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潤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師開始進行自我反思,根據以往的教學成果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優化與創新,立志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學服務,而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的課程改革同樣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與活動課教學的深度融合逐漸成為教師的重點任務,基于此本文將分析情境創設、課堂互動、知識拓展、教學方法創新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活動課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活動課教學;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策略
語文是初中時期的重點學科之一,教師在新課改形勢下必須根據學生學習及發展需求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優化與創新,并且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活動課之中,既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又增添課堂活力,讓學生能在興趣被激發的前提下主動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在師生、生生有效互動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保證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加快了語文教學數字化、現代化發展進程,為學生未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目標
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發展需求來制定目標,不能為了實現現代化教學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進行信息化處理,即不能“為了融合而融合”,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分為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思維創新能力三種,因此在尋找網絡材料時教師必須進行針對性搜尋,既要豐富課程內容,又不能偏離教學主題,并且適當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在信息技術情境下理解知識內涵、增強語文素養,最大程度保證教學質量[1]。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提高教學生動性
想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活動課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必須大膽創新,沖破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首先對常規課堂中枯燥、沉悶的教學環境進行深度改造,使用信息技術完成多元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調動主觀思想、深化情感認知,更好地對課內重難點知識理解、記憶,并主動對某一問題發表觀點,在課內積極展示自我,由此改變學生學習環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達成高效教學目標[2]。
(二)基于信息技術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有效性
語文是語言類學科,師生、生生互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傳統教學形勢下學生學習效率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乏主動表達、交際的機會,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學習存在形式化問題,因此課改時期教師必須明確課堂互動的重要性,促成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讓他們真正成為知識學習的主動者,在互動中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綜合性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內召開“孝親敬老”主題班會,要求同學們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查詢古今中外的“孝親”故事、名言警句,由此展開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學生制作手抄報,在班級內營造出孝親感恩氛圍,同時還可以在活動中展示網絡流行的孝心漫畫,以形象的畫面、生動的故事調動學生主題探索積極性,就漫畫內容展開師生、生生討論活動,學生在身心放松前提下自由交際,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基于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增強學生文化素養
初中時期學生思想逐漸成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僅僅進行知識講解,更需要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具備知識解讀、問題多元視角分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為初中生未來學習、發展打下良好基礎[3]。因此在備課階段教師應在符合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對課內知識進行多元化拓展,或是展示背景文化知識、瀏覽作者生平,或是對同類型文化進行綜合整理,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他們的文化品格,而為提高學生對拓展內容的接受程度,教師必須采取現代化手段對其進行生動化呈現,教師首先以“愛國”為主題導入活動,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愛國詩詞,并且借助動畫、歌曲渲染愛國氛圍,文化知識的全方位呈現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范圍,深化他們的愛國情感,在此基礎上開展詩詞朗誦活動,學生借助資源優化自己的朗誦讀音、情感、節奏,提高朗誦感染力,最終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得到文化素養的發展。
(四)創設多元新型教學方法,讓學生樂學、好學
教師必須建立起信息化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滲入學科之中,不僅僅是豐富課內學習材料,更是要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創設開放、探究、協調的場景,讓學生生成強烈的主觀意識,最終在樂學、好學狀態下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此期間教師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課前借助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鼓勵他們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在手機、電腦上查詢知識資料,深化他們的問題意識,增強自主學習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為實現理想化教育目標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加快教育改革,期間通過創設生動情境、拓寬教學范圍、創新教學方法等方式完成對新式語文課堂的構建,增加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讓學生在真正喜歡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參加課堂活動,最終在實踐中得到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永霞.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微課的運用初探[J].學周刊,2020(21):143-14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1.071.
[2]馬鋼.初中語文活動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5):101-102.
[3]張平.淺析初中語文活動課設計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