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讀和寫、說和寫結(jié)合在一起,相互促進,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然而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重視作文修改,寫好就丟在一邊,缺少作文意識。教師要開展“寫完讀一讀”的活動,讓學生自讀課文,或者將作文讀給他人聽,并在讀的過程中修改,這樣就能逐漸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一、凸顯交際功能,滲透讀者意識
誦讀作文能發(fā)揮寫作的交際功能,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培養(yǎng)他們閱讀和修改的好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fā)”,寫作就是用文字表達自我的過程。美學專家伊瑟爾認為在寫作時作者的頭腦中要有隱藏的讀者,但初中生沒有這種意識,誦讀交流的方法能促使他們從讀者的視角看待寫作,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寫出更有感染力的作文。
如,讓學生寫2019年的北京中考作文題“我終于回來了”,有學生想象自己是漂泊于太空中的宇航員,暢談回到地球后的感想。就此文,教師可讓學生先自讀,然后再將文章讀給其他同學聽,傾聽他人的建議。該生在自讀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用詞和語法上的錯誤,但沒有發(fā)現(xiàn)整體構(gòu)思方面的問題。和同學交流后,該生得到了這樣的建議:“你在文章中寫到了回到地球后的喜悅心情,對于一個很久沒有回家的旅人來說,這樣寫自然沒錯。但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復雜的,經(jīng)歷過重大事件后,通常是百感交集的,所以如果作文中只有喜悅這一種情緒,就過于單調(diào)了。”隨后,教師暗示學生可以圍繞主題展開更進一步的討論。又有學生提出了建議:“這名宇航員為什么離開地球?是為了解決地球上的某些問題嗎?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還有學生提出:“現(xiàn)在,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能否寫一下宇航員對此事的看法?”這些建議給了作者啟發(fā),他了解了讀者的想法,并據(jù)此修改。改寫后,文章內(nèi)容如下:宇航員為尋找更適合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而來到太空,卻發(fā)現(xiàn)只有地球適合人類生存,只能回到地球,回歸后在短暫的喜悅后認識到了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改變地球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這樣寫,文章更加波瀾起伏,可讀性更強了。
教育家夏丏尊認為離開了讀者,不可能寫好文章,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后開展自讀和互評活動,讓學生心中想著讀者、裝著讀者,并從讀者意識出發(fā)修改作文。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讀者意識,掌握寫作的奧秘。
二、傳授升格策略,強化修改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緊抓取材、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開展寫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升寫作能力。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修改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將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從課文和同伴的優(yōu)秀作文中獲得啟迪,思考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強化修改意識。
2020年四川某地中考作文題目是“留住_______”,教師在指導時可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初中生活就要結(jié)束了,你在經(jīng)歷了種種風雨后,感覺自己留住了什么?”在學生修改時,教師可安排他們誦讀一些范文,并和自己的作文對比,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是留住記憶和歡樂,但寫得比較虛,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范文卻能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小事,表達出對往事的懷念。在交流中,學生總結(jié)出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自讀作文,進行修改。如有學生認為自己選擇的事例太普通,不能體現(xiàn)記憶的珍貴,隨后該生選擇寫自己和某位同學之間懵懂的“戀愛”故事,最后寫雙方考慮到未來,決定放手。這樣的故事既具有特殊性,又能體現(xiàn)“成長”的意義。
在“寫完讀一讀”的活動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語句不通順、有錯字或錯誤使用標點符號的地方,也能學習他人在修辭運用和結(jié)構(gòu)安排上的技巧。教師要讓學生總結(jié)修改方法,并積極踐行,提升修改能力。
三、反思情感態(tài)度,深化人文意識
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意識,還要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讓他們從情感和態(tài)度上重視寫作,因為很多學生思想僵化,認為寫作是教師布置的任務,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寫完讀一讀”活動,利用“讀書交流會”“讀后跟帖”等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使其認識到修改的重要性。
如,指導學生寫2020年山東中考作文題“希望,就這樣生長”時,可在寫作后組織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作文中表達人文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展示了廢墟春色等和“希望、成長”主題有關的圖片,以喚醒學生的人文意識,讓他們更加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此后的誦讀活動中,教師又指導學生誦讀自己的作文,并將其中的精彩片段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最后,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如何修改結(jié)尾,以升華文章的主題。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先從小事物入手,表達對生命的感悟,然后再從小事物過渡到整個人類社會。這樣結(jié)尾,就能體現(xiàn)希望無處不在,生命永恒的主題。”還有學生提出可以參考《紫藤蘿瀑布》,該文從“紫藤蘿”這個小點切入,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悟,是以小見大的范例。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學生反思了自己的作文,認識到了不足之處,并進行了修改,寫作教學效果良好。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讀一些評論家的點評鑒賞類作品,讓他們明白評價和欣賞也能體現(xiàn)人文意識,這樣他們就會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寫完讀一讀”的系列活動中。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寫完讀一讀”的活動,考查學生修改作文內(nèi)容以及文字表達等能力,并鼓勵他們在誦讀作品后進行自評和互評。這樣學生就能在合作中受到啟發(fā),揚長避短,提高作文水平。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端正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增強他們的作文意識,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