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平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4)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 年教育部頒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課程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而更多地延伸到學生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道德修養等多維度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蘊含于語言。語言學習中處處彰顯文化的特征。大學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聽說讀寫譯語言能力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感知語言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入了解并重新審視本土文化。外語教學對于傳播中國文化思想、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覺與自信發揮著重要作用。
筆者所授的大學英語課程使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系列教材。該套教程以人文主義教育觀為編寫理念,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融入教材編寫和教學實踐中,內容豐富、主題新穎。全書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活動納入人格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習得與人格發展和思想道德素養的同步提升。以第二冊為例,該書主要選取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和說理性強的議論文,共分8 個單元,涉及和諧社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理想的追求、生命的珍愛、團結互助、逆境中成長、友善等多個主題;選取的文本既注重文章的經典性和普適性,又兼有篇章的時代性和大眾關注度。
《夢想的陰暗之地》The Shadowland of Dreams 是《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第二版)第三單元Text A 學習內容。該篇作者是美國著名黑人作家Alex Haley。在這篇記敘文中,作者詳細記錄了自己如何從窮困潦倒、默默無聞、周圍誘惑遍布的經歷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成名成家的人生經歷。本課內容的學習,旨在告訴人們磨難與艱辛是實現夢想、完成人生目標的必經之地。告誡人們,要想夢想成真,就必須耐得住寂寞,要抵制住誘惑,堅持自己的信念,艱苦奮斗。
獲得成功是每個青年人所期望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于成功則更加向往。不少大學生通過嘗試閱讀成功學方面的書籍希望獲得成功,往往把成功定義簡單化、庸俗化。如果沒有成為他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歪曲的認識了成功與失敗的關系。具體表現在:“渴望迅速成功的浮躁心理;過分崇尚金錢與權力的成功觀;忽視失敗與成功的辯證關系,缺乏對失敗的包容;道德約束力不斷弱化。”(引自張偉玲《淺析成功學教育與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結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要因勢利導,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重視大學生成功觀教育,發揮成功學在大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促進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知識目標Knowledge Aims:
1.牢記中國文化中關于成功的英文表述;
2.歸納總結成功的含義;
3.分析課文結構、故事梗概、主題思想;
4.熟悉記敘文的寫作技巧;
能力目標Ability Aims:
牢固掌握、靈活運用記敘文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目標Emotional Aims:
感悟奮斗與成功的關系,懂得有價值的人生就是努力與奮斗的一生,鼓勵學生爭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的有志之士。重點Key Points:理解文章結構、主題思想;牢記重點句型和短語。
難點Difficult Points:通過學習課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度過夢想的陰暗之地的。
在《夢想的陰暗之地》The Shadowland of Dreams 文章中,非洲裔的美國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1921-1992)回憶了他因為酷愛寫作,不懼貧困,懷著堅定地信念,提升自我,最后成功實現夢想,成為一名作家的人生經歷。全文共1277 字。如何將這個鮮活的文本生動有趣地講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會成功道路的艱辛,是筆者一直思考的。
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本課采用差異比較法,以問題“什么樣的人是成功之人?”導入,將本文作者的成長故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西游記》唐僧取經的故事進行類比,層層分析、詳細解讀文本,最后小結部分回答導入時問題“什么樣的人是成功之人?”進行收尾,總結全文,揭示主題: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堅持夢想的人。
整個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融入外語教學中,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學習中,讓學生不僅掌握語言基本技能,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回到現實,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有價值的人。
1.Question 1
What are symbols of success in your opinion?
People regard (consider)......as symbols of success.
2.Question 2
What is a successful person like according to your understanding of success?
A successful person is the one who......
[設計意圖]結合時代背景,創設情境,首先展示四幅圖片,分別有抗疫英雄、優秀企業家、快遞小哥、支教老師,提問學生“你想成為圖片中這些人物中的哪一位?”,導入新課,迅速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物哪些共同的特點?”,激發學生想說、樂說的強烈愿望,為后面的文本分析活動做好鋪墊。
1.引導學生總結圖片中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
2.概述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西游記》唐僧取經的故事。
3.介紹課文作者及課文故事梗概。This text provides u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hardships of Alex Haley,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 writer.
4.分析課文:首先梳理唐僧取經故事中唐僧的目標、生活條件、誘惑、克服辦法、自我提升等經歷,接著對照課文,運用跳讀和略讀的閱讀方法閱讀文本,找到文中作者亞歷克斯·哈利的對應人生經歷,層層分析文章段落,同時理解相關的語言表達。
[設計意圖]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通讀全篇,回答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的脈絡,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段落布局,掌握長難句等重要語言點。
總結故事,回歸現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感悟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堅持夢想的人。
課后思考題:聯系中國偉大思想家孟子的《孟子·告子下》中相關表達,挖掘中西文化共通點,課下討論“怎樣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或者有價值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在總結課文內容、重點語言知識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歸現實,結合專業特點,思考在未來的職場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工作者,在人生之路上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本課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第二版)第三單元Text A The Shadowland of Dreams 為依托,以學生為本,嘗試將中國經典故事對接文本閱讀,解讀文本,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之唐僧取經故事分析課文的謀篇布局,思考作者的成功之路;引導學生領悟人生道路,深刻體會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堅持夢想的人的課文主題。
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牢固掌握語言技能并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提高自學和思辨能力,實現將思政課所傳遞的教育目標潤物無聲地融入課堂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本課還存在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例如:應針對學情,進一步落實分層優化的教學設計,在遇到難點的時候,應多創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希望按照大學英語的課程要求,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們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們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