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芹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1)
現如今技術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不斷變化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主動迎接挑戰來改造自身已成為十分重要的策略,繼續對職業教育和培訓進行改革成為了時代的要求,是必須進行的選擇。世界各國也在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我國對其不斷摸索也是頗有成效,一個新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逐漸形成,從模糊變得愈發清晰。
初始階段:在2010 年5 月,出臺了和職業教育相關的文件,文件中對職業教育在2020 年的發展目標做了明確的說明,要求職業教育院校樹立起終身教育的思想理念,對職業教育體系不斷進行修正、優化和完善,使社會能夠擁有龐大的優秀人才可用。
加速階段:在2014 年的6 月,進一步發布了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文件,文件再次強調了職業教育在2020 年的發展目標,內容是:將產業與教育的發展相結合的同時,還應充分發揮終身教育理念的自身優勢,進一步對職業教育體系做優化和完善。
深化階段:在2017 年的9 月,出臺了新的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文件,文件對職業教育做出了如下規定:職業院校要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針對教育內容的不同類型做到有效銜接。
完善階段:在2019 年的2 月,出臺的與職業教育有關的文件提出了新的內容:要以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基礎,需要不斷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有力保障了畢業生地就業率的提高。
我國發布的與職業教育和構建培訓體系有關的文件是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發展過程的真實反映。職業教育和構建培訓體系的發展過程主要是四個過程:初始階段、加速階段、深化階段、完善階段。
在我國的經濟建設越來越完善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地被優化,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構建也取得了十分優良的建設成果,滿足了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但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首先,沒有系統性、足夠完善的職業教育法,沒有以職業教育的需要及培訓機構的發展特點為依據,沒有專門成立相關的教育機構,致使無法科學有效的完善和確定相關主體。其次,和中國特色有關的國家資歷整體框架不夠完整。再次,沒有健全完整的與職教培訓相關的機制形成,并且,有關工作者并未將職教與技能培訓結合起來,職教與技能培訓一直都處于分開的狀態。
在各部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和培訓體系的構建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職業教育在如今的時代處在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職業教育能夠偶使得和平文化的局面得以實現,使良好環境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社會更加安定團結,促使形成國際公民的目標。職業教育和培訓并不是什么“次等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聯系也在過去的只停留在溝通的基礎上進入了更高的層次,也就是說以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自動融入到終身教育的整體中。職業教育與培訓并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一條為每一位學習者提供了一條終身的更高層次的向上發展的通道。
職業教育和培訓并不只局限于特定或低層次的技能培訓培養,每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職業生涯發展問題,但職業教育和培訓是面向所有人的,對每個人都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全民學習的社會開始于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學習,終于社會的整體和諧發展,所以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需要把學習者當作一切的中心和出發點,而并不是為了管理便利或其他原因。跟隨著這種新理念,將給學習者的學習提供最大的便利條件作為目標,在具體實踐中創新了很多做法。
1.對以前的學習成果要認可
能力得到了提高是一個自主的和在相對情境下的學習過程,是在人的整個工作生活中持續存在的,但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常規教學過程中是以學校為中心的,而APL 理論和實踐打破了這一局限,把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放到了和正規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是注重結果而并不很注重過程的,注重學習者而并不注重教育者的學習觀,在實踐中產生了這樣直接的結果:對之前尚未被認可的工作技能和經驗予以承認;對在非工作之內所獲得的技能和經驗予以承認;對職業資格已認定的能力予以承認;對個人發展計劃所已有的基礎予以承認。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合適地進入學習的起點。
2.個人學分銀行
學分機制其實就是教育機構提出的一種管理模式,那么若以學習者為中心來對學分管理模式進行設計就是“個人學分銀行”。個人學分銀行提出了一個統一的學習管理機制,把所有的教育與培訓所需要的資源合并為一個整體以供學習者能夠自由挑選,而學習者所實現的成果也能夠得到最廣泛的承認。學生可以在教育或培訓季候進行課程的學習,并在大學或學院里作為部分實踐制學生進行名額注冊,可以獲得各種的國家資格證書,并在通過了學士學位水平自學考試后獲得學分或學位。
3.將課程模塊化
將課程模塊化具體為將所有職教和培訓課程分別進行組合,形成不同的模塊,一個模塊對應一個學分,同時對應一份證書,對應著不同的工作崗位;專業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構模塊與之對應,這樣就最終形成了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模塊體系制度。將課程模塊化為學生提供了最大限度地自由選擇權和學習便利,學生可以進行全日制學習,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進行學習,從而將就業前的教育與就業后的教育結合起來;學生能夠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依據,選擇模塊來自定課程、學習方案,如此能夠讓學習者擁有各種具有個性的職業發展的可能。
各個國家對在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中的兩大制度進行創新,為職業教育和培訓鋪設了通道。
1.回歸教育制度
回歸教育制度是指將正規學習系統進行開放,打破與成人工作世界的阻隔,將之與成人工作世界聯系起來。回歸教育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提出,應用到現在,已成為了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要依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曾提出,回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學校學習與其他生活情景的相互融合。對通過非傳統教育所收獲的學習成果的價值表示認可,將工作與相關經歷列入了入學資格。對學校教育結構和課程進行改革創新。將教育政策、公共政策以及就業市場政策之間達到有效平衡。打破傳統正統教育體系,保證人人都能獲得教育和學習的機會。
2.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職業技術教育對抗“學歷社會”的有力憑證,職業教育改革使人們對它在整合學習資源、職業世界與教育世界溝通上的價值更為明確。其主要目標和意義在于建立起統一的、根據達到能力標準、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教育和培訓認證系統。為各級證書、文憑之間的互通和銜接關系提供了方法。對課程的模塊化開發給予支持。
對職業教育和培訓進行改革需要全社會更廣泛的參與到其中,需要對職業教育有共同的認識:職業教育不是浪費,而是一種投資,提高工人的福利、人們的生產力是其回報。與所有教育形式一起,直面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為自身的積極改造促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