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妍
近年來,海南省數字經濟快速成長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產業營業收入達1257.6億元,是2015年的5.2倍。在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用好用足自由貿易港各項政策,依托海南生態軟件園、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陵水清水灣信息產業園、三亞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口未來產業園等園區,做優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優勢持續鞏固,預計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產業營業收入將達4000億元。
一、海南自貿港數字經濟發展的要素成本比較優勢分析
海南數字經濟具備一定發展基礎或發展前景的行業領域主要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業互聯網及區塊鏈產業,未來規劃發展的行業領域主要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信創、數字文創、跨境數字貿易、電子信息制造、智能制造等。總體上看,全省市場空間大、運營成本低,具備吸引數字經濟企業入駐的先天要素市場優勢。
(一)海南省數字經濟服務業具有用工成本的比較優勢
2019年,全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為161352元/年,海南該行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低于全國平均,僅為113936元/年,工資水平不到北京的一半,且顯著低于廣東、浙江等數字經濟服務業發達地區,略低于四川、陜西等西部地區。海南省數字經濟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工資較低,形成了駐瓊企業在成本方面的天然優勢。
(二)海南省數字經濟用地成本較低,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海南數字經濟工業用地指標主要來源于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三亞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口未來產業園、海口江東新區、陵水清水灣信息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項目供地。2019年,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試行)》(瓊府〔2019〕13號)規定,對于總部經濟項目和有重大產業帶動作用的信息網絡、新興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產業項目,申請使用商服用地的,其基準地價可按現行商服用地基準地價的60%確定。根據公開數據,海南地價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城市相比較低,外加數字經濟產業享受的優惠地價折扣,海南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用地成本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三)海南省數字經濟用電成本較低,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從數字經濟適用的一般工商業及其他電度用電價格來看,對比2021年海南、北京、上海、廣東、廣西五省市平段電價:在不滿1千伏電壓等級下,北京市平段電價為0.7673元/千瓦時,為五省市中最高,海南省電價為0.6362元/千瓦時,為五省市中價格最低;在1—10千伏電壓等級下,依然是北京市電價最高、海南省電價最低,海南省平段電價略低于上海水平;在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下,五省市平均電價為0.6715元/千瓦時,省市間差距縮小,海南比平均水平低0.0453元/每千瓦時。海南與其他地區相比各檔電價均較低,尤其是為滿足數據中心等數字經濟相關基礎設施運轉負荷,一般需要建設220千伏變電站且耗電量較大,因此海南數字經濟用電成本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二、海南自貿港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優勢分析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要求,以各類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和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其中,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相關制度設計的目的在于“在確保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擴大數據領域開放,創新安全制度設計,實現數據充分匯聚,培育發展數字經濟”,落腳點在于培育發展數字經濟,形成了海南數字經濟發展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
(一)自貿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政策設計激發了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海南自由貿易港支持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突破性政策包括開放基礎電信和增值電信業務,允許企業面向自由貿易港全域及國際開展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業務,開展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設立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等。相比之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相關政策設計與海南施策重點不同。2020年8月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于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的有關要求,其施策重點在于工業數據、貿易數據、金融數據跨境流通,并將在線新經濟和工業互聯網作為培育數字經濟的落腳點。而海南自貿港政策則更注重區塊鏈、數字貿易及數字文創產業的發展,包括設立區塊鏈試驗區,開展國產網絡游戲屬地管理試點,建設“中國游戲數碼港”,支持網絡游戲、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業態發展,這也為海南數字經濟發展筑起國內獨一無二的政策高地。
(二)海南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土地政策優惠力度較大
