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軍
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是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同時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1]。臨床上對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采取積極措施,尋找有效,安全的抗焦慮、抑郁藥物進行治療。本文選取80 例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 年8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治療組,各40 例。治療組年齡24~62 歲,平均年齡(42.21±7.55)歲;發病時間最短9 個月,最長24 年,平均時間(6.78±6.21)年;男23 例,女17 例。單一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25例(其中單一用氯氮平治療15例,單一用氯丙嗪治療5 例,奮乃靜治療2 例,舒必利治療2 例,氟哌啶醇治療1 例),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15 例,均為氯丙嗪聯合氯氮平用藥;將上述所有用藥折算成氯丙嗪,平均用量(312.25±43.11)mg/d。參照組年齡24~61 歲,平均年齡(42.79±6.21)歲;發病時間最短9 個月,最長24 年,平均時間(6.72±6.26)年;男22 例,女18 例;單一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24 例(其中單一用氯氮平治療14 例,單一用氯丙嗪治療5 例,奮乃靜治療2 例,舒必利治療2 例,氟哌啶醇治療1 例),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16 例,均為氯丙嗪聯合氯氮平用藥;將上述所有用藥折算成氯丙嗪,平均用量(312.55±43.82)mg/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診斷標準,陰性癥狀量表總分>40 分,年齡18~65 歲,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療,患者可接受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排除標準:排除藥物禁忌、酒精或者藥物濫用、精神發育遲滯、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對氟西汀治療存在禁忌的患者。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根據最初的抗精神病藥物繼續治療,治療12 周。治療組開展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最初的治療方案不變,氟西汀劑量20 mg/次,1 次/d,治療1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PANSS 總分、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開始改善時間、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PANSS 總分、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降低50%以上;有效:PANSS 總分、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降低25%~5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0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開始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開始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41±0.41)周、(13.21±1.67)d,均短于的參照組的(3.44±0.61)周、(16.45±1.6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發生3 例嗜睡,2 例便秘,1 例腹瀉和2 例失眠,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參照組發生2 例嗜睡,2 例便秘,1 例腹瀉和2 例失眠,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5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臨床采用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多數患者在應用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療效仍然不理想,以往的抗抑郁藥物、鹽酸普萘洛爾片(商品名:心得安)、卡馬西平等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效果也不理想。近年來,關于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臨床研究中,對于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藥物的研究非常熱衷,其中關于氟西汀這種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藥物的研究較多[3]。目前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在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4]。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發生可能與神經遞質信息傳導有關,有部分研究認為,皮質下多巴胺(DA)亢進是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發生的基礎,而引起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則與前額葉DA功能減退相關。但也有研究認為,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發生和5-羥色胺功能之間關系密切,認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陰性癥狀的改善作用主要是因為阻斷5-羥色胺2A 受體。抗精神病藥物可抑制5-羥色胺轉運體,阻斷突觸前膜對于5-羥色胺的再攝取作用,并促進5-羥色胺作用的增強,發揮抗抑郁作用。5-羥色胺屬于神經遞質,其含量或功能障礙與精神疾病密切相關[5]。氟西汀也可對神經元攝取5-羥色胺進行有效抑制,促進腦內5-羥色胺含量的增加,改善陰性癥狀,將其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聯合抗精神病藥物藥物起效快,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癥狀,使其能夠建立克服疾病的自信心,進而促進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
相對于單一抗精神病藥物,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可更好改善抑郁和焦慮癥狀,主要是因為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兩種藥物協同作用促使藥效增強,且藥效起效更早,可快速發揮作用,且其活性代謝物是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有效抑制劑,相對于僅有單一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作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效果更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ANSS 總分及陽性、陰性、一般病理癥狀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開始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實施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且聯合用藥之后起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