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妍妍
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病之一,是指發生在黏膜下結締組織和陰道黏膜的炎性反應。疾病出現后,可出現白帶異常和陰道瘙癢等。陰道炎如果治療不徹底,會反復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導致癌變。因此,有效的治療是保證患者健康的關鍵。目前,在陰道炎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較為普遍,即使能取得明顯的短期治療效果,但在抗生素的影響下,會破壞患者的生態平衡。因此,陰道炎經常反復發作[1]。目前乳酸菌陰道膠囊應用廣泛,主要由活體腸道鏈球菌組成,患者陰道黏膜中顯示的抗原可相應分解,促進乳酸生長,然后充分保證陰道酸堿平衡。為了進一步證實其治療效果,本研究探索了乳酸菌陰道膠囊用于陰道炎臨床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組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婦科收治的陰道炎患者5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 例。其中,對照組病程最短7 d,最長2 個月,平均病程(1.24±0.32)個月;年齡21~54 歲,平均年齡(37.21±6.25)歲。觀察組病程最短7 d,最長2 個月,平均病程(1.28±0.26)個月;年齡21~56 歲,平均年齡(37.78±6.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根據患者陰道炎類型給予對癥用藥,細菌性和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給予甲硝唑片400 mg 置入陰道深處,持續用藥6 d;念珠菌陰道炎患者給予克霉唑栓150 mg 置入陰道深處,持續用藥6 d。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睡前清洗陰道,給予500 mg 乳酸菌陰道膠囊置入陰道,持續用藥6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轉陰時間、異常白帶消失時間、陰道瘙癢消失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SAS 評分(評分越高越焦慮)。③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陰道瘙癢、白帶異常等癥狀體征消失,身體炎癥因子恢復正常;有效:陰道瘙癢、白帶異常等癥狀體征改善,炎癥因子降低;無效:病情無好轉且反復發作。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④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⑤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轉陰時間、異常白帶消失時間、陰道瘙癢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轉陰時間、異常白帶消失時間、陰道瘙癢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S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S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SAS 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轉陰時間、異常白帶消失時間、陰道瘙癢消失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轉陰時間、異常白帶消失時間、陰道瘙癢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S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QOL 評分、SAS 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的陰道炎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18 例、有效7 例、無效0 例,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11 例、有效8 例、無效6 例,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6.818,P=0.009<0.05)。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用藥后出現輕微不適感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4.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P=1>0.05)。
2.5 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4.00%(1/25),低于對照組的28.00%(7/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57,P=0.021<0.05)。
婦科疾病種類繁多,陰道炎因其發病率大而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病通常分為細菌性、念珠菌型、老年型和滴蟲型。患陰道炎后,主要癥狀為白帶陰道分泌物增多和異常白帶,常伴有外陰燒灼性瘙癢。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本身和他們的家人將受到嚴重影響[3,4]。女性陰道內微生物區系種類繁多,共同生存,相互對抗,形成協調穩定的環境,其中乳酸菌起著最重要的平衡作用。正常情況下,陰道菌群中含有90%以上的乳酸菌,這些乳酸菌可以分解糖原,維持陰道內的酸性環境,阻礙病原菌的產生。當女性陰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被破壞時,會導致厭氧菌、革蘭陽性菌的出現,進而導致陰道炎。在常規治療藥物中,抗生素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可以有效殺滅病原菌,緩解患者癥狀,但也會破壞正常菌群,還會降低乳酸菌含量,導致陰道炎反復發作[5]。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方法,甲硝唑是常用藥物。其抗厭氧效果理想,早期治療效果理想,但停藥后易復發。一般來說,健康女性陰道內含有的菌落相對正常,呈現多樣化特征,這一系列菌落會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從而保證患者陰道環境的平衡,避免女性患上一系列疾病。在眾多細菌中,乳酸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對于處于生理階段的女性來說,乳酸菌會出現過氧化氫和乳酸的現象。乳酸菌而言,通常能保證女性陰道酸性環境的維持,能有效減少患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有效消除受體表面的糖基,使受體充分暴露,使乳酸菌表面表現出大量的細菌粘附。在代謝過程中,可相應表現出對微生物因素的抗性現象,對其他類型細菌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乳酸菌陰道膠囊是由腸球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用于治療菌群失調引起的陰道炎。此外,它還可以分解糖產生乳酸,增加陰道的酸度。該藥還能提高黏膜細胞的免疫力,防止細菌在陰道內生長繁殖,增加患者自身抵抗力,有效提高陰道炎的治療效果。乳酸菌陰道膠囊療效確切,復發率低,彌補了其他局部治療易復發的缺點,對預防亞臨床感染起到了早期作用。化學制劑和中藥制劑外用后,都會不同程度地刺激和破壞陰道微生態,經常會造成排液現象。特別是在妊娠和哺乳期,經陰道黏膜吸收對婦女和嬰兒有影響。乳酸菌陰道膠囊超越了現有的陰道感染性疾病的診療觀念,改變了以往主要的殺滅微生物的治療方法,為增加益生菌,恢復正常的陰道微生態環境提供了新的治療理念,可推動生物醫學滅菌時代向生態醫學促進細菌時代轉變,為陰道炎診療帶來革命性進展,它使陰道炎癥的診斷和治療一體化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根據陰道炎類型給予對癥用藥與乳酸菌陰道膠囊聯合治療陰道炎的作用確切,可有效控制患者機體炎癥,加速陰道瘙癢和異常白帶等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安全性高,且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