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祥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改進中小學校評價,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由于中小學對綜合素質評價功能、定位以及結果運用上存在著認識的偏差,客觀上影響著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學生升學錄取的關聯性,如何有效解決綜合素質評價實施中的相關問題,有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落地,并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科育人方式變革提供有力支持。
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總體方案》對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客觀要求
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引導學校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既關注知識技能培養又關注人文素養教育,為學生成長成才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提供真實可信的參考依據,也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初中學生畢業標準和升學、就業的重要依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強調:“改進中小學校評價,突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品行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特別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將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p>
從《方案》對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要求看,不僅提出了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工作重點,規范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增加了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及實踐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而且明確了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方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強化信息技術支持綜合素質評價。因此,初中學校要主動強化過程性評價,落實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制度建設。要全面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組織實施,需進一步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性質、內容和要求,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平臺,積極完善客觀真實、方便適用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扎實開展評價工作,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掛鉤,有利于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學生成長和考試招生錄取中的關鍵作用,有利于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成長和素質全面培養的導向作用。
二、影響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規范實施的典型問題及問題歸因
1.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中的典型問題
由于諸多現實問題影響,現有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組織實施存在著五個典型問題。一是評價過程欠缺支持環境,保障制度落實不夠,實施的形式化傾向明顯。綜合素質評價由于缺乏有效過程保障制度,過程性資料積累和保存過于隨意化,導致個性個體間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性材料差異較大,不利于保持綜合素質評價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二是評價觀念的轉變缺位,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一些教師、學校管理者對綜合素質評價思想上輕視、行動上放任、管理上松懈,導致評價形式單一,評價信息不夠全面,出現大部分綜合素質評價的材料千人一面、多數雷同、缺乏個性、信度失真。三是評價方法不夠規范,評價結果表達簡單化,評價工作負擔依然偏重。部分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缺乏定性和定量的有機結合,缺少學生自我評價、自我介紹,單純采取實物留痕,不進行典型性寫實材料的合理篩選,導致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中雷同性材料過多,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個性發展和素質狀況,相反增加了家長和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負擔。四是評價結果解釋性不足,結果的區分度不夠明顯,招生錄取中只能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部分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過于籠統,結果區分度低,在中考錄取中不能發揮其有效區分作用。有些地方將評價結果進行簡單的量化賦分,但賦分分值缺乏合理性依據,導致結果解釋性差,影響了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效度。五是評價指標分解不科學,主觀性太強,每個評價維度賦值不夠精確,具有較大彈性。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內涵描述較為籠統,重要觀測點不夠明確,評價維度的賦值過于隨意,學生過程性評價的寫實性的佐證材料列舉不夠具體,導致學校和學生在綜合素質評價操作時缺乏清晰的參照,從而偏離了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
2.影響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問題歸因
上述問題的客觀存在,影響著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制約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學校國家課程的規范化實施,學生全面培養體系的科學化構建形成了負向作用。從問題歸因角度看,導致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六個方面。一是評價認識缺位。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對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性缺乏必要清晰的認識,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簡單化。二是缺少專業的師資。學校缺少勝任綜合素質評價的專門教師,也缺少相對系統化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法指導的專業培訓,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形式化。三是缺少深度研究。學校和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相關問題的深度研究,缺少必要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理論經驗,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敷衍化。四是缺乏實施氛圍。學校和教師對綜合素質評價缺乏重視,學生和家長也認為綜合素質評價在考試招生錄取中沒有發揮關鍵作用,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表面化。五是技術保障缺席。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管理中,各類過程性材料種類繁多、數量較大,由于缺乏過程材料的篩選和甄別,沒有能夠及時將各類過程性文本資料轉為數字化資源,并上傳網絡平臺進行存儲和管理,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復雜化。六是課程方案要求缺失。學校對綜合素質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的要求脫節,缺乏對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課程過程性材料明確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要求,導致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虛無化。
因此,基于《方案》開展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影響因素的精準分析,形成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進的問題解決策略,能夠為初中學校的各類課程的規范化實施,全面育人目標的落實提供問題解決方案??陀^上說,基于《方案》實現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典型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規范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實施,有助于發展性評價改革的深入實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對改變以考試評價簡單代替課程教學管理的現狀具有重大意義。
三、解決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組織實施的關鍵策略