2019年,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試行)》(瓊府〔2019〕13號),鼓勵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業等規劃用途混合布局、空間設施共享,全省統籌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用地。實行差別化產業項目用地供地模式,在優化產業用地基準地價、招拍掛供地方式等方面都給予了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特殊的政策支持。2020年出臺的《關于海南省建設用地出讓控制指標和產業項目用地準入協議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瓊自然資規〔2020〕9號)中賦予園區管理機構實施《海南省建設用地出讓控制指標(試行)》的自主權(其中復興城互聯網產業園區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實施),而對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外的產業項目,賦予各市縣人民政府實施《海南省建設用地出讓控制指標(試行)》中“稅收指標”的自主權。這就通過完善土地出讓控制指標和對賭協議制度,賦予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和市縣更大的自主發展權。相比而言,上海臨港新片區用地政策的重點在于“高質量高績效利用土地”,包括優先推進實施土地庫存計劃和重點發展區域、重點領域的土地儲備,加快盤活存量低效用地、釋放存量土地資源等具體舉措,但均為一般性要求,并沒有提出關于數字經濟產業用地的特殊優惠,因而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惠力度更大。
(三)海南打出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組合拳”
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海南數字經濟企業除享受鼓勵類企業實施15%企業所得稅和人才個人所得稅最高15%的“雙十五”通用政策,還享受自貿港高新技術企業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等優惠。此外,今年以來海南先后出臺《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管理暫行辦法》《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增量獎勵細則》《海南省整體遷入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細則》等系列政策,數字經濟等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研發資金補貼和研發經費增量獎勵,并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加計扣除研發費。除具體適用產業和人才認定標準不同外,海南享受的15%企業所得稅和個稅優惠與國家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其他特定區域產業發展的財稅優惠基本一致,疊加自貿港加碼出臺的“政策包2.0”,釋放了更加強勁的財稅政策紅利。
三、創新培育海南自貿港數字經濟產業的政策建議
未來五年,在充分發揮上述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海南自貿港將重點培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跨境數字貿易、游戲動漫等數字產業,著力推動區塊鏈、數字貿易、游戲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同時必須認識到,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相比,海南數字經濟關鍵環節斷鏈弱鏈現象比較突出,人才和產業相關配套依然短缺,金融機制不夠靈活,需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用好制度優勢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持續釋放增長潛能,為推動自貿港建設有機融入新發展格局積蓄蓬勃力量。
(一)加快出臺數字經濟細分領域專項支持政策
建議國家支持海南自貿港加快開展數據確權、數據認證、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安全等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制定,建立健全針對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數據流動的監管機制,支持國際通信、國際金融、跨境電商、跨境物流及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推動央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有序展開,加快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離岸金融和跨境結算,實現跨境支付線上申報材料、購匯、支付;批準海南自貿港設立進口網絡游戲屬地管理試點和“進口游戲預審中心”,推動落實國產網絡游戲審批權下放事宜。
(二)制定符合數字經濟特點的人才政策
建議海南省政府在加大對數字經濟相關產業中高端技術人才的支持力度之外,出臺更多考慮產業工人補貼獎勵和生活條件改善的相關政策,將所有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列入“互聯網靈活用工平臺及零工服務平臺”白名單覆蓋范圍。
(三)優化產業園區行政審批機制
建議在海南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設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配備專員負責園區企業商事登記、變更等事宜,將園區企業商事登記時限縮減至1個工作日。同時,優化外籍來華工作許可與居留許可聯審聯批制度,居留許可時間參照工作許可時間批復執行,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
(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政策體系
建議海南省政府引導省內金融機構密切關注數字經濟產業,出臺科技保險、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金、統貸平臺管理辦法等科技金融配套政策,引進數字經濟類創投基金,建立若干支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基地+基金”模式落地,對優質企業進行投資,緩解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五)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優惠力度
建議國家授權海南自貿港給予數字經濟企業和人才一定所得稅稅收返還,并進一步降低在瓊實質性運營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實現比“雙十五”更低的稅率優惠。此外,海南自貿港可借鑒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深圳先行示范區等地先進舉措,出臺更多針對科技創新企業、團隊和個人的租金減免、投資支持等事前補貼政策,將數字經濟產業平臺及企業納入“瓊科貸補償金”等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范疇,盡量少采取“對賭”等事后獎補模式。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