就餐環節中,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幼兒形成禮讓的良好習慣,有序取餐,禮讓其他幼兒先行落座,在清潔餐盤時,也要注重禮讓他人。
4在區域活動中開展禮讓滲透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區域活動是一項共享活動,是需要幼兒以“組團”形式參與的集體活動。為科學全面地提升幼兒的禮讓習慣,也為了更好地培育幼兒良好的禮讓素養,教師要注重在區域活動中,科學全面地開展禮讓教育。比如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幼兒表現出自私的一面,不愿意分享玩具或者材料,常常將一些公用的材料占為己有。教師可以在禮讓教育的過程中,采用差異化的教育手段,比如讓一些性格自私的幼兒充當監督員,提醒其他幼兒不要爭奪玩具,不要長時間霸占一種玩具。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該幼兒的自覺性,也容易糾正他自身的錯誤習慣。再比如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編創一首關于禮讓的兒歌,讓幼兒一邊唱一邊玩,這樣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優化幼兒的禮讓習慣。
結論:在幼兒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科學的禮讓教育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為切實有效地提升幼兒的禮讓素養,真正在潛移默化之中感染和啟發幼兒,教師應該注重把握好幼兒一日生活的具體內容,積極把握好禮讓教育的關鍵契機,適時組織開展科學的禮讓教育,真正培育幼兒良好的禮讓習慣。
參考文獻:
[1]沙小蘭,淺談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J],報刊精萃,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