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思維品質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大要素之一,并將其定義為“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教育部2018)。同時,《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達成的思維品質目標是:使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教育部2018)。在這一背景下,英語閱讀對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作用愈加凸顯。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語言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王薔、陳則航(2016)指出:“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過程能夠活躍大腦、提升思維品質。”
相比教材中的文章,英語文學作品篇幅長、閱讀難度大,容易令學生望而生畏。近年來,文學圈模式受到外語教學研究者的關注。我國臺灣地區學者Chu-Fui GraceLai 研究發現,文學圈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大學一年級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對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培養也有促進作用(徐巧君2013)。相關研究還表明,文學圈模式能促進英語專業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的發展(吳廈廈2016;呂旭紅2012)。為了提升高中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有效利用文學作品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教師采用文學圈模式,面向所在學校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開設了“文學圈:高中英語短篇小說閱讀”選修課。利用每周一次的選修課,組織學生以文學圈模式閱讀自選的英語短篇小說,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單,并在學期末指導其基于文學圈進行英語短篇小說閱讀展示。
下面以教師開設的選修課中的一部短篇小說A Christmas Carol(《圣誕頌歌》,故事梗概見附錄)的教學為例,闡述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英語選修課文學圈閱讀展示過程及角色任務單的設計方法。
哈維·丹尼爾斯(Harvey Daniels 1994)在《文學圈:學生集中的教室的呼聲與選擇》一書中介紹了“文學圈”的內涵及操作流程。哈維·丹尼爾斯(2002)認為文學圈是一種暫時性的閱讀小組,由選擇同一閱讀材料的學生組成。小組成員按事先確定好的閱讀進程自主閱讀,在規定時間聚在一起各抒己見。閱讀的完成意味著這一輪文學圈的結束,學生再根據新的閱讀材料組成新的文學圈。文學圈的角色數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增加或刪減。
“文學圈”小組成員角色及其職責如下頁表所示:

角色功能 角色名稱 角色職責主要角色小組討論主持人(Group Discussion Leader)主持整個討論過程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聯結者(Connector) 將閱讀材料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名句欣賞者(Literary Luminary)將閱讀材料中優美的、有意義的語句挑出來,供小組成員分析、記憶總結者(Summarizer) 用英文簡要講述所讀故事詞匯小能手(Expert of Vocabulary) 講解重點詞匯的發音、意義及用法輔助角色調查員(Investigator)介紹作者及其文章背景介紹與文本相關的其他作品追蹤記者(Travel Tracer) 用流程表的形式記錄故事發展情節文化收集者(Culture Collector) 根據閱讀材料補充英語國家的文化
為了有效引導學生達成《課程標準》提出的思維品質目標,教師將閱讀展示安排如下:第一步,各小組成員明確自己擔當的角色后,結合任務單重點完成自身角色任務。熟讀文本,作好閱讀展示準備工作。第二步,各小組成員根據不同角色的任務單在組內討論并完善。第三步,小組展示和評價學習成果(蒙學瓊2011)。本文重點介紹第三步中小組展示過程及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角色任務單設計方法。
根據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教師將閱讀A Christmas Carol 這一輪文學圈角色確定為6個,分別為Investigator,Summarizer,Travel Tracer,Group Discussion Leader,Connector 和Literary Luminary。
1.文本導入——由Investigator 介紹作者及其代表作。
【Investigator 角色任務單】
(1)Create a timeline to show the key events in Charles Dickens’life and his masterpieces.
(2)Make an oral introduction about Charles Dickens and his masterpieces to your classmates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見圖1).

圖1
【設計說明】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經常涉及信息轉換。信息轉換一般采用比較直觀的方式,特別是圖表(程曉堂2015)。在本課例中,教師通過事先設計時間軸,引導學生一邊閱讀有關狄更斯(Dickens)生平和作品的介紹文字一邊填寫時間軸。在展示課上,學生依據時間軸提示,口頭介紹狄更斯生平及其代表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在閱讀時提取關鍵信息,按照時間順序對事件進行排序,并在口頭復述時根據時間軸將文字信息轉換為非文字信息。在信息轉換的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尤其是信息記憶和轉換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和提升。
2.文本解讀——由Summarizer 與Travel Tracer共同概括故事梗概,分析小說情節發展;Group Discussion Leader 組織討論,理解細節,分析評價文本;Literary Luminary 開展語篇賞析,感受語言魅力,推斷隱含意義。
【Summarizer 與Travel Tracer 角色任務單】
(1)Match the characters with the actions. Then order the actions.
A.Scrooge
B.Scrooge’snephew
C.Scrooge’s ex-partner,Jacob Marley
D.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E.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F.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
G.Bob Cratchit
a. appeared and told Scrooge about the three ghosts
b.showed Scrooge what was going to happen to him
c.showed Scrooge the Cratchit family Christmas dinner
d.arrived late on the day after Christmas
e.invited Scrooge for Christmas dinner
f.showed Scrooge his life when he was young
g.enjoyed Christmas Day and started to be generous
(2)Plot Diagram is an organizational tool which is used to map the events in a story. This mapping of plot structure(見圖2)allows readers to visualize the key features of stories. Fill out the following Plot Diagram of A Christmas Carol,and retell the whole story within two minutes in class.

