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成
【摘要】韓愈《晚春》用擬人的手法,從花草樹木的角度表達愛春、留春、惜(珍惜)春的思想感情。如果從哲學五大范疇之一的主觀和客觀的角度向縱深挖掘,《晚春》的寓意是:無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主觀條件是否具備,都要向著美好的目標努力奮斗。
【關鍵詞】晚春;客觀;主觀;奮斗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唐·韓愈《晚春》
韓愈的這首《晚春》選入了部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成為課外古詩詞自讀篇目之一。編者在閱讀提示中表示,“這首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輕靈的語言,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讀起來饒有趣味。”不僅是編者,歷來學者都肯定該詩,只是角度不同罷了。洪靜云在《一曲芳香馥郁自由奔放的晚春歌——韓愈〈晚春〉解讀》中認為,韓愈在暮春中發(fā)現(xiàn)生機,在逆境里看到光明,譜寫出一曲芳香馥郁自由奔放的晚春歌——這正是詩人屢遭打擊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的寫照。
一、寓意新解
從哲學范疇的角度分析,《晚春》鼓勵人們不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主觀條件是否具備,都要向著美好的目標努力奮斗。
韓愈在《晚春》中寫了一場場“花事”:草樹“百般紅紫”,“真”開花“斗芳菲”;楊花榆莢“像雪花”,“假”開花“漫天”飛舞。在首聯(lián)中,文本指:草樹好像知道春天就要走了,花期不長了……于是,它們抓緊時間開花,各盡所能“百般紅紫”,共同描繪生機勃勃的地面晚春圖。在尾聯(lián)中,文本指:不能開花的楊花榆莢也不甘落后,像雪花一樣隨風在空中飛舞,和地上“百般紅紫”構成一幅從空中到地上(從空間的角度)、從紅紫到雪白(從顏色的角度)的立體晚春花事圖。
開花,是草樹一生最美好的時節(jié)。如果論花期,早春偏早,晚春偏遲,陽春不遲也不早,時間剛剛好?!锻泶骸穼懫t的時候開花……《晚春》中“草樹”與“楊花榆莢”的開花的條件都有缺陷?!安輼洹遍_花,趕上偏遲的花期,客觀條件不太好;“楊花榆莢”,不具備開花的本事(天賦),沒有主觀條件。但是,經過前期的發(fā)育,經過長期的積累,“草樹”在客觀條件不太好的晚春開花了,將生命最美麗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世界和人們面前。這是一種生命展示,也是一種美麗宣言。在這個奮斗過程中,不論春天“歸”“不歸”,還是春天“不久歸”“久久歸”,草樹都將一如既往地吸取養(yǎng)分、陽光和雨露,積蓄力量、信心和勇氣,爭取開花,爭取紅的更紅,紫的更紫……有本事開花的,爭取開得更美麗;沒有本事開花的,也爭取呈現(xiàn)美麗的生命,如楊花榆莢。開不開花,草樹與楊花榆莢有區(qū)別;呈現(xiàn)美麗的生命,草樹與楊花榆莢沒有區(qū)別。
在時間的范疇里,所有的事物都有開始和結束的一天。草樹有一生,人們也有一生。韓愈《晚春》告訴人們,在這一生里,不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即春天“歸”“不歸”,還是“不久歸”),不論主觀條件是否具備(即楊花榆莢沒有開花的本事,“無才思”),都要向著美好的目標(即“百般紅紫”)努力奮斗。
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尤其是新時代),《晚春》是一支砥礪前行的歌,是一支百折不回的歌。在部編教材中,和《晚春》異曲同工的是蘇軾的《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宋·蘇軾的《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的《浣溪沙》直抒胸臆:“誰道人生無再少?”而韓愈的《晚春》托物言志:“楊花榆莢作雪飛”,沒有“才思”就轉變思路、另辟蹊徑,化作雪花,同樣美麗?!锻泶骸反呷藠^進,寓意深刻,就像一口古井,越淘越有,越品越甜。
二、教學建議
思想內容方面,充分闡述韓愈《晚春》的德育價值;教學方法方面,開展本課(即部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誦讀)“惜(珍惜,不是可惜)春”與“傷春”兩類詩詞的比較閱讀。
(一)充分挖掘韓愈《晚春》寓意中“不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不論主觀條件是否具備,都向著美好的目標努力奮斗”的德育價值,根據(j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原則,在語文課堂中導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新時代開展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
1.《晚春》寓意的德育價值,主要體現(xiàn)以下三方面
(1)人生如“草樹”,要樹立“百般紅紫”等美好的奮斗目標。
(2)人生要奮斗,如能開花的“草樹”,就“斗芳菲”;不能開花的“楊花榆莢”,就“作雪飛”。
(3)在奮斗的過程中,不要“怨天尤人”。首先,不要“怨天”,即不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都要鎖定目標努力向前。其次,不要“尤人”,尤其不能埋怨自己。如果主觀條件不具備,那就轉變思路、另辟溪路徑,通過其他平臺(方式)獲得成功?!皸罨ㄓ芮v”不能開花,“漫天雪飛”同樣美麗。
2.《晚春》寓意的德育價值,可以通過以下教學來實現(xiàn)
(1)閱讀教學:《晚春》寓意的分析與挖掘。
(2)比較教學:《晚春》與其他“傷春”詩詞的對比分析。
(3)寫作教學:改寫《晚春》(微寫作,300字)。
(二)整合本課(即部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誦讀),開展“惜春”與“傷春”兩類詩詞的比較教學
本課,即部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誦讀,共有4首唐詩,其中寫春天的,有2首,即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和韓愈的《晚春》。在教學過程中,建議將上述2首寫春天的唐詩進行比較閱讀。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