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予平,宋見林,李堅貞
摘 要:文章結合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目標與項目校的實際需求,運用運籌學的理論,探索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的“4N+X”研修模式,力求從區域發展、學校推進和個體研修三個維度,優化配置研修內容、研修方式與研修流程,有效推進提升工程2.0的項目實施。
關鍵詞:提升工程2.0;“4N+X”模式;工作坊混合式研修;整校推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3-0002-02
作者簡介:楊予平(1973.3—),男,湖南長沙人,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中學一級教師,本科,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信息技術科科長,湖南省“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培訓;
宋見林(1966.9—),湖南省湘潭教育學院;
李堅貞(1968.8—),湖南省益陽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明確要求:“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整校推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1]。通過對整校推進工作的長時間指導、實踐與調研,筆者發現項目校在實施提升工程2.0項目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對提升工程2.0的目標和具體實施路徑不清楚,實施過程中的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嚴重脫節,抓不住提升工程2.0的研修重點,研修成果普遍偏少等。相關教育工作者要正視這些亟待解決的難題,總結行之有效的實踐模式,為2.0項目提供指導、引領與示范。
運籌學(最優化理論)是關于系統最優設計、最優控制、最優管理問題的理論與方法。它主要研究各種有組織系統的管理,力求使系統具有最優功能,求得一個合理運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最佳方案,發揮和提高系統的效能及效益,最終達成系統的最優目標。本文提出的“4N+X”模式正是依據運籌學理論探索出來的。
一、“4N+X”模式的實踐建構
鑒于整校推進工作的指導需要,研究團隊依據運籌學提出的“整體效應優化”“系統多級優化”與“滿意性法則”等理論[2],結合提升工程2.0的“三提升一全面”總體發展目標,運用“簡化、最優化設計、菜單化”等思路,秉承“高效、簡約與低成本”的研修理念,遵循“信息化設備+通用軟件+學科軟件→融合創新應用”的研修路徑,堅守“微融合→小融合→中融合→大融合”的研修發展路徑,在大量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研究及學校信息化試點實踐的基礎上,研究并提出了提升工程2.0項目“4N+X”研修模式。這一模式由“4N”工程與“X”項目兩部分組成。
(一)“4N”工程及其內涵
基于“極簡教育技術”的理念[3],筆者將生澀難懂的各能力點應用進行簡化,將它們所包含的應用劃分成通用軟件、信息化技能、信息化模式、學科軟件四個模塊。
項目縣或項目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各模塊中自主選擇幾個(對應N值)項目進行研修,量身定制混合式研修內容。所以,“4N”工程的“N”代表各模塊選擇的應用個數。若某個項目校分別選擇4個通用軟件、3個信息化技能、2個信息化模式、3個學科軟件進行研修,那么,就稱該校“4N”工程的特色代號為“4323”工程,當然也可能出現“4524”工程或“6756”工程等。
(二)校本研修的“X”項目菜單
“X”項目是項目縣或項目校根據自身情況與未來發展規劃等自主選擇的校本研修項目,其實施目的是促進區域或學校的信息化教學風氣形成,促進融合創新應用的落地生根。為此,研究團隊研究出三個類型的校本研修“X”項目菜單,如下表所示。
二、“4N+X”模式的組織流程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流程再造是一種組織變革模式,包括流程重新設計及其引發的一系列變革[4],
“4N+X”模式的優勢就在于它再造了教師培訓組織的流程。研究團隊將該模式的組織流程分為項目準備、工作坊混合式研修、“X”項目與能力點考核實施和項目總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明晰的實踐任務和具體的要求。
(一)項目準備階段
此階段要求組織方做好訓前調研,收集參培教師信息,建立各項評價管理制度,配置工作坊、遴選與組建管理團隊,辦好管理團隊、指導團隊及骨干團隊三個培訓班,讓他們依據“4N+X”模式制訂學校、工作坊實施方案及教師研修計劃等。
(二)工作坊混合式研修階段
此階段要求以學校為單位組建工作坊,將教師按學科劃分坊小組,一般指定教研組長擔任坊組長;要求成立工作坊“三人行”團隊,成立以學校行政成員為主的“坊委會”;要求召開工作坊混合式研修的啟動儀式等。
在完成工作坊組建的各項準備后,學校管理團隊首先應安排工作坊的“4N”工程研修。以“4323”工程為例,開展五個主題的混合式研修:第一,4個通用軟件研修(問卷星、二維碼、思維導圖、PPT);第二,3個信息化技能研修(微課制作、EN5的教學應用、同屏技術);第三,2個信息化教學模式研修(微課教學模式、BYOD教學模式);第四,3個學科軟件研修[提供菜單,由各教研組(室)自定義];第五,融合片段課研修(綜合運用已研修的多個應用技術打造一個8~15分鐘的“融合片段課”)。
(三)“X”項目與能力點考核實施階段
學校管理團隊選定校本研修的“X”項目后,應制訂詳細實施方案,確保每一個項目做出實效。在組織能力點考核時,學校管理團隊應發布能力點為參培教師考核指南,針對能力點指明對應的網絡課程編號、對應軟件及應試注意事項等。
(四)項目總結階段
此階段要求學校、工作坊、教研組與教師撰寫與上交工作總結,召開總結表彰大會等。
三、“4N+X”模式的實施成效與反思
近兩年,多地、多所學校進行了“4N+X”模式的試驗,均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以“湘鄉市東皋學校”試點項目為例,共82名校教職工均參與了7個工作坊的混合式研修,主推了“4N+X”研修模式,實施了“7583”工程,校本研修的“X”項目實施了“一師一技能”展示活動等三個項目。作為成功試點案例,在“湖南省提升工程2.0縣級管理者匯報會”上,東皋學校作了題為“遲來的愛如此多嬌”的典型經驗介紹,其實施模式與效果得到了湖南省領導及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從實踐探索的成效來看,運用運籌學理論研究與探索的“4N+X”研修模式是組織與實施2.0項目的有效模式。這一模式在理論思考和模型建構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足,如何讓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對接,如何進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研修空間,構建學習共同體,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課例分析式等多種研修模式[5]等,還需要研究團隊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20190402_376493.html,2019-04-02.
[2]劉娜,趙蔚,李征仁,等.運籌學在線學習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3):57-59.
[3]黎加厚.極簡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興起[J].中國電化教育,2019(2):6-9.
[4]桑強.以流程再造為中心的組織變革模式[J].管理科學,2004(2):7-11.
[5]孫明云,林文燦.發展 融合 創新——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