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詩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人師表,敬德修業。不忘初心,就是要堅守師德的教育信念;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引領學生展開智慧的翅膀,遨游無盡的天空。
關鍵詞:不忘初心;有理想有信念;為人師表;傳道授業;仁愛
詩人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泰戈爾的“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這些無不是對我們教師這份職業最好的詮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那三尺講臺上揮灑汗水、辛勤耕耘,每一個平凡的我們在這平凡的教學與生活里,演繹著為人師表、育人為先的精彩。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我們都會積極爭取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做一個不辜負社會和家長的厚望,不辜負黨和國家關懷的筑夢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一、不忘初心,有理想有信念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時刻跟緊黨的步伐,“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我們的第37個教師節,我們每一個青年教師都認真理解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教師隊伍提出的殷切期望,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積極探索適合幼兒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為培養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努力作貢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思想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更多的是要心中有信念,手握專業知識,去踐行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會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熱愛家鄉、愛國愛黨的教學活動。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我們都會為幼兒營造獨特的節日文化氛圍,開展各種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今年的建黨100周年,我們會展開系列的學黨史的紅色實踐活動,家園合作,帶動家長參與其中,進行紅色革命實踐基地打卡活動,重溫紅色記憶,邀請爺爺奶奶講述“黨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幼兒與家長都能親身感受和體驗黨的光輝歷史與百年征程,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繁榮昌盛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結果,賡續精神命脈,傳承紅色基因。
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孔子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這些是從業信條是我們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之一,尤其是我們幼兒園教師,3-6歲的幼兒正處于愛模仿的年齡階段,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觀察在眼里,因此我們更需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姿態,做好立德樹人的風范。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處處都隱藏著教育,如晨間來園時,老師的一個蹲下來溫暖的擁抱和微笑問候“早上好”,那都是能潛移默化影響溫暖我們孩子內心深處情感的那根玄,在我們營造的溫馨有愛的環境里,孩子也會慢慢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愛心充滿溫暖的人。在班級日程行為管理的過程中,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得到尊重與平等的對待,我們和幼兒共同制定的班級公約,不僅不能因為我們是成人就隨意忽略,破壞幼兒的秩序感,還應該時刻謹記為人師表,做好示范引領的榜樣作用。
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幼兒園老師,我們不僅要做好幼兒園小朋友的榜樣,更不能忽略家長的引導工作,以避免“5+2=0”的情況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與家長的教育理念達成一致,做好家園共育。之所以出現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5+2=0”的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接受了兩種不一致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父母的心肝寶貝,難免出現溺愛等現象,那么則需要我們老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家長溝通,分析該年齡階段幼兒的情況以及我們可以用哪種更適當的方式共同培育孩子。只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家園合力教育,才能做到“1+1>2”的效果,幼兒才能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還要做到“行為世范”。
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那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有高標準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們并不是以前人們口中的“高級保姆”,我們都是學前專業出身的老師,我們會不停的學習提升自我,我們會以專業的眼光去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需求,為其提供適合的教育教學,促使其能夠達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效果。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傳道授業解惑,更多的是體現在讓幼兒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我們努力地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愉快的環境,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學習,發展創新思維。
在新冠病毒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能像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沖鋒陷陣”,但我們勇于擔當責任,踐行我們為人師的職業使命,積極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會通過錄制各類教學活動微視頻、手指游戲、故事表演等,在線上與幼兒互動,制作公眾號推文指導家長在疫情之間的如何做好自身與家人的防護工作,并且與孩子共創溫馨美好的親子時光。
四、仁愛長伴我心
愛是教育永恒的話題。中國古代孔子就對老師提出了要有仁愛之心,愛護學生的要求。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細心。每年的新生入學則是體現我們幼兒園老師“愛心”和“耐心”最好的時刻。很多孩子是出生以來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的身邊,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老師,他們無比的彷徨,會焦慮、會哭鬧,我們會耐心陪伴他們玩耍、教會他們生活自理,從早上來園到放學離園,我們都會一直陪伴著他們,面對他們任何的突發情況我們都會耐心細心地去處理,比如尿褲子了、嘔吐等,老師們都不怕苦不怕臟的去照料好我們的孩子。幼兒園三年,從剛入園時哇哇大哭,到慢慢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老師建立親密的情感連接,再到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對大自然感興趣,探索生活與自然世界,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耐心引導,見證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也是我們最欣慰的一刻。
培育愛的同時,我們也教會了孩子學會表達愛、傳播愛,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我們會通過系列的小小志愿者活動,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其中,為有需要的人服務,為社區服務、為社會服務,傳遞愛心,弘揚熱心助人的傳統美德。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要不忘初心,堅守師德,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到因材施教,在他們的成長路上做好啟發誘導。我們平時的每一點每一滴的教育都會慢慢滲透到幼兒、家長的內心深處,推己及人,讓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擔當自己的使命,做一個筑夢人,賡續百年,共建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