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細婷,伍麗嬋,林李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廣東 廣州)
醫院感染是指醫院工作人員或病人在醫院獲得的感染或先獲得出院后再發生的感染[1]。醫療機構定期展開消毒工作和監控感染因素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知信行也是預防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內容[2]。為了了解我國目前實習醫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現狀,掌握目前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知信行的發展趨勢,為醫院開展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培訓提供依據,本文就本院168名實習醫護人員展開調查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將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實習的168名醫護生納入研究范圍,其中男43人,女125人,本科130人(77.4%),專科 38人(22.6%),醫護生比例為 58:110,該調查在所有實習醫護生知情并同意下展開。
采用賈巍[3]自行設計《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認知情況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內容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知、信、行情況;其中,“知”共 17個題,“信”共 8題,“行”共2題,內容涉及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及防治措施認知、對醫院感染防治重要性及態度、如何處理醫院感染等問題。所有實習醫護生在實習期間正常輪班,調查問卷在其正式進入實習的第1天立即發放,并當天收回。發出168份問卷,收回168份,回收率100%。
將所有調查內容所得數據納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0.0版本中,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醫護生來源于某省三級甲等醫院,并采取隨機抽樣法,抽取了三家醫院,分別為甲、乙、丙醫院,168例實習醫護生均來自與以上三家醫院,醫護生比例為58:110,其中本科130人(77.4%),專科 38人(22.6%)。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實習醫護人員整體上知道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但對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58.33%)、醫院感染的管理規范(51.19%)、三級質控檢查體系(42.26%)、醫院感染的報告制度(57.14%)、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基本措施(63.1%)、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69.64%)這幾項認知度不高,詳情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認知”調查結果[n(%)]
據調查結果,可知,實習醫護生對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非常愿意接受醫院感染知識教育培訓活動、非常愿意遵守醫院感染制度的態度、接觸病人前后洗手的信任度高,而沒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教育培訓還有28(16.67%)人,認為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與醫院感染僅僅有關/無關的還有22人(13.10%),認為醫院感染管理有/無制度但執行不好的還有39人(23.21%),認為與相關科室配合一般/不好的還有34人(20.24%),詳細內容見表2。

表2 醫院感染“信”調查結果[n(%)]
(1)被刺傷后怎么正確處理。160人(95.24%)認為需立即上報,7人(4.17%)認為可自行處理,1人(0.60%)采取不聞不問處理辦法。
(2)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會怎么做。160人(95.24%)認為要及時報告,5人(2.98%)選擇有時報告,1人(0.60%)覺得不嚴重就不用報告,2人(1.19%)從未報告過。
據實習醫護生與在崗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與防控行為成績結果來看,實習醫護生得分遠低于在崗醫護人員,P<0.05,見表 3。
表3 二者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及行為平均成績( , 分)

表3 二者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及行為平均成績( , 分)
類別 防控知識 防控行為實習醫護生 58.21±12.56 64.25±16.23在崗醫護人員 70.88±8.64 75.69±14.11 t 10.63 6.823 P 0.0001 0.0001
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質量是評價醫院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3]。據相關調查發現,醫院感染在院內發病率并不相同,不同科室,不同級別、性質及床位數的醫院感染率差異較大,其中,以ICU、腫瘤血液病科、燒傷科,以及級別高的醫院感染發病率最高[4-5]。實習醫護生相對于正式醫護生來說,知識體系和經驗都相對欠缺,對醫院感染的知、信、行程度間接影響了實習期間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率的高低,并且作為未來醫院主要工作的接班人,提高實習醫護生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知信行程度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6]。
據調查報告顯示,實習醫護生對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認知度較高,但對如何診斷、管理、報告、控制基本措施以及三級質控體系、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認知度不高,部分內容還相當欠缺。就“信”調查結果而言,實習醫護人員以往大多接受過相關培訓,并且97.02%認為控制醫院感染非常重要,95.24%的人非常愿意接受醫院感染知識教育培訓活動,并且98.81%的人愿意遵守醫院感染的相關制度,就上訴醫院感染“信”的調查結果而言,實習醫護生再次接受培訓的意愿度是相當高的,并且也相當認同醫院應該重視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但就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在實習醫護生在院1年半的時間內,22.62%的人認為醫院雖然有相關制度但執行得并不好,并且19.05%的人表示自己和相關科室的配合一般。就醫院感染的“行”調查結果顯示,還有7人(4.17%)認為被刺傷后可以自行處理,1人(0.60%))甚至認為可以采取不聞不問的處理方式,對于發現醫院感染是否需要及時報告,還有8人(4.76%)認為不需要及時報告或選擇不報告。
依據上訴數據研究分析,可見實習醫護生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總體意愿很高,但由于實習醫護生在校學習的醫護知識較為分散,就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缺少全面系統知識體系章節,以及實習醫療機構的管理和監測較松散,實習醫護生的帶教老師忽視了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與培訓,實習醫護生自身對此重視度不高,導致了實際上實習醫護生防控知識及防控行為的缺失與缺乏[7-8]。且就在崗醫護人員與實習醫護生防控知識與行為差距現象來看,實習醫護生所在醫院整體上防控醫院感染的水平還不太高,因此,帶教老師無法提供更為專業的技術指導與知識宣教。
為了提高實習醫護生的“知信行”水平,學校還要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提高在校醫護生對醫院感染診斷、管理、控制基本措施的教學力度;對醫療機構而言,實習醫護生在院實習時,帶教老師要切實完成自己的帶教任務,提高帶教責任心。醫院相關部門要完善培養體系,以提高實習醫護生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知信行力度。另外,對我國整體醫療機構防控感染水平而言,各醫療機構還需加強醫院感染的知識及技術宣教力度,開展專業培訓課程,以提高醫療機構整體防控水平。醫療機構自身加強了防控水平,對實習醫護生的帶教水平才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