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張素
會展業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性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我國會展教育異軍突起,至2019年,開設會展專業的高校達到285所(不含方向),其中高職院校166所,占58.2%,會展教育已經成為國內職業教育的新亮點。課堂教學與行業需求脫鉤,學生全工作流程實踐機會少等成為會展人才培養亟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2015年,國家提出創新會展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協會、院校等多方機構共同培養行業人才,社會各界紛紛關注會展教育。梳理國內關于校企合作的相關文獻,圍繞校企合作“問題與對策”主題的文獻達1306篇,問題主要集中在校企關系淡化、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專業辦學脫離市場化等,會展教育在校企合作實踐中同樣存在以上問題。
本文從“會展新人培育計劃”的校企合作實踐中,總結探索引入行業協會的中介調節功能,構建實踐教學育人機制,由企業識別需求,協會指導對接學校,通過企業真實項目浸入到課堂教學,實現企業項目運營與行業人才培養雙贏。
據報告顯示,中國展覽業自2011—2019年,展會數量由7333場增至11033場,年均增長率為5.61%,國內會展市場持續升溫。國內會展產業已經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會展城市群,東北、中部、西部三個會展城市帶和海西、海口兩個會展城市圈,二、三線內陸城市縣域會展經濟嶄露頭角的產業格局,會展經濟已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會展業與城市間的加速融合,對城市現代服務業將起到重要軟實力、引擎作用,使企業對會展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漲。
會展業是“嫁接型”的現代服務行業,“砧木”是會展,“接穗”是各行各業。幾乎所有行業都可以通過舉辦會展活動來推介、交流、貿易,由此會展業在現代服務業中位于中心產業,涵蓋場館公司、搭建公司等上下游產業鏈,具有全業態服務的產業特點,如圖1所示。以深圳會展業為例,2018年深圳會展產業鏈企業預估6000家,展覽展示業務1000多家,上下游相關企業近3000家,服務配套近2000家。在“嫁接型”行業、全業態服務“會展+”產業特點的推動下,會展教育應該注重會展專業的強綜合性,在充分考慮地域性行業特點的基礎上,培育較高行業融合性人才。

圖1 影響企業校企合作的制約因素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工匠精神”,其內涵在會展行業中可以理解為從業人員的創新性、專業性和職業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中,會展業需要樹立“工匠精神”,形成踏實、專一和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素養。通過行業協會或會展企業與院校合作,創新校企育人模式,成為營造會展人才良好“工匠精神”培育和傳承的生態環境的最佳平臺,為會展產業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為更好地探尋會展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路徑,課題組在2020年1月至6月,選擇上海、杭州、江蘇、廣州等102家會展企業進行調查。問卷回收率為88.2%,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17,符合統計學要求。調查設計13個結構性問題來剖析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意愿程度(非常愿意=4,愿意=3,一般=2,不愿意=1)。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因子KMO檢驗,正交旋轉后KMO=0.904。根據Kaiser常用度量標準,KM0>0.9表示非常合適,所有變量因子負荷都大于0.625,累計方差貢獻率55.803%,問卷信度通過Cronbach's Alpha系數檢驗,α=0.933,滿足問卷信度一般要求(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示,會展企業更有意愿承擔學生校外實習,參與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這四類合作方式主要體現在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實訓和企業專家進校園短期交流,也印證了目前高職院校會展專業校企合作難以深入的原因。另外,目前國內的會展企業規模大都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企業資本和人力資源有限,會展項目運營又具有時間連續性和現場實踐性等客觀因素,使得調查中46.2%的被調查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意愿持一般及以下的態度,出現院校“一邊熱”的現狀。
在詢問哪些因素制約企業參與高職院校會展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時,50.3%的企業認為缺乏校企合作機制和交流平臺制約企業參與院校人才培養(如圖1所示),企業與院校亟須探尋一種以企業需求為本位的互惠共贏合作機制與平臺。
“會展新人培育計劃”平臺啟動于2017年6月,由浙江省會展行業協會(以下簡稱“浙江會展協會”)發起,旨在通過行業協會加入引導,以校企人才精準培養為目標,構建“協會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共育,制度保障”的浸入式項目實踐教學育人機制(如圖2所示)。
協會具有促進行業經濟發展、制定行業標準的職責,但一直以來協會的行業指導力都始終缺乏抓手。在國家產教融合相關政策的驅動下,浙江會展協會憑借會員企業覆蓋會展行業主要產業鏈的優勢,連同浙江多家會展院校,通過整合企業需求資源,引導校企合作來發揮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調中介功能。在“會展新人培育計劃”中,浙江省會展行業協會通過了解企業業務需求,識別業務對應的人才規格,并將匹配的人才推薦到專業院校,使企業與院校進行項目、人才的精準對接。一方面協會幫助學校篩選到準確的會展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優質企業參與專業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協會又幫助企業將項目滲入到課堂教學中實施,既降低了運營成本,又實現了人才儲備。在浙江會展協會的支持下,學校已與協會、優質企業成立“校企協產教聯盟”,共同開發優秀實踐基地,運營優質實訓項目。

表1 會展企業校企合作意愿因子分析(N=90)

圖2 浸入式項目實踐教學育人機制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能動性來源于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規格的相關程度。學校須不斷將企業項目需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崗位工作過程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導向和培養目標。如浙江中汽會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中汽”)發起全媒體平臺運營的業務需求,協會推薦具有校內師資和課程載體的學校,學校與企業迅速達成合作意向,以項目合同為制約共同運營包括4個項目官網、2個西博車展官方公眾號以及1個西博車展官方微博等7個平臺。在項目浸入到課堂后,企業導師積極性較高,充分配合并參與到課堂實踐項目教學環節中,圓滿地達到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企業的業務目標得以實現。
在教學環節中,實施企業導師和校內教師的教學指導雙導師化。每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經過“校企協產教聯盟”論證以保證企業項目與課程體系的銜接,形成企業深度參與課程教學方案設計、課程培養的人才目標和人才能力的鑒定評價等良好氛圍。如浙江中汽全媒體項目,由2位項目專職企業導師發布周任務,1位專業教師帶隊,分解每周企業任務,實施教學計劃;企業導師每月1次進課堂授訓,每年2個項目現場授訓(為期五天,各組輪流),每周1次視頻會議進行項目運營復盤;全班學生分成項目工作組,通過“課堂+現場”項目運營實踐完成課程任務。截止到目前為止,該企業項目已實施兩年,受益學生超過120人,100%的學生在校期間具備全媒體宣傳平臺的運營能力,80%左右的學生在實習、就業中應聘新媒體相關崗位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力。
在浸入式項目教學模式推行中,“校企協產教聯盟”是校企合作的紐帶。在學校層面,預先制訂與項目時間匹配的教學周期計劃,教學環節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在專業層面,成立校企師資發展共同體,對“企業大師、校內名師、優秀實踐基地、優質實訓項目”進行培育;從產學合作層面,出具項目課題合作管理辦法,激勵企業參與教學環節;在企業層面,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業務和人才需求,出臺健全的項目人才受訓方案和公司相關管理制度,選拔經驗豐富的公司員工作為企業導師,為項目開展提供基本資金保障等。“會展新人培育計劃”雖是由協會發起,卻為校企深度合作探尋了新的思路,也為其他專業院校開展和創新校企合作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