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軍 高建偉 曾勇 趙明曉 李忠(通訊作者)
(新疆阿克蘇市兵團第一師醫院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乳腺癌最常見的擴散途徑就是淋巴轉移,而在治療乳腺癌手術治療中,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LND)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ALND 醫師能夠對患者的腋淋巴結轉狀態進行全面的掌握,并基于此來對患者的癌癥預后、分期、制定后續治療方案進行很好的判斷,同時還可以降低局部淋巴結復發、腋部放射治療的概率[1-2]。但采取全腋窩清掃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上肢水腫以及淋巴管炎癥等多種不良并發癥。據相關研究顯示,如果患者并沒有淋巴結轉移,實施全腋窩清掃對此類患者的遠期預后不起到任何幫助[3]。因此,應該采取何種手段來判斷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結轉移狀態一直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通過結合患者的具體疾病特點、臨床查體及輔助檢查,評估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規律,判斷導致患者腋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以此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盡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2016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本院治療的160 例乳腺癌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資料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腫瘤位置、腫瘤大小、病理學性質等。本研究術后出現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作為觀察組,未出現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本組研究數據采取SPSS20.0這一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危險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資料之間組間比較檢驗采取t、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0 例乳腺癌患者中,82 例存在腋淋巴結轉移,占比51.25%,共檢驗住1325 枚淋巴結,平均每例患者存在16.16 枚淋巴結。
單因素分析顯示,生長位置,腫瘤大小,病理性質,年齡,雌激素受體,PR,HER-2與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存在密切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導致普外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
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發現,導致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腫瘤生長位置、腫瘤大小、病理性質等,同時,分析發現患者年齡、腫瘤雌激素受體、PR、HER-2 等不相關,詳見表2。

表2 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logistic 回歸多因素分析
腫瘤位置在乳房內側的腋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顯著低于在乳房中位、外側,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腫瘤位置位于外側的腋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顯著高于中位,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其中中位指患者乳暈及周圍1cm 的區域,中位以外為外側,中位以內為內側,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腫瘤位置與腋淋巴結轉移關系分析
腫瘤越大,其腋淋巴結轉移率越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腫瘤大小與腋淋巴結轉移關系分析
本研究160 例乳腺癌換種,35 例為非浸潤性癌,52 例為早期浸潤性癌,48例為浸潤性特殊型癌,25例為浸潤性非特殊型癌,其中浸潤性非特殊型癌發生腋淋巴結轉移率顯著高于其他病理類型,其次依次為浸潤性特殊型癌、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腫瘤病理性質與腋淋巴結轉移關系分析
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狀態能有效幫助醫生判斷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還能很好的促進患者預后效果的提高[4]。而本研究結果分析發現,腫瘤位置是導致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當腫瘤位于乳房內側之時,其腋淋巴結轉移率顯著低于中位、外側的腫瘤。原因可能是因為腫瘤位于乳房的中位、外側,特別是外側的乳腺組織的厚密最后,極易出現病變,而在腫瘤早期很難被發現,致使很多患者到院確診之時,腫瘤的體積已經偏大,而女性乳房內側的腺體組織相對較少,內側部位的脂肪組織也比較少,當存在腫瘤之后,很容易被察覺,患者可以及時到院診治,因此腫瘤位于內側的分期比較早,腋淋巴結轉移率較低[5-6]。本研究還分析得出,乳腺癌患者的腫瘤體積愈大,其腋窩淋巴結轉移率就愈高。林周誼[7]等人研究表明,通過腫瘤大小來對患者的窩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預測,可以降低作為一項獨立的判斷指標。而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我們隨著乳腺癌發展到晚期,其出現腋淋巴結的轉移的概率會隨之升高,如果患者的腫瘤體積偏大,即大于2cm,應當推薦使用Halsted 術式治療,以此來將患者的腋淋巴結徹底的清除,防止患者術后癌癥的復發[8-9]。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了,浸潤性非特殊型癌發生腋淋巴結轉移率顯著高于其他病理類型,其次依次為浸潤性特殊型癌、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了如果乳腺癌患者為主要為浸潤性非特殊型癌的,且極有可能存在腋淋巴結轉移,臨床醫師應當考慮為在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過程中堅持進行腋淋巴結的徹底清掃,降低患者的局部復發以及遠處轉移的機會[10-11]。劉振華[12]等人研究顯示,乳腺癌中為浸潤性非特殊型癌較多的,其腋淋巴結轉移率顯著高于浸潤性特殊型癌、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這也和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導致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出現侵襲、轉移的因素是多種的,它是一個是極為復雜的過程,可能受到宿主細胞、腫瘤細胞的相互影響而產生的一個變化。本研究分析導致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有腫瘤生長位置、腫瘤大小、病理性質等,臨床醫師應該具體結合患者的病情,從多方面考慮是否開展乳腺癌腋淋巴結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