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山西省煤炭中心醫院影像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臨床上,肺部空洞性病變就是指肺內病變組織發生液化壞死,而后經引流支氣管將氣體吸入并排除,空氣代替壞死組織后所產生的孔洞[1]。研究與實踐證實,很多因素會造成肺部空洞性疾病的發生,肺結核、肺癌最為常見[2]。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肺部疾病的診斷中,CT 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次對CT 空洞征象在肺部疾病定性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目的,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經臨床檢查發現存在空洞性病變患者116 例。其中男67 例,女49 例,年齡20 ~87 歲,平均(49.5±11.5)歲,病程1 個月~3 年,平均(1.2±0.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3],自愿接受臨床檢查,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患者均接受CT 檢查,檢查所需儀器為西門子SOMATOM Defintion64 排螺旋CT 掃描儀,窗位為-600 ~-800Hu,窗寬為1600 ~2000Hu,層距5mm,層厚為5mm,采用常規方法對患者實施CT 掃描。對病變的邊緣形態、病變周圍肺野改變情況、空洞內是否存在絲狀物等進行細致觀察。同時縱膈窗位設置為30 ~50Hu,窗寬為250 ~350Hu,對縱膈淋巴結是否存在腫大、病灶外緣是否存在分葉、洞壁是否存在球或者是結節、空洞壁形態以及薄厚程度,是否存在鈣化等進行觀察。
對空洞病灶的CT 影像學征象進行統計,并對比肺癌組與非肺癌組、結核組與非結核組患者的影像學征象。
采取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接受檢查的116 例患者中,確診為矽肺者1 例,外傷誘發的機化性肺炎1 例,肺轉移瘤6 例,肺癌18 例,肺結核37 例,真菌感染20 例,細菌性肺炎33 例。
將患者劃分成肺癌組與非肺癌組,經對比發現,肺癌組患者內壁毛躁、偏心、分葉、毛刺、有壁結節、淋巴結腫大、胸膜受累征象所占比例較非肺癌組發生率顯著升高(P<0.05),詳見表1。

表1 肺癌組與非肺癌組患者影像學征象特征比較
將患者劃分成結核組和非結核組后,通過對比可知,結核組患者絲狀物、液平、氣管相通、暈征、淋巴結腫大征象所占比例較非肺結核組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詳見表2。

表2 結核組與非結核組患者影像學征象特征比較
有文獻報道,空洞在肺癌患者中的發生率在3%~10%,鱗癌患者的發生率較高,為10%~50%[4]。有學者指出,新生血管供血不足與腫瘤的生長速度快、形成肺癌空洞存在密切的聯系[5]。研究證實,肺癌空洞的發生機制相對比較復雜,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癌組織中具有分化較好的皮脂腺與汗腺,經支氣管,腺體將分泌物排出。在肺癌患者中,空洞型肺癌的所占比例在6%~16%,鱗癌所占比例最高,在80%左右,其次為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等;②肺癌細胞可對脂肪溶解酶、蛋白溶解酶進行分泌,可液化,并將腫瘤組織排出;③腫瘤供血動脈發生液化、壞死、缺血、栓塞,連接支氣管,經支氣管將壞死物質咳出后,會形成明顯空洞。在繼發性肺結核患者中,結核性肺空洞的發生率相對較低,在5%左右,但其依舊為肺結核的常見形式[6]。一般而言,形成空洞也是肺結核處在活動期的表現,此時對患者實時痰菌中結核桿菌展開檢測,多呈現出陽性。并且,肺真菌影像學表現多為纖維化、鈣化、化膿性病變、變態反應、急性炎癥等,肺空洞性病變內可觀察到曲霉菌,呈現出球形,早期會出現肺結節影,多是受到出血或者是水腫等因素的影響,CT影像學表現為“暈輪征”,后期多呈現為空氣半月征,被稱為“新月征”[7]。肺真菌性空洞的形成多與真菌毒力、數量、侵入途徑、抗菌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等因素有關。目前對于其他性質空洞性結節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指出其可能與原發腫瘤病理類型存在相關性,原發腫瘤為鱗癌、腺癌的患者,空洞的發生率相對比較大。肺膿腫的空洞形成多是受到肺部細菌化膿性炎癥,肺組織液化壞死、膿液排出的影響。
現階段,臨床上對肺部疾病實施診斷的過程中,CT 檢查的應用比較廣泛,能夠對病變部位進行清晰顯示,對患者的病情予以明確,漏診和誤診率較低。本次對CT 空洞征象在肺部疾病定性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目的,對116 例空洞性病變患者的CT 檢查分析,結果發現,將患者劃分成肺癌組與非肺癌組,經對比發現,肺癌組患者內壁毛躁、偏心、分葉、毛刺、有壁結節、淋巴結腫大、胸膜受累征象所占比例較非肺癌組發生率顯著升高;將患者劃分成結核組和非結核組后,通過對比可知,結核組患者絲狀物、液平、氣管相通、暈征、淋巴結腫大征象所占比例較非肺結核組發生率顯著降低。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8]報道結果相似。本次發現,在空洞患者存在壁結節時,應懷疑為肺癌。結核性肺空洞,以空洞周圍情況、洞壁形狀以及來源等為依據,可將其分成4 種,分別為干酪空洞、結核球、薄壁空洞、蟲蝕樣空洞,依據空洞形態,可分成浸潤空洞、纖維空洞,浸潤空洞多在青少年患者中發生,多會呈現出空洞緣光整、病灶周邊滲出、壁厚等征象。纖維空洞多呈現為多發空洞壁薄、內壁毛糙等征象,病灶周圍多呈現纖維化,外緣可觀察到條索樣或者是毛刺改變。
綜上所述,在肺部疾病的診斷過程中,通過對CT 空洞征象進行分析,可對患者病情、疾病類型等作出準確的判斷,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預后的評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