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強
腦梗死是一種發生率、病死率較高的神經內科危重疾病,在各類卒中中,其占比為30%~50%,病死率約為25.0%,存活患者中65%的患者均會遺留后遺癥,喪失獨立生活能力[1]。目前,臨床上治療腦梗死主要以恢復腦組織血流、降顱內壓、神經細胞保護、減輕腦水腫為主,但常規西醫治療效果有限,迫切需要探索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2]。本文將在腦梗死治療中聯合應用血栓通及依達拉奉,并分析其療效及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治療的88 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②無腦出血癥狀;③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器質性病變患者;②深度昏迷、意識障礙患者;③藥物過敏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 例。觀察組女24 例,男20 例;年齡43~72 歲,平均年齡(59.73±6.57)歲;發病時間6~68 h,平均發病時間(30.28±12.58)h。對照組女25 例,男19 例;年齡45~74 歲,平均年齡(60.92±7.71)歲;發病時間6~67 h,平均發病時間(31.92±11.69)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礎對癥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物理降溫、預防感染及其他并發癥、降脂、降壓、使用甘露醇降顱內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同時,對照組患者使用依達拉奉(昆明積大制藥,國藥準字H20080466)治療,劑量30 mg,使用1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靜脈滴注給藥,2 次/d,滴注時間控制在30 min 內。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血栓通(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國藥準字Z44020284)治療,劑量5 ml,使用2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靜脈滴注給藥,1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NIHSS 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NIHSS 評分,總分45 分,分為無缺損(0 分)、輕度缺損(1~15 分)、中度缺損(16~30 分)及重度缺損(31~45 分)[3]。②治療效果判定標準:當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與治療前相比,NIHSS 評分減少>45%,3 級以下病殘評價為顯效;當患者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改善,與治療前相比,NIHSS 評分減少18%~45%,3 級以上病殘,肌力提高1 級評價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惡化,與治療前相比,NIHSS 評分減少<18%,肌力提升不明顯評價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用藥期間對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均未發生異常,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腦梗死是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常見病,從其形成機制上看,主要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由于管腔狹窄閉塞,血管壁增厚,血栓形成,腦血流量不足,最終導致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4]。相關研究顯示,腦梗死發展與腦損傷機制相關,腦組織發生再灌注、壞死,會增加腦自由基,損傷細胞脂質,不同的病灶部位也會導致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另外,顱內血管被阻塞也會導致腦梗死,瀑布式自由基發生連鎖反應,氧化過度生物膜脂質,破壞生物膜機構,增加通透性,破壞膠質細胞、內皮細胞、神經元,血栓素A2 形成,發生血管痙攣,對血小板聚集進行促進,損傷缺血半暗帶,增強氨基遞質興奮,自由基大量被釋放,發生線粒體紊亂,損傷氧化應激加重,且釋放炎性因子,免疫應答反應發生,且白細胞發生浸潤[5-7]。常規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其發病機制采取對癥處理,由于血腫病灶及周圍可能出現繼發性水腫,導致顱內壓升高,損傷神經功能,因此應采取恢復腦血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神經功能保護等治療措施。依達拉奉是腦梗死治療常用的抗氧化劑,具有高脂溶性特點,可穿過血腦屏障,有效清除病灶組織及周圍的氧自由基,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達到腦保護效果[8-10]。同時,使用依達拉奉后,還能夠清除缺血-再灌注后產生的羥基基團,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此外,依達拉奉還能夠溶解纖維蛋白,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血栓通是由三七提取物制成的純中藥制劑,中醫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范疇,其主要病機為氣血瘀滯、脈絡瘀阻。因此,使用血栓通正對其病機,可達到祛瘀止血、活血化瘀的效果[6]。血栓通以三七總皂苷為主要成分,其作用為對血管進行擴張,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緩解,對病情惡化進行控制,特別是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作用[11,12]?,F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血栓通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腦血流、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清除自由基等多種功效。有報道指出,對老年腦梗死患者使用血栓通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后,其C 反應蛋白、白介素-6等細胞因子水平以及雙側大腦中動脈峰流速、平均流速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改善幅度均明顯大于單獨使用依達拉奉治療患者,表明兩者聯合應用不僅能夠改善腦血流,還能夠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證實了兩者聯合應用具有可行性[13-15]。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期間對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均未發生異常,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梢?聯合治療可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用藥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表明聯合用藥方案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與以往報道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兩者聯合應用可發揮良性協同作用,在清除氧自由基、保護神經功能的同時,改善腦血流,減輕血腫形成及腦水腫程度,抗血栓形成,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應用血栓通、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可取得顯著的療效,可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改善,且用藥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