顧明遠先生指出“教育評價改革,關鍵在落實。強調立德樹人,強調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針對不同對象、各個學段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在組織實施過程中,一些學校全面育人的課程意識不足,學校在支持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操作方案不夠精心,支持綜合素質評價過程實施的技術平臺缺位或者系統不夠穩定,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保障評價實施的校本制度不全,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還未能在考試招生錄取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因此,在綜合素質評價的重點上,要強調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充分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特點,并積極尋求解決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組織實施關鍵問題的基本策略,研究并制訂便于評價者普遍使用的科學、簡便易行的綜合素質評價標準,探索有利于引導學生、教師和學校進行積極的自評與他評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法,這有助于提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具體來看,可以采取以下四種策略有效解決影響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問題。
1.規范評價程序
有效落實綜合素質評價程序,能夠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程序公正性和規范性。在評價程序上,要做好寫實記錄、遴選典型事實材料,將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實材料進行公示、審核,避免人為干擾綜合素質評價的組織實施流程。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落實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班級評價小組總評的評價程序。學校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委員會,直接負責對評價工作的真實性、有效性的審查和認定。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如有原則性的重大分歧應提交學校評價委員會裁定,力求評價結果的科學和公正。
2.細化評價標準
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能夠保障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實施,因此要繼續探索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抓住重點,使評價指標更具科學性。有些地區依據教育部出臺的《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規定了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五大方面二十項關鍵指標的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優化,遵循“指標分解—賦值綜合—等級評定”的流程,細化完善并形成了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同時研制了具有地方特點的評價標準細則,從而保證評價操作的便捷性和評價結果客觀性。如杭州市采用“道德與素養、勞動與技能、實踐與探究、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藝術”六大維度;寧波市采用“審美與藝術、實踐與服務、運動與健康、探索與研究”四大維度;還有的地區直接參考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基礎性發展目標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大維度。從全國范圍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維度的版本較多,若要形成一套涵蓋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統一的指標維度,很難得到公認,需要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地域特點且易于操作的評價標準則。
3.健全誠信機制
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是引導學生誠信品德的培養和實踐過程。重視誠信機制的確立,積極引導參與評價的人員秉持育人為本、實事求是的工作導向,樹立誠信品格,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不得隨意更改。如確需更改,應由班級評價小組提出更改意見,報學校評價委員會審定,并對更改緣由和經辦人作書面記載,同時保存原始性評價記錄備查。尤其是要記錄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事件,客觀描述活動過程的具體事實。如典型事實材料、重要活動過程記錄、研究報告、論文、活動作品,以及照片、錄音、錄像材料、各種證書等。寫實記錄要描述要點、客觀真實、有據可查。如有學生對綜合素質評價過程、結果有異議,可以向學校申訴機構申請提出,由申訴復議機構審核后公示結果。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要求和結果修改程序性的規范來進一步健全誠信機制,有效地提高了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公信力。
4.強化制度導向
規范性的制度有利于綜合素質評價組織實施,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對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認同度。為此,通過健全系列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性制度,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效性。具體包括:一是公示制度。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及結果的運用等,應向學生及其家長做出明確的解釋并公示。評價結果應在班級公布,并通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接受監督。對評價結果有異議的,可向學校評價委員會反映或投訴。二是申訴制度。對評定結果有異議者,可向校評定工作委員會提出申訴和舉報;對學校評價委員會的答復或處理不滿意的,可向上級評定工作委員會反映。三是評估制度。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委員會要加強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督查評估,全面了解有關評價工作組織與實施進展情況,及時糾正評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和改進的建議。
5.發揮技術支撐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支撐作用,基于系統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和觀測要點,開發支持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性材料可瀏覽觀察、可實證留痕、可量化分析的電子化平臺,方便任課教師、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利于家長了解評價結果、社會監督評價過程材料真實性,形成圍繞學生立體化成長數據的分析應用平臺,保證學生綜合素質報告的科學性、公信力和含金量。學校借助等級性評價,以星級評定為主要評價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便捷功能,實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差異化;可以借助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平臺網絡查詢和在線評價功能,支持教師、學生、家長多角色參與線上查詢和線上綜合素質評價;支持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性數據的積累,注重實證,形成可視化的學生成長記錄寫實材料,支持音頻、視頻、圖片等多種格式呈現;能夠自動生成各類與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的數據報表、班級評價報表,保證多維度統計分析評價的結果,多種類型報表可視化呈現,為班主任和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日常管理提供大數據分析輔助工具;并適應多終端支持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查詢、瀏覽以及數據上傳,保證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操作的便捷性、精準性和保密性。
參考文獻
[1] 熊偉榮.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問題及其矯正[J].教學與管理,2016(1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EB/OL].(2013-06-08) [2020-1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306/t20130608_153185.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EB/OL].(2002-12-27) [2020-11-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73.htm.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奫EB/OL].(2016-09-19) [2020-1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609/t20160920_281610.html.
(作者單位:南京市教學研究室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