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層遞式教學是指以具體教學結構為基礎,展開階段性劃分,層層遞進,由淺及深地帶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習難度。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采用層遞式教學法能夠緩解學生的壓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
一、日常積累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容易,也不能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教師需要在持續且較長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寫作能力。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采用層遞式教學法。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學生之所以對寫作有抵觸情緒,在寫作時面臨很多困難,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豐富的素材和語言積累。面對話題,要么是無話可說,要么是即便有自己的想法,有想說的話,也會因為語言貧乏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積累,引入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首先,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把喜歡的語句、段落、詞語摘抄下來,利用碎片化時間記憶,并在寫作時嘗試應用到文章中,借此提高作文質量。
其次,教師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把課外書帶到班級;每次學生完成寫作訓練,也可挑選一些優秀作品作為范文,放在圖書角,供其他學生傳閱。必要時,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下載一些優秀的中學生作文或者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打印下來分發給學生,作為課外閱讀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夯實寫作基礎。
二、布置任務
布置合適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緩解學生的寫作壓力。
客觀來說,寫作并不是任務,而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把自己的心情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減壓方式。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把寫作看成一項語文教學活動,強行要求按照自己的標準寫作。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教師可適當創新任務形式。例如,不一定必須要求學生寫散文、記敘文或議論文,也可以鼓勵學生寫周記、日記、讀書筆記等,這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寫作形式,能拉近學生與寫作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的抵觸與緊張情緒,有利于培養學生好的寫作習慣,使之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
此外,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根據不同的寫作任務,創設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每周末,教師可要求學生將一周的經歷記錄下來,寫一篇周記,下周上課時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積累了一定寫作經驗后,教師可逐步提高任務的難度,帶領學生學習撰寫議論文、記敘文,并組織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寫作要點、寫作特點。此外,還要運用客觀的、系統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查漏補缺,不斷進行自我優化和自我提高。
三、模仿訓練
模仿是創新的前提。每個作家在形成自己獨有的寫作風格、寫作體系前,都要經歷模仿的過程。只有學會模仿,才能掌握寫作技巧、寫作要點,然后在長期的訓練和優化中,將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帶領學生進行模仿訓練,而不是直接要求他們寫作,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減輕抵觸情緒。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層遞式教學法,帶領學生開展模仿訓練。
模仿訓練主要有仿寫、續寫、擴寫等幾種方式,教師可以按照由簡及繁的原則,逐步帶領學生開展三種類型的活動。
首先,可帶領學生仿寫。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如古代詩、現代詩、散文、記敘文、議論文等。在講解這些文章時,教師可鼓勵學生仿照文章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去描寫其他類型的事物。例如,講完《背影》一文,可鼓勵學生仿照文中描寫父親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的父親;講完《蘇州園林》后,可鼓勵學生對去過的名勝古跡或見過的比較漂亮的風景進行描寫。
其次,可以帶領學生續寫,鼓勵學生仿照原文的寫作風格,續寫接下來的故事。這種方式,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發散能力。
最后,可以帶領學生擴寫。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中會運用到留白的手法,這種藝術化的寫作形式能給作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這其中的留白,就可以成為學生發揮想象力,展開模仿訓練的園地。教師可鼓勵學生對留白進行擴寫,不過要注意,要保證所寫內容與原文內容銜接順暢。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不斷提高模仿訓練的難度。比如,先帶領學生模仿一些簡單的句子或段落,然后逐步推進到模仿文章結構、模仿文章表達的情感以及模仿文章形式,循序漸進地提升仿寫難度,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完善思維
在開展寫作訓練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體系,也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是層遞式作文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以此為前提,激活學生的情感,促進情感的輸出。
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捋清寫作順序,構建寫作框架。例如,應該如何立意,如何選擇表達的切入點,如何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等。對此,教師可從以下兩點切入。
第一,增強學生的感性思維。杜甫有詩云“感時花濺淚”,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個體產生了感性認識、感性思維,才會在見到某種事物時產生情感,進而落淚?!白怨欧昵锉帕取?,而寂寥的主人公通常是文學大家,因為這些人擁有感性思維,捕捉到了秋天的“寂寥”之感。
第二,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在我國的文學長河中,佳作之所以可以歷經時間的錘打,收獲數不盡的贊美,原因就在于這些文章并不是空洞地表達情感,或者單純堆砌辭藻。在文章的背后,是作者對世界、人生的理性認識,甚至很多文章中還蘊藏著一定的哲學思想。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完善學生的思維,運用感性激發與理性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體系,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新教學方法。初中生雖然已逐步進入青春期,但并沒有豐富的寫作經驗,甚至很多學生對寫作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運用日常積累、布置任務、模仿訓練、完善思維等方式,幫助學生奠定寫作基礎,培養寫作能力,最終提升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