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煥
摘 要:經典的戲劇作品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起轉回合,能夠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表演欲望。本文論述了藍思分級對于戲劇文本選擇的重要意義,并以莎士比亞經典喜劇The Merchant of Venice 為例,探討了高中英語戲劇教學中基于情節和沖突的梳理,人物形象的評析和戲劇的呈現形式,旨在通過對戲劇的欣賞性閱讀,探索如何通過戲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關鍵詞:戲劇;藍思分級;語言能力;思維品質
一、參照藍思分級,合理選擇戲劇文本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欣賞類的選修模塊參考課程就包括英文文學欣賞入門、英語戲劇與表演入門等。經典的文學作品以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構思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反映不同時代和地域的文化,展現人類對于生命意義、愛和人性等永恒主題的深刻追問(李丹丹,2017)。戲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劇中人物的逼真性、戲劇沖突的尖銳性、戲劇場面的集中性、臺詞的口語化和動作性構成了戲劇文學的四大審美特征。雖然戲劇文本具有極強的可讀性,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本都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為了實現輸入的可理解性,教師在選擇戲劇文本時可以參考藍思分級做好難度把控。藍思閱讀測評體系根據語義難度和句法難度對許多文學作品都行了分級,教師可以根據戲劇文本的藍思等級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選擇理想的輸入材料,我國高中一年級適合的讀物藍思級別在650L-850L之間,高中二三年級適合的讀物的藍思級別在750L-950L之間。以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作品為例,The Merchant of Venice的藍思級別為760L,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藍思級別為800L,Hamlet的藍思級別為850L,均適合高一年級學生閱讀。筆者選取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作品The Merchant of Venice 作為欣賞性戲劇閱讀材料,在小組內開展戲劇閱讀。
二、戲劇教學實踐探索
1. 基于情節和沖突的梳理
高中英語課程中閱讀能力九級的要求是“能閱讀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節,了解主要人物。”戲劇是通過矛盾沖突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的,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沖突是否合理,是否緊張有序衡量著一部戲的精彩與否(周安華,2005)”。The Merchant of Venice 第四幕第一場是全劇的高潮部分,沖突雙方Shylock與Antonio等圍繞著是否“割一磅肉契約”展開情節。作者盡心安排情節,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把劇情推向高潮,也使沖突發展到白熱化的階段。筆者在這一環節中通過一組主要人物關系圖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情節內容,隨著情節的一步步推進,沖突也在一點點積淀。
2. 評析人物形象,培養思維品質
莎士比亞成功地塑造了多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刻畫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力度,與學生思維品質的多個維度具有很強的契合性。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是衡量個體思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錢美華,2017)。高中英語課程應注意在教學和評價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融入教學和評價活動中(教育部,2003)。在戲劇教學中應著力培養的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等。下面結合文本闡述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過程。
1)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閱讀文本時,學生把握了整個戲劇的矛盾沖突,接著教師就矛盾的主體進行追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矛盾的根源。如教師提問:Why does Shylock insist on demanding a pound of flesh from Antonio?
2)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維活動中獨立發現和批判的程度。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獨立性和正確性等五個特點。北京師范大學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批判質疑”列為一個基本要點,要求學生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2016)。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 這部劇作中,作者將人物形象刻畫的豐滿生動、栩栩如生,而且人物的性格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和復雜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劇作中人物形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如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ntonio?
3. 角色扮演,點評提升
戲劇不同于其它文學形式之處在于它具有舞臺表演性,戲劇最后要呈現到觀眾面前,對于人物語言和形象的把握也體現在最后的表演中。表演者只有在深刻理解和剖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才能將這個豐滿的人物在舞臺上呈現出來,戲劇表演的形式使學生的閱讀任務得到了升華,從閱讀到表達,有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點評包括小組點評和教師點評兩個環節,評價標準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人物形象的表演效果等。
三、結語
基于欣賞性閱讀的高中戲劇教學不同于傳統的閱讀課以掌握語言結構為中心的特點,戲劇教學的關鍵在于使學生把握戲劇的情節,抓住戲劇中主要的矛盾沖突,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豐富了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欣賞并內化了生動、精致的文學語言,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丹丹. 2017.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J]. (3): 31-35.
[3]錢美華. 2017.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J]. (2): 31-36.
[4]周安華. 2005. 《戲劇藝術通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