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麗
先兆流產指的是妊娠28 周前先有少量陰道流血,后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檢查宮口未開且胎膜完整,妊娠物無排出,子宮大小符合孕周要求的情況[1]。其形成原因與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等有關,孕婦陰道流血、下腹痛等癥狀嚴重時極易發展成難免流產,進而對孕婦身心健康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因此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改善先兆流產癥狀[2]。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當前臨床檢查常用的一種影像學技術,具有實時、動態、無創的特點,經陰道進行彩超檢查能有效提高影像清晰度與分辨率,直觀顯示出子宮內胚胎發育狀況、妊娠黃體形態以及血流變化[3]。本試驗選取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與健康早孕期孕婦各90 例,探究早孕期孕婦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先兆流產的診斷及預后評估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90 例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于本院進行孕檢的90 例健康早孕期孕婦作為對照組。研究組陰道出血時間2~8 d,平均陰道出血時間(4.65±0.91)d;孕周5~11 周,平均孕周(6.84±1.09)周;年齡20~37 歲,平均年齡(27.30±3.16)歲;其中經孕婦28 例、初孕婦62 例。對照組孕周3~12 周,平均 孕 周(7.02±1.14) 周;年 齡22~40 歲,平均年齡(27.49±3.20)歲;其中經孕婦30 例、初孕婦60 例。兩組孕婦孕周、年齡、妊娠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孕周≤12 周者;均為單胎妊娠;研究組孕婦表現出不同程度下腹痛、腰部不適、陰道少量不規則流血;經婦產科檢查確診為宮內妊娠;孕婦和家屬知曉檢查診斷內容,自愿簽署同意書;視力、聽力、肢體運動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等正常;配合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排除標準:合并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生殖系統疾病者;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代謝系統等功能異常;心肝、脾胃、腎臟、肺部等器官功能障礙;病歷信息資料缺失者;具有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習慣性流產史者;近3 個月進行過手術。
1.3 方法 兩組孕婦均需進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體方法:選用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聲(美國GE 公司),探頭頻率設置為5.0~10.0 MHz,扇擴角度控制在120°,之后指導孕婦排空膀胱,并協助調整至截石位,將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再緩慢經陰道置入,直至緊貼后穹窿,多層面掃描子宮和雙側附件區,觀察胚芽、孕囊、卵黃囊、心管搏動,記錄黃體血流、子宮螺旋動脈、子宮動脈的PI、RI,查看孕囊著床位置、宮腔中點距離、孕囊附近有無不規則暗區,測量不規則暗區,估算宮腔內出血量。正常早期妊娠彩超顯示卵黃囊、飽滿孕囊,胚芽大小符合孕周數,胎心或原始心管波動正常;先兆流產早期妊娠彩超顯示卵黃囊,胎芽稍小或正常,卵囊處于宮腔中下段或正常,孕囊形態不規則或正常,胎心或原始心管波動正常[4]。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黃體血流、子宮螺旋動脈、子宮動脈的PI 值、RI 值。采用門診復查、電話詢問等方式對兩組孕婦進行為期6 個月的隨訪,確定研究組孕婦宮腔內出血情況、出血量、孕囊著床位置、孕囊宮腔位置,計算正常妊娠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黃體血流、子宮螺旋動脈、子宮動脈的PI 值、RI 值對比 研究組孕婦黃體血流、子宮螺旋動脈的PI 值分別為(0.82±0.03)、(0.81±0.02),RI 值分別為(0.50±0.04)、(0.57±0.0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73±0.05)、(0.70±0.02)、(0.45±0.04)、(0.44±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子宮動脈的PI值、RI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90 例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正常妊娠情況分析 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中有61 例(67.78%)宮腔內出血,其中35 例出血量<1 ml、26 例出血量≥1 ml;59 例(65.56%)孕囊著床位置異常,其中32 例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位置、27 例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以下位置。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宮腔內出血、出血量≥1 ml、孕囊著床位置異常、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以下位置的孕婦正常妊娠率分別為37.70%、15.38%、35.48%、11.11%,明顯低于宮腔未出血、出血量<1 ml、孕囊著床位置正常、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位置孕婦的72.41%、54.29%、76.27%、53.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孕婦經陰道彩超檢查結果對比()

表1 兩組孕婦經陰道彩超檢查結果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90 例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正常妊娠情況分析[n,n(%)]
先兆流產是妊娠女性常見的一種自然流產,多見于早孕期孕婦,根據相關調查可知,早孕期孕婦先兆流產發生率高達15%~40%,因染色體異常導致早期先兆流產的幾率高達50%~60%[5],一旦形成先兆流產,孕婦主要表現出停經、腹痛、陰道出血等臨床癥狀。由數據統計得出,先兆流產孕婦流產發生率約高達15%[6],再加上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日益不合理,作息逐漸不規律,運動量快速減少,衛生意識薄弱,先兆流產發生例數出現逐年增多趨勢[7]。以往,臨床多采用外周血相關雌孕激素水平檢測確定早孕期孕婦先兆流產情況,但準確率較低,且難以判斷孕婦卵巢功能與盆腔狀況,臨床應用有一定局限性[8]。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當前臨床常用的一種超聲技術,具有清晰度高、分辨率高的特點,經陰道進行檢查能早期探測宮內孕囊,清晰顯示出胚胎周圍血流分布形態、孕囊著床位置、宮腔內出血,動態反映出胚胎發育狀況,為臨床治療提供高質量的影像指導,有效保胎[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孕婦黃體血流、子宮螺旋動脈的PI 值、RI 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子宮動脈的PI 值、RI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黃體血流減少,孕酮無法滿足妊娠需求,導致胚胎停止發育,與流產預后密切相關;子宮螺旋動脈位于子宮動脈內,其阻力高低與胚胎發育息息相關。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起底蛻膜下方多存在血腫,血流量降低,RI 值升高。先兆流產早孕期孕婦宮腔內出血、出血量≥1 ml、孕囊著床位置異常、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以下位置的孕婦正常妊娠率明顯低于宮腔未出血、出血量<1 ml、孕囊著床位置正常、孕囊處于宮腔中段位置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先兆流產孕婦多存在宮腔內出血、孕囊著床位置異常情況,且出血量多>1 ml,孕囊多處于宮腔中段以下位置。
綜上所述,早孕期孕婦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先兆流產的診斷及預后評估價值較高,可準確診斷出孕婦先兆流產及預后情況,幫助清晰觀察孕囊位置、宮腔出血、血流狀況,值得大量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