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綿陽市中心醫院手術室 四川 綿陽 621000)
肝癌作為常見癌癥疾病,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威脅。隨著介入手術治療的普及,越來越多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介入治療前后,均需要使用增強CT 掃描觀察患者腫瘤的具體位置以及大小,以便于指導介入治療的進行。受到患者心理因素和身體狀況的影響,對造影劑和CT 掃描產生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依從性,更不利于影像檢查結果。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價值,利用護理手段,緩解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影像檢查效果,減輕患者痛苦程度。為觀察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本文于本院2019年4月—2020 年4 月的患者中,選取70 例肝癌患者分析。現報告如下。
以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間收治的70 例患者為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性別:男/女=19/16,年齡(47.36±6.91)歲;觀察組35 例,性別:男/女=20/15,年齡(48.72±6.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所有患者均屬于原發性肝癌,CT 檢查應用非離子型造影劑[1];(2)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患者自愿參與;(3)排除患有過敏史、CT 掃描禁忌證的患者;(4)排除精神障礙、未全程參與的患者。
對所有患者進行增強CT 掃描,掃描前排空大小便,禁食6~10h,使用64 層螺旋CT 機、非離子型造影劑,以3 ~4ml/s靜脈注射,給予患者腹部CT 掃描。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護理,叮囑患者掃描前禁食禁飲,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注意無菌操作護理。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尤其是患者過敏史,是否存在碘過敏等。提前進行碘過敏實驗,確認沒有過敏反應后給予檢查,若過敏試驗為陰性,則可以進行CT檢查。增強CT掃描使用造影劑,要通過靜脈注射入血液,可能會沖擊血管壁,甚至引發血管滲漏。注入造影劑后,患者可能出現水腫等癥狀,造成皮下組織壞死等。因此注射造影劑,優先選擇管徑粗,彈性好的血管,保證動作輕柔,最大程度上減輕刺激性。注射造影劑時注意調節注射速度,開始選擇低速注射,然后可提高注射速度,注射過程中隨時調節速度,根據患者的反應,可以停止進行注射。由于造影劑存在一定刺激性,可能導致患者組織水腫,出現組織壞死,注射時必須要密切觀察,隨時調整。
(2)通過聊天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狀態,對情緒壓力大的患者給予一對一疏導,通過科普知識提高患者認知水平,能夠對增強CT 掃描建立正確認知。要耐心講解掃描的不良反應,讓患者能夠做好心理準備,不會在發生不良反應后,過于慌張。患者主要擔憂造影劑能否被代謝,是否對自己造成傷害,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講解造影劑作用機制,可使用科普小冊子宣傳,讓患者建立信心,消除患者的懷疑心理。患者得知自己患有肝癌,多認為自己是不治之癥,很難積極接受治療,尤其是首次CT 檢查后,認為自己病情嚴重,產生嚴重恐懼情緒。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情緒問題,積極進行集中護理,使用暗示和解釋的方法,向患者強調肝癌治療效率,獲得患者的信任。可積極利用成功治愈案例,讓患者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注射造影劑后,觀察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立即停止注射。將患者的肢體抬高,促進靜脈回流,可對穿刺區域冷敷硫酸鎂,使用地塞米松以及生理鹽水進行敷貼,完成造影劑后注意進行觀察,避免患者發生遲發性的不良反應[2]。患者注射造影劑后,半小時內,安排護理人員全程陪護,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半小時后,患者如果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可以接受增強CT 掃描。若發現患者有異常表現,應當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保護患者身體安全。
統計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n(%)]
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病情進展快,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近年來治療惡性腫瘤技術手段和水平不斷提高,治療效果也顯著提高。目前,介入手術治療成為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常用手段。介入手術要配合增強CT 掃描,以觀察腫瘤的大小以及范圍位置。但很多患者接受CT 掃描后,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利于掃描檢查的精準性[3]。增強CT 檢查不能應用于碘過敏患者,也不能應用于存在嚴重心肺損傷、皮疹、呼吸道損傷等患者中[4]。對患者進行增強CT 檢查前,要對患者進行碘過敏實驗。實驗前,患者保持6 ~10h 禁食,注射1ml 30%泛影葡胺,靜脈注射。注射后觀察患者的過敏反應。無過敏反應,需要認真觀察和甄別。注射造影劑15min 后,若發現過敏反應,患者不允許進行增強CT 掃描。增強CT 檢查使用的造影劑,可以分為離子型以及非離子型。離子型造影劑更容易引發患者的不良反應。在增強CT 掃描時,優先使用非離子型造影劑[5]。
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性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需要密切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詳細情況,在患者接受檢查治療時,輔助醫生,順利實施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配合度。綜合護理要求在檢查前,詳細詢問患者信息,能夠提前掌握患者身體狀態以及心理狀態,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給予護理干預,可有效響應患者護理需求,提高護理質量[6]。護理人員在CT 掃描期間全程陪護患者,密切觀察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有異常表現第一時間給予干預,保護患者安全。同時通過聊天的方式展開心理干預,及時疏導患者產生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認知水平,讓患者對增強CT 掃描建立客觀認知,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以健康積極心態接受治療。利用綜合護理干預,提高患者掃描檢查的舒適度,預防并減少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患者耐受力,為介入手術治療提供良好的條件。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蕁麻疹2 例(5.7%),惡心嘔吐3 例(8.6%),血壓降低1 例(2.9%),水腫1 例(2.9%),休克昏迷1 例(2.9%),合計8 例(22.9%)。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證實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患者不良反應減少,患者掃描檢查舒適度明顯提高,支持介入治療的開展,有助于改善治療效果。護理干預有助于支持增強CT掃描的開展,讓患者在專業指導下完成檢查,提高醫院服務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認知水平,積極配合醫護工作。
綜上所述,對肝癌介入術治療的患者給予增強CT 掃描可觀察治療效果,判斷患者病情,患者接受CT 檢查過程中,容易產生惡心嘔吐、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痛苦度。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而提高患者依從性,為臨床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