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的重大任務,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務。高校學報尤其是文科學報作為黨的理論宣傳研究的重要陣地,需要擔當相應的責任與使命。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研究的深度、廣度與效度,在實際工作中,普通高校文科學報應做到“四個統一”:一是政治理論學習與理論自覺相統一;二是選題策劃與學報自身的資源優勢相統一;三是高質量學術出版生態圈與高質量出版內容相統一;四是學術跨平臺傳播與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相統一。
【關? 鍵? 詞】高校文科學報;“新思想”;宣傳;“四個統一”
【作者單位】劉朝霞,東華理工大學期刊社。
【基金項目】2021 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背景江西省高校社科學報高品質建設的路徑研究”(XW21204);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基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話語體系影響力提升路徑研究”(DHBK2019377)。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3.015
2021年11月8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兩個確立”——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新時代,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任務,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走深走實、落地生根的關鍵之舉。高校學報尤其是高校文科學報作為定期出版的學術刊物,是社會科學理論的傳播者與引導者;是維護和鞏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領域;是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構中國學術話語權的思想前沿陣地。因而,高校文科學報加強宣傳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職責所在、時代所需。立足編輯工作實踐,本文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研究,普通高校文科學報應做到“四個統一”。
一、政治理論學習與理論自覺相統一
編輯是出版行業的主體,也是出版工作的核心[1],編輯的政治素養與水平決定出版的方向與性質,影響出版內容的質量和水準。因此,對編輯要嚴格要求,對政治類刊物的編輯更要高標準嚴要求。1959年,毛澤東在與吳冷西談話時明確提出“政治家辦報”的理念,高度概括了黨對新聞工作者的政治要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2]。“兩個鞏固”為我們在新時代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遵循、原則與方向。高校文科學報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陣地,兼具思想宣傳、文化傳播及學術引導的重任[3],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理性宣傳研究是當下高校文科學報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學報如何肩負起此責任,高校文科學報編輯的政治水平和能力是關鍵。對此問題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
1.強化理論武裝,及時跟進黨的創新理論
及時跟進和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是增強出版工作者政治理論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文科學報編輯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放在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這不僅是高校編輯工作的思想理論指導,也是編輯政治學習的重要內容、高校學報宣傳研究的主題。比如,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以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等,就是編輯要及時學習的重點內容。這些重要講話內容及文件,直接反映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因此,對于一些最新的提法和論斷,編輯需要準確掌握;在文稿的選題和編輯校對過程中,編輯要以此為標準,做到始終保持與黨的宣傳相一致、相統一。再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兩個確立”,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學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闡析的課題,也是編輯要思考和掌握的理論知識。換言之,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掌握其要義對編輯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是編輯政治素養提升的根本遵循。在實踐中,編輯要提升對政治理論學習的自我解讀能力,把理論內化于心的同時自覺地外化于行,真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研究落到實處。
2.構建編輯政治知識體系,增強理論自覺能力
從編輯自身的行業屬性來看,編輯出版具有天然的意識形態屬性,其實質是文化的傳播活動。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持續性,是編輯工作的內在要求和編輯提升政治素養的必修課?!皻獠凰仞B,臨事惶遽”,編輯只有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具備一定的政治知識體系而不是零碎的政治思想或觀點,才能駕馭和處理好編輯出版過程中遇到的政治性問題,做到云淡風輕,輕松處理[4]。
