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賢
【關健詞】初中英語;快樂作業;快樂教學;心理特征
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離不開作業的支持。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主要有抄單詞、朗讀、背誦課文和聽課文音頻等。這種一成不變的機械式作業,往往成為學生課后生活的負擔,嚴重扼殺了他們完成作業的熱情。那么,如何讓英語課外作業精而有趣,吸引學生呢?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快樂”原則是關鍵。初中生渴望被尊重,喜歡新鮮感,喜歡創意,樂于與同伴合作及展示自我,具有創新精神。教師應遵循這些心理特征,精心設計作業,且進行針對性評價與反饋,讓學生快樂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
初中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活潑好動,機械而呆板的作業無法激發其參與熱情(湯路平、郭翔2020)。教師在設計作業任務時要遵循其“好動”的心理特征,把教材內容活化于實際生活中,讓知識落實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其形成能力、素養。具體而言,可設計如下作業形式:
調查報告具有針對性、真實性和實踐性。通過作調查報告,學生能夠把課堂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進行創新。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主題涉及飲食習慣和偏好。在學生學完這一單元后,教師設計了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請調查你的家人的生活習慣,評價其健康與否,并給他們提出建議;請將調查所得信息填寫在如下表格內,并作調查報告。

Breakfast Lunch Supper Sports Sleep Healthy or unhealthy Advice My father My mother My sister/brother
學生在作調查報告時,既掌握了重點句型,又增強了健康生活意識,培養了對家人的關懷之情。
感恩是人們心中的一種愛和情感,它需要我們去表達。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的話題是喜歡的學科、教師及原因。在學生學完本單元后,教師設計了“給最喜歡的老師寫一段話”的作業。學生的作業如下:Dear Miss Chen,
I like history so much.Because you make it easy for me to learn it well. I learn a lot about Chinese culture from your history class. I know that our Chinese culture is colorful. I like Tuesday and Thursday. For I can learn history on those days. You are so patient with me when I ask you for help.Thanks for your kindness.Mary
在完成這項作業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非常用心,教師看到這些話也激動萬分,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初中生喜歡新花樣,愛動腦筋。適當有挑戰性的作業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在學生學完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后,教師為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設計了以下作業:凱特(Kate)要到公園玩,到水果店買水果,還要到鞋店買一雙鞋子,請你從圖(見圖1)中找出最佳路線。學生完成這項作業的積極性很高,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爭先恐后地表達。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既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圖1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是與生活對話的過程。具有實踐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的作業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釋放了他們自由表達、展現的空間,培養了他們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駱北剛、謝璐2020)。
卡耐基(Carnegie)認為:學習中有兩種東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與人合作。初中生處于心理波動時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因此,在作業中引入合作機制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作業完成狀態,不愿成為團隊中的“虛無人士”。在團隊合作中,他們會自覺克服完成作業的惰性,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在合作中產生情感共鳴,充分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悅。
作業理應成為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師生可以合作,展開美妙的對話,進行愉快的情感交流。例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話題功能是掌握訂餐的用法并在實際情景中應用。在學生學習了訂購物品的英語句型后,教師布置了需要師生共同完成的作業:打電話訂購比薩餅或者其他食物,情景可如下:
T:Hello!Uncle Bob’s.
S:Hello!I want to order some food,please.
T:Sure.
S:I’d like pork,fish,rice,please.
T:Yes.
S:And two bowls of noodles.
T: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S:Beef and tomato noodles,please.
T:OK.What else?
S:I’d like some soup,too.
T:OK.What kind of soup would you like?
S:Cabbage soup.
T:What’s your address,please?
S:16 Green Street.
T:And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366-5489.
T:Thank you.That’ll be 68 yuan.
