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冰冰
肝衰竭是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而肝衰竭患者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礎上發展所致,可出現肝細胞大面積壞死肝臟生物轉化功能和排泄、解毒功能等嚴重障礙或者出現肝臟功能失代償的情況,產生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黃疸和腹水等嚴重癥狀,患者死亡率高,多數肝衰竭患者存在恐懼感,治療依從性低下,不利于病情的改善[1]。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肝衰竭患者的治療。研究顯示,常規治療同時給予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可提高肝衰竭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肝衰竭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5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74 例肝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每組37 例。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男20 例,女17 例;年齡34~79 歲,平均年齡(59.13±8.38)歲;肝衰竭病程1~12 個月,平均病程(4.11±2.64)個月。常規治療組男21 例,女16 例;年齡34~78 歲,平均年齡(59.57±8.53)歲;肝衰竭病程1~12 個月,平均病程(4.15±2.6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治療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患者清蛋白或者新鮮血漿、門冬酸鉀鎂、還原性谷胱甘肽等藥物進行治療,并根據患者情況適當給予抗生素使用。治療6 周。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組治療基礎上采用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給予1 g/次腺苷蛋氨酸靜脈推注,1 次/d,治療6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生存質量;肝功能改善時間、腹水消失時間、凝血功能障礙改善時間、黃疸改善時間;死亡情況。肝功能相關指標包括PTA、TBIL 以及ALB水平。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治療,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黃疸和腹水等嚴重癥狀消失,肝功能改善>50%,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有效:經治療,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黃疸和腹水等嚴重癥狀改善,肝功能改善25%~50%,生活質量改善;無效:治療效果達不到以上的條件,病情無明顯好轉,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采用本院自制評估表評定患者生存質量,包括情感職能、社會領域、生理職能,評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治療顯效20 例,有效15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59%;常規治療組治療顯效19 例,有效10 例,無效8 例,治療總有效率78.38%。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高于常規治療組的78.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以及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TA、TBIL、ALB 水平以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PTA、TBIL、ALB 水平以及情感職能、社會領域、生理職能評分均優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
注:與常規治療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比較(,分)
注:與常規治療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時間、腹水消失時間、凝血功能障礙改善時間、黃疸改善時間比較 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時間、腹水消失時間、凝血功能障礙改善時間、黃疸改善時間分別為(15.57±2.55)、(25.56±3.51)、(18.51±1.64)、(22.53±1.64)d,均短于常規治療組的(19.68±2.86)、(28.78±3.78)、(24.67±1.84)、(27.68±1.12)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死亡情況 兩組均無出現死亡的患者。
慢性急性肝衰竭有很多并發癥,高死亡率和肝內微循環障礙和膽汁淤積,并進一步引起肝組織炎癥和壞死,肝星狀細胞活化,凝膠合成增加,導致疾病逐漸惡化并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且易患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和腹水,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3]。腺苷蛋氨酸可以增加肝臟谷胱甘肽的水平,使谷氨酰半胱氨酸酶,谷胱甘肽還原酶和谷胱甘肽硫明顯提高轉移酶活性,減少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酶活性,可增強肝細胞活力和膽汁分泌增加,屬于分泌性膽汁藥物[4,5]。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早期補充外源性腺苷肝細胞質膜中的氨基酸,甲基化磷脂增加了膜的流動性。強大的Na+-K+-ATP 酶功能,可減少肝細胞中的膽汁淤積,促進基于硫的合成,減少肝細胞中膽汁酸的積累,并促進膽汁排泄和肝功能恢復,及早減輕肝組織炎癥損害,可縮短疾病進程并提高生存率預防疾病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比率和死亡率[6,7]。不同劑量腺苷蛋氨酸治療乙肝肝衰竭患者肝內膽汁淤積的療效確切,有研究顯示腺苷甲硫氨酸對改善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γ-谷氨酰轉移酶(GGT),總膽汁酸和直接膽紅素有更好的療效。盡管未見并發癥和不良反應,但目前的大劑量藥物仍未顯示出更多的顯著作用,其用途尚待進一步探討[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PTA、TBIL、ALB 水平以及情感職能、社會領域、生理職能評分均優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時間、腹水消失時間、凝血功能障礙改善時間、黃疸改善時間均短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出現死亡的患者。
綜上所述,對肝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同時實施腺苷蛋氨酸輔助治療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癥狀,促使患者肝功能改善,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患者病情改善的時間縮短,可縮短治療時間,更早減輕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性高,在治療過程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