從高校文科學報的特殊性來看,其作為學術性刊物的一種,是人類高層次、高水平精神文化沉淀的智慧結晶,具有引導性、創新性和系統性等特征,因此,高校文科學報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文科編輯接觸的文章大多是專家學者研究的理論成果,要搞清楚文章中有沒有政治性問題,首先,編輯要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具備政治知識儲備,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才能做出判斷,把好政治關,做好“政治衛士”;其次,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功底和學術素養,把講政治擺在首位,才能認清其本質,做到不碰紅線,守住底線,守牢意識形態陣地。
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5]易言之,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無法向歷史復制,也無法由他人所賦,必須立足中國實踐,在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只有靠我們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總結,用中國理論指導中國的實踐,才能最終實現目標,構建中國學術話語權。因而,新時代高校學報編輯樹立和增強理論自覺的意識和能力尤為重要。作為高校學報文科編輯,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可能達不到學者的政治水平,但“學術報國之志,百年如一”,我們應樹立理論自覺的意識和培養理論自覺的能力,積極構建由學術期刊與學術研究者所組成的學術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擔負起對黨的理論宣傳研究不斷深化的學理責任,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研究工作。
二、選題策劃與學報自身的資源優勢相統一
1.基于創新進行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是編輯在一個時期選擇哪些主題,刊登哪些文章的總體設想和實施方案,是整個刊物出版流程的基礎與前提,對提升刊物的質量和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普通高校文科學報政治性欄目的選題策劃來自兩種途徑:一是編輯部主動設置專欄,通過約稿或組稿的形式設定的選題;二是作者自己投稿,編輯經過選擇加工形成的選題。無論哪種途徑,選題策劃貴在創新,創新的實質在于人們通過更新思維和認知,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推動實踐的發展。而政治類選題策劃的創新,應基于以下幾點。一是以社會發展現狀為依據,以當前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為根本,關注時代變革,緊扣時代脈搏,認清時代特點與時代需求就是選題策劃的索引和方向[6]。比如,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二是要以學術研究的現狀為依據,關注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難點以及焦點,立足學術前沿,策劃引領學術研究。如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偉大建黨精神、文化強國等。三是以讀者的需求為依據。通過廣泛的調研,研判讀者需求,設置選題。比如,對抗疫精神內涵的解讀、高校思政教育、高?;鶎狱h建等問題。總之,學報的選題策劃應注重以前瞻性的思維挖掘具有新穎性和創新性的選題,深入發掘選題的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學理支撐。
2.選題策劃應充分挖掘學報自身的資源優勢
稿件質量決定出版質量,優質稿源的缺乏是普通高校文科學報面臨的共性問題,單純依靠自然來稿或遵循約名家大咖文章的思路,難以如愿,也缺乏實效性與持續性。編輯主動出擊,廣拓稿源才是應對之道,其中充分發掘自身的資源優勢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徑。其一,充分發掘學校的資源優勢。以東華理工大學文科版學報為例,編輯應加強與學校科研處、二級學院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聯系,對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及其所研究的方向和立項的課題項目都能詳細、全面地掌握,采取措施爭取優質稿件的首發權。其二,充分發掘編輯自身的優勢。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的博士編輯利用自身學科背景,廣泛向博士群體及高職稱專家學者征稿、約稿,不僅提高了刊物的影響力,也切實提高了刊物的影響因子。其三,充分發掘地方的資源優勢。江西有“紅色搖籃”之稱,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東華理工大學文科版學報開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欄目,展示蘇區精神,弘揚長征精神,做強“紅色”文章,講好紅色故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實踐出真知,編輯工作實質是一項主觀能動性較強的實踐活動,主動作為才能有所作為。
三、高質量學術出版生態圈與高質量出版內容相統一
1.構建學報高質量出版學術生態圈