類似這樣師生合作的作業形式,克服了紙上談兵、機械記憶的弊端,還原了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的作業與課外生活緊密聯系,而且師生之間在這樣的合作式、對話式、互動式的作業中,多了溝通和交流,拉近了心理距離。同時,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作業,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使其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結成對子,針對課堂上的學習專題與重要知識點,自主合作設計課外作業,從而提升他們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合作設計的作業后,教師應評選出最佳作業設計獎。榮獲最佳作業設計獎的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經歷作業設計和評判,最后完成作業,在這一系列的合作實踐中,他們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點會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教師要允許學生在設計與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出錯,及時給他們提供幫助和指導,促使其養成獨立人格和探求精神。學生設計的作業如圖2 所示:

圖2
這種作業是他們自主設計的,優秀設計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能得到滿足,從而形成“快樂←→成功”的良性循環。
學生與家長合作可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可以激勵學生,提高作業效率并發揮學習潛能。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功能目標是通過介紹制作食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使其了解生活知識,增長生活閱歷。在教學本單元之后,教師請學生和家長合作制作一份美食,如香蕉奶昔、水果沙拉、三明治、漢堡包等,學生邊制作美食邊用英語解說,家長負責錄制視頻并上傳到班級群里。學生非常認真,在制作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真可謂“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且形成了良好的親子關系。
“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這句名言充分體現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畏難、厭倦情緒,還能營造和諧的合作氛圍,滿足其心理需求,促進其情感發展,提高其社交能力。
初中生普遍喜愛表現,具有被認可的心理需求,教師要遵循他們的這一心理特征,使其獲得成功,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階梯性作業,鼓勵他們在完成基礎作業之后挑戰難度更大的作業,使其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樂趣。例如,在教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可讓學生做“過關斬將”游戲。即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在作業中設立幾個關卡,不規定哪些學生做哪類作業,而是讓他們自主選擇。關卡可如:(1)掌握本單元單詞;(2)會讀會寫文中幾句話;(3)按課文內容操練對話;(4)根據課文編小話??;(5)根據課文內容,多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或畫一畫,找一找,寫一寫……
布置這樣的課外作業之后,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有個別學生平時連第一關都過不了,但因為這個“過關”游戲,其興趣被激發了,內在的巨大潛力被挖掘了,竟能順利通過第二關、第三關。平時學習較好的學生積極接受挑戰,努力通過最高關卡。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倪旭紅2004)。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要關注作業的反饋方式,及時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與展示,滿足他們的“被認可”的心理,使其在評價與展示中得到關注,產生比較穩固的學習動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力爭從以下兩個方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1.采取多樣化的作業展示方式
學生完成作業后,如果沒有展示的機會,他們就會感到失落,久而久之會喪失作業興趣。因此,教師經常性地騰出時間,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如:(1)在教室開設英語園地,經常性地把好的作業展示出來,如英語作業本、用英語設計的小卡片、英語手抄報等。(2)課前3 分鐘熱身,每堂課的前3 分鐘請學生談談課外學習收獲,即把在課外積累的與英語相關的知識展示出來。如:唱英文歌曲、講英語笑話、背幾句英語諺語、說英文卡通片的故事情節,等等。學生很期待這3 分鐘,樂于將自己的收獲與別人分享,再加上教師及時地肯定和激勵,積極性很高,總有“意猶未盡”之感。(3)不定期開展英語才能競賽,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英語會話或話劇表演。(4)利用“班級群”打卡活動,朗讀課文并進行展示,評選出優秀朗讀者,并在學生群和家長群里進行表揚。家長反映學生在完成這項作業時特別認真。
通過舉行各種形式的英語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發展創新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為每個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享受作業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的體驗對于學生強化已獲得的知識、觀念與行為習慣十分重要。因為成就感會帶來自我接納、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積極的心理品質。
2.讓學生參與作業評價
教師要相信學生具備設計作業內容、參與作業評價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根據這一指導意見,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作業評價。學生參與作業評價的方式有“個人評價”和“小組互評”兩種。例如,英語手抄報、英語詩歌朗誦、英語歌曲演唱等作業都能讓學生參與評價。這種評價方法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深入學習的機會,還營造了良好、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評價中進行有理有據的表達,思維和個性都得到了展現,同時,也讓教師審視自己在布置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調整、完善作業布置,為后續的教育教學提供了“診斷性”依據和積極的思考方向。
總之,作業設置與評價方式的轉變,都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消除其畏難、厭倦心理,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關注其心理需求,布置具有生活性、實踐性、趣味性、靈活性的作業,使其在積極、快樂地做作業的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