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琳
醛固酮增多癥是在腎上腺皮質中醛固酮分泌過多所導致的一種低血鉀以及高血壓綜合癥。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接受科學有效的治療之后均可以被治愈,但如果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使患者處于長時間的高血壓以及低血鉀狀態,很有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不利影響[1]。當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產生的重要因素,臨床中對其通常是實行藥物治療。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其在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壓等疾病所進行的治療中能夠取得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螺內酯是一種利尿類藥物,其對于高血壓、水腫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顯著[2,3]。本文的主要為探究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對原發性醛固酮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3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90 例原發性醛固酮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5 例。參照組患者男23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50.11±6.75)歲。觀察組患者男25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50.46±6.0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CT 檢查后均確診為原發性醛固酮;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知曉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存在意識障礙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存在嚴重臟器功能障礙以及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1.3.1 參照組 使用螺內酯進行治療。患者口服螺內酯(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054,規格:20 mg),2~4 次/d,100~400 mg/次,用藥期間要按照患者的病情狀況對其用藥量進行合理調整。
1.3.2 觀察組 在參照組螺內酯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鹽酸貝那普利聯合治療。患者口服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71,規格:5 mg),1 次/d,5~10 mg/次,用藥期間要按照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對用藥量進行合理調整。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6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醛固酮含量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各項指標均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各項指標均未產生變化甚至更加嚴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醛固酮含量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醛固酮含量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醛固酮含量變化情況比較(,p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醛固酮含量變化情況比較(,pmol/L)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原發性醛固酮是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其很容易引起繼發性高血壓,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4]。其發病機制主要是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進而對腎素的生成進行抑制。原發性醛固酮的產生原因主要是腎上腺皮質分泌功能異常,患者在臨床中通常以血壓升高、血肌酐升高以及血鉀降低等為主要表現,其在發病之后很容易使患者產生軟癱、活動障礙以及多尿等癥狀,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5]。對于原發性醛固酮患者來說,因為其機體中的醛固酮含量相對較多,鈉潴留含量也會隨之升高,進而對腎素分泌進行抑制,會產生鹽敏感性高血壓。在發病早期,臨床中對這種疾病通常是實行手術治療,但是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很有可能會逐漸引發頑固性高血壓,使患者需要終生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不管是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是生命安全都會帶來不利影響。對于原發性醛固酮患者來說,盡早診斷和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成效,改善患者預后。但是相關研究表示[6],原發性醛固酮患者的臨床表現并不具有特異性,并且其發病率相對較低,臨床中很容易忽視,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誤診以及漏診的現象,進而錯過最好的治療機會。當前,原發性醛固酮的產生和生活壓力、飲食以及環境等因素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最近幾年,其發病率越來越高,所以臨床需要對此進行高度重視。原發性醛固酮很容易引起腎上腺增生、醛固酮癌以及醛固酮瘤等相關疾病,其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醛固酮瘤。患者機體內的醛固酮增加之后,其血容量、鈣排量以及血液中鉀離子的含量也會隨之升高,會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反應,進而引發高血壓[7]。臨床研究表示,醛固酮過多是造成心力衰竭、心肌肥厚以及腎功能損傷的重要因素,和原發性高血壓相比,原發性醛固酮會對患者的腎臟以及心臟等高血壓靶器官帶來更加嚴重的損傷,所以,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優化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所進行的治療中,在實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所以,對其實行藥物治療是非常關鍵的。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其特異性相對較高,但是其自身并不會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有效抑制,在經過體內代謝之后能夠轉換為苯那普利拉,生理藥效非常顯著,其作用速度相對較慢,但是其藥效維持時間相對較長,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得到顯著改善[8]。貝那普利可以在肝臟中水解為苯那普利拉,能夠對血管緊張素Ⅰ向血管緊張素Ⅱ的轉變進行有效抑制,可以降低血管阻力和醛固酮的分泌活性,能夠進一步提高血漿腎素活性,對于降低心臟負荷、增加運動時間以及運動耐量都是非常有利的。螺內酯是一種低效利尿劑,其結構和醛固酮大體相同,是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在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螺內酯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其也是對高血壓進行治療的一種輔助性藥物。螺內酯可以對集合管以及遠曲小管產生直接性的作用,但是其并不會對腎小管其他各段產生作用,因此其利尿效果相對較差[9]。但是如果將這種藥物和降壓藥物進行聯合應用,其利尿以及降壓效果都非常顯著,臨床中主要是在對醛固酮升高的頑固性水腫所進行的治療中進行應用。螺內酯在進入到患者機體之后,其可以和醛受體相互結合,進而對醛固酮復合物的產生進行有效抑制。在對醛固酮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單一使用螺內酯進行治療,其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壓以及心功能指標,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貝那普利和螺內酯的聯合應用,其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能夠使其協同的降壓效果獲得充分展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醛固酮含量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原發性醛固酮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醛固酮含量,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對原發性醛固酮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實行貝那普利和螺內酯聯合治療,其不管是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成效還是降低患者的醛固酮水平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