高質量學報的出版,離不開優質合理的欄目設置、優質學術資源、高效的工作機制以及先進的傳播手段。因而,高校學報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打造具有聯動性、共生性和可持續性的學術生態圈[7]。其一,構建學報“作者群”。巴金先生曾說:“編輯的成績不在于發表名人的作品,而在于發現新的作家,推薦新的創作?!盵4]青年博士群體是未來學術的生力軍,他們才思敏捷,精力充沛,緊盯學術前沿,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學報優先選擇發表他們的高質量論文,既有利于青年博士的培養與發展,也有利于學報作者群體的構建和擴充,能達到雙贏的目的。其二,加強學報“專家審稿庫”建設。專家稿件審閱對稿件是否錄用起到關鍵作用,但在編輯日常工作中,出現稿件沒有合適專家審閱或者稿件被審稿專家退回的現象,這勢必影響稿件學術水準的研判以及稿件處理的進度。因而,學報可通過作者推薦、編委會推薦或其他科研人員的薦舉等途徑,完善專家審稿庫建設,做到精準化、規范化審稿,嚴把文章學術質量關。其三,嚴格執行期刊“三審三校一讀”制度。學報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指導思想,強化“嚴格管理、重在質量”的辦刊理念,對稿件各個環節都要規范操作,尤其是政治類稿件,要在三校的基礎上增加校對次數。對于文章中政治用語的表達應嚴謹,并嚴格落實重大選題備案制度。政治往往體現在細節里,暗含在編輯日積月累的功夫里,需要編輯發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以學報高質量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
優質出版內容永遠是核心競爭力,是出版活動的主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強國建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這既給出版行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也給出版行業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精品力作是一個時代最耀眼的文化印記,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8]。學報優質稿件的刊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選題的高質量,編校的精良,印刷的精美,需要做到環節優化、效率提高。因而,高校文科編輯應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價值引導方向,以社會效益考評體系為參照體系,力求在作品的內容、價值、思想等方面“精益求精”“追求先進”,刊發精品力作,助力出版強國建設[9]。
四、學術跨平臺傳播與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相統一
1.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術傳播力
信息社會,人們的學習方式與閱讀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紙質出版模式為主的傳統傳播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新需求的變化。加強學報數字化建設,打造功能強大的網絡閱讀平臺和服務平臺,是學報傳播交流的重要渠道。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在黨的理論傳播方式上做到形式多樣化、載體時代化,使黨的理論走進千家萬戶,入腦入心。因此,學報應加強數字化建設,拓寬學報傳播渠道,充分發揮學報理論闡釋平臺的優勢,為扎實推進黨的理論宣傳搭建高效傳播平臺。
2.政治學術傳播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原則
高校文科學報作為學術性刊物,是中國學術繁榮發展的記錄者,是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的積極傳播者;堅持馬克思主義學術本位,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其本職所在。學報應結合自身優勢,聚焦時代主題,研究闡釋好黨和國家的重大科學要義及理論創新,主動策劃與組織刊發具有理論深度的文章,并加強優質論文研究成果的出版傳播能力[10],切實承擔起學報的社會責任。這個責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好稿件質量關,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壯大主旋律,奏響時代最強音。二是要策劃選題,開設專欄,組織學者對重大理論問題進行研究闡釋,深化人們的思想認知,澄清人們的模糊認識,形成宣傳合力,特別是在深入闡釋堅持中國道路、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方面發揮作用。
作為學術性刊物,高校文科學報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研究是其職責所在,使命所在。編輯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于黨的宣傳工作大局中,發揮學報理論陣地功能,為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舒. 新時代強化出版編輯政治素養芻議[J]. 出版廣角,2021(7):55-57.
[2]習近平. 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屠青. 提高學術期刊編輯的政治素養[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8-01.
[4]黃書元. 編輯如何提高政治素養[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3-23.
[5]新華通訊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述評[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21.
[6]遲云. 一個編輯的視角:如何做好選題策劃[J]. 中國編輯,2019(1):33-37.
[7]邢愛敏. 科技期刊編輯在學術生態圈構建中的作用與作為[J]. 編輯學報,2020(5):586-590.
[8]丁莞歆. 淺談當代精品力作的四個內涵[J]. 中國編輯,2018(1):11-14.
[9]鄔書林. 堅持高質量發展 服務創新型國家戰略 加快推進出版強國建設[J]. 中國出版,2021(1):5-9.
[10]丁凌云. 以守正創新理念推進科技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J]. 出版廣角,2020(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