圖2
【設計說明】“若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語篇的角度進行文本解讀。”(張獻臣2016)小說A Christmas Carol 講述了超級守財奴斯克魯奇(Scrooge)在已逝合伙人馬利(Marley)的鬼魂和三位圣誕精靈的啟示下痛改前非的故事。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為了檢測學生對小說整體內容的理解,教師設置了以下兩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圍繞小說中的7 個人物及其行為完成配對練習,并根據故事發展對練習題中的7 個句子進行排序,以此檢測學生對小說人物及總體情節的把握情況。何克抗(2000)認為,創造性思維過程涉及的思維形式有六個,即發散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時間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橫縱思維。其中,時間邏輯思維的加工特點是直線性、順序性地一步步進行邏輯分析、推理(劉道義2018)。教師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給情節排序,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時間邏輯思維。在排序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根據記憶提取信息,還需判斷信息之間的時間邏輯關系。
第二個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情節結構圖,引導學生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掌握小說基本情節模式,即“闡述—矛盾上升—高潮—矛盾減弱—結局”的發展模式。情節結構圖有助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發展,理解小說的主題。這項任務既需要學生了解文章表層信息,又需要他們分析小說深層邏輯聯系,旨在培養其綜合分析、判斷、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Group Discussion Leader 角色任務單】
Prepare at least three questions about thisnovel to guide the discuss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type when designing your questions.Provide a possible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Factual questions require fact-based answers.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which can be verified by referring to the text.
(2)Analytical questions are designed to assess readers’ability to analyze the article.
(3)Evaluative questions ask readers’opinions on what they have read.
Factual question:
Analytical question:
Evaluative question:
【設計說明】布魯姆(Bloom 1956)把認知水平由低到高分為六個層級,分別為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安德森和克拉斯瓦(Anderson&Krathwohl 2001)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將認知水平修訂為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其中前三個層次屬于低階思維,后三個層次屬于高階思維。知識的獲取、思維的碰撞都始于提問,此活動設計改變了日常教學“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常態,著力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在活動中,涉及高階思維的分析類和評價類問題是教學的重難點。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舉例說明,結合角色任務單的指引,學生除了能提出基于小說細節的事實類問題,還能提出涉及高階思維的分析類和評價類問題,如:
事實類問題:
(1)Why does Scrooge’s nephew invite his uncle over for Christmas?
(2)Why does Scrooge growl at Bob Cratchit when he arrives late to work?
分析類問題:
(1)Wh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an you find between Marley’s ghost and Scrooge?
(2)How is Scrooge’s reaction to 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 different from his response to the earlier ghosts?
評價類問題:
(1)What do you think Scrooge’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ther was like when he was young?
(2)Identify several of Scrooge’s opinions from the story. Which ones do you agree with,and with which do you disagree?
【Literary luminary 角色任務單】
Read together with your classmates Marley’s advice about caring for others.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crooge?How do you know?
It is required of every man,that the spirit within him should walk abroad among his fellow-men,and travel far and wide;and,if that spirit goes not forth in life,it is condemned to do so after death.It is doomed to wander through the world —oh,woe is me! —and witness what it cannot share but might have shared earth and turned to happiness!
“But you were always a good man of business,Jacob,”faltered Scrooge,who now began to apply this to himself.
“Business!”cried the Ghost,wringing its hands again.“Mankind was my business. The common welfare was my business;charity,mercy,forbearance,and benevolence,were,all,my business. The dealings of my trade were but a drop of water in the comprehensive ocean of my business!”
【設計說明】Literary Luminary 的主要任務是“找出重要的、有趣的或難以理解的段落,對故事情節、角色理解有幫助的段落或具有語言魅力的語句作筆記”(羅少茜2017)。在展示課中,教師要求文學圈成員在Literary Luminary 的帶領下一起朗讀并理解兩段馬利勸告斯克魯奇要關愛他人的話語,并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推斷揣摩作者對斯克魯奇的看法。通過畫線句子可以推斷出,作者借著馬利的話指出了斯克魯奇對判斷好商人標準的理解相當狹隘和自私。
選取這兩段文字有兩個目的,第一段文字與小說的主題緊密關聯,凸顯了人性中慷慨與同情的重要性,點明從樂善好施中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樂趣的圣誕精神,是小說中非常重要的段落。而與第二段文字有關的問題考查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程曉堂(2015)指出,在英語學習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識別和分析語言反映的態度、隱含意義、預設等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文本延伸——由Connector 將小說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Connector 角色任務單】
Discuss with partners Marley’s advice about caring for others. Design and present a poster illustrating ways students can help others in their community.
【設計說明】此項任務有助于學生尋找小說文本與現實生活的關聯,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思維。創新性思維表現為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發散思維作為創新性思維的六要素之一,強調思維內容與傳統觀念不同(劉道義2018)。在展示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在理解馬利的感悟后,發揮創意,將閱讀收獲遷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思考并展示在社區中幫助他人的各種可行的方式。
文學作品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優質資源庫,具有題材廣泛、語言地道的優勢,選擇面廣,有利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文學圈模式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活動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充分釋放和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力”(張金秀2017)。結合文學作品的特點,文學圈閱讀任務設計方法可包括概括作品梗概、梳理情節發展、分析人物特點、賞析精彩片段、推斷文本隱含意義和作者態度、尋找小說文本與現實生活的關聯等。在英語文學圈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角色任務單,提升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思維品質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