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春
摘 要:現在的孩子深受家長的溺愛,在生活上獨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勞動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勞動習慣,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認為在小學生的勞動教育中,必須要養成學生自覺的勞動意識、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基本的勞動技能。
一、讓孩子在活動中培養勞動興趣。
人能從勞動中得到啟迪,有模仿性勞動到創造性勞動,使追求更進一層。沒有追求,何談創造發明。而組織學生參加勞動,能使學生產生取得勞動成果的喜悅感。喜悅的勞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從而擺脫了青少年個性所表現的脆弱性和依賴性,形成強大的自我束縛力。學生自我的約制力一旦形成,才能變空虛為追求,變盲目為目標。另一方面,學生一天中從事的讀寫、記憶、課外活動、業余制作、清潔打掃、體育鍛煉……使自己感到同學們時時刻刻注視著自己的勞動,這敏感的個性道德評價,似乎通過別人的目光看清自己,從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做到自我認識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發他們的愿望,從而去追求尚未實現的美好理想。
在班級的勞動中,慢慢的培養了孩子們的勞動興趣。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一些平時在家里干活的孩子愿意參與勞動,其他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們都在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看到這種現象,我想了好多個辦法。最有成效的是班級勞動比賽,先從最簡單的收拾自己的書桌堂開始,有了一系列的獎懲措施,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都積極的參與比賽中來。當然,勞動不是一時的,如果只是為了比賽而干凈,平時不保持,那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小組長們都成為了我的監督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現在班級里的孩子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書包,拿起勞動工具,參與班級的勞動。
二、讓孩子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中來。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不同特點,給班里的每個學生都布置了勞動崗位,包括學生在學校里和家里具體負責的事務。如:在學校里的崗位,有的學生負責講臺的衛生,有的負責圖書角的衛生,有的負責擦黑板,有的負責開關窗戶等;家里的勞動崗位,包括洗碗,掃地,倒垃圾,洗襪子等。
為了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我還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比如,幫助同學系鞋帶、縫紐扣比賽、比比誰的課桌最干凈等,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培養能力,受到教育。同時,我還讓學生學唱一些好聽的勞動歌曲,如《勞動最光榮》、《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小蜜蜂》等,讓學生知道,不僅僅是我們人類,許多小動物也都熱愛勞動,小蜜蜂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釀造了甜甜的蜂蜜;小燕子用自己的辛勞搭建了溫暖的家;螞蟻在秋末冬初,都要搬運和儲備大量的食糧以準備過冬……不勞動就不能生存,不勞動,就沒有幸福的生活。
結合學校的遠程種植和種植園活動,在學校及家庭開展學生勞動大比拼。讓孩子記錄自己的種植,這樣能更好的觀察植物的成長,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能更加的珍惜勞動成果。在學校的種植園活動中,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班級種植田進行翻地活動,有的孩子拿起勞動工具進行有條理的翻地,不會的同學則用手撿起地里的樹枝、石子、磚頭等等,讓每個孩子都有所勞,在勞動中都有所獲,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三、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形成嫻熟的勞動技能。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老師應指導孩子從小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如疊被、釘扣子、系鞋帶、梳頭洗臉、 整理書包等。孩子開始做這些事情時,難免不像樣,家長、老師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孩子的動機,然后耐心、親切地指其出差錯的原因,并當面示范,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方法和技巧。而不能譏笑責罵,否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從而誘發厭惡勞動的心理。我在班級舉行的大掃除活動中,帶頭勞動,并指導學生如何擦窗戶,如何拖地,如何灑水……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勞動技能。
2、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吃飯時排筷子、端飯菜、洗碗、掃地、倒垃圾、購物等。不論事情的大小輕重,每一件家務事盡可能都讓孩子參與,每一件家務事都讓孩子試一試。這樣,孩子不但會提高做家務事的動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會逐步增強責任感。同時要求孩子把自己勞動的經過和心情寫在日記里。
3、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滲透勞動技能。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們又居家上網課了,在家里的時間增多了,為了不讓孩子們虛度在家的好時光,除了上課外的時間,我組織班級里的孩子為家長做菜,可以是一個果盤,可以是一盤涼菜,可以是一個熱菜。孩子們通過視頻和照片、心得,向我反饋,通過他們的反饋,我看到了一個個青澀的小苗在發芽,在成長,同時孩子們在做菜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辛苦,更好的促進了親子關系。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也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如果不從小學階段入手培養他們良好的勞動習慣,訓練他們的勞動技能,無論是對他們本人,還是對于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后果都將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擔負起這種教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