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颯,劉永蘭,王瑞珍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5醫院 ICU,山西 太原)
膿毒癥(Sepsis)是機體感染誘發的全身系統性炎癥反應,可進展為膿毒癥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其中,心臟是最重要的受累器官之一[1]。嚴重膿毒癥患者中有44%出現心功能障礙。膿毒癥伴有心功能障礙的患者死亡率明顯增加[2],心功能障礙是膿毒癥心肌抑制的主要表現,因此早期改善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升壓藥因加重應激對心肌抑制不利,其中間羥胺相對適合于心功能不全患者,本文旨在了解間羥胺聯合新活素治療膿毒癥合并心肌抑制患者,是否可以明顯改善心功能,減少死亡率,起到心肌保護作用。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1CU的63例的膿毒癥患者,診斷標準參照2016年美國重癥醫學會聯合發布的Sepsis 3.0定義和Septic Shock診斷標準。相關心功能不全的標準:即在PAC指導下滴定式調整最佳前負荷,調整血管活性藥物使MAP≥65 mmHg(高血壓患者MAP≥80 mmHg),如血壓仍不能維持或存在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65%,除外貧血因素,則認為存在心功能不全。排除標準:合并竇性心律過緩者;具有哮喘病史者;合并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對本研究用藥有禁忌證者。剔除標準:入院72 h內死亡者。患者隨機分對照組(31例)男23例,女8例;和實驗組(32例)男23例,女9例,兩組間性別、年齡及其他一般情況無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均經過液體復蘇、抗炎等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以多巴胺穩定血壓,使用大劑量多巴胺 10-20 μg/(kg·min),依血壓情況調整劑量,極量不超過20 pg/(kg·min),實驗組,給以間羥胺(北京市永康藥業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11020586,規格 1 mL:2 mg)靜脈泵入:初始劑量 2 μg/(kg·min)逐漸上調5 μg/(kg·min),另建液路持續泵入注射用新活素(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S20050033,規格0.5 mg/500 U/瓶),以小劑量0.0075-0.01 μg/(kg·min)開始,逐漸至負荷量 1.5~2 μg/(kg·min)。
監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NP值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觀察兩組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倒數,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纖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觀察患者入住重癥監護室(1CU)時間和28 d死亡率。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均較前改善,實驗組一周時BNP值降低及LVEF值升高差異有顯著性,實驗組發生心房纖顫4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人,心律失常發生率共5人(15.6%),對照組發生心房纖顫8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3人,頻發室性早搏2人,心律失常發生率共13人(41.9%),兩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死亡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的變化及ICU入住時間(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的變化及ICU入住時間( )
BNP(pg/mL) LVEF值組別 例數ICU平均住院天數治疔前 治療后 治疔前 治療后實驗組 32 8350.10±21.30 320.10±10.30 32.70±5.30 58.20±10.30 11.25±2.25對照組 31 8682.10±19.30 2560.10±16.33 2560.00±16.33 36.20±8.30 20.60±5.01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精液質量( )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精液質量( )
組別 精液量(mL) 精子活力(%) 精子總數(×106/次) 精子存活率(%) 精子密度(×109/L) 精子正常率(%)觀察組(n=10) 3.47±1.28 59.72±17.25 181.52±43.58 64.76±17.58 91.35±42.52 22.34±6.47對照組(n=10) 1.68±1.28 30.85±10.95 109.53±37.34 38.82±12.74 51.39±40.62 8.47±4.18 t 3.127 4.468 3.967 3.780 2.149 5.694 P 0.006 0.000 0.001 0.001 0.046 0.000

表3 兩組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率以及死亡率的比較[n(%)]
膿毒癥是ICU住院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膿毒性休克有超過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肌抑制,主要表現為低血壓,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3],新發心律失常以房顫及陣發性室上速為主,心功能不全發生率最高,可以造成血流動力學惡化、組織灌注不良,加速機體勝器功能衰竭和病情惡化,據報道近年來膿毒癥合并心功能障礙患者的死亡率由20%~30%上升到50%~70%,因此早期識別膿毒癥患者的心肌抑制并及時改善十分重要。膿毒癥心肌抑制的確切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①氧化應激、促炎/抗炎平街失調、細菌毒素等。②患者伴有代償性低心輸出量、心率過速,心肌耗氧增加,影響冠脈血流灌注等。③與交感過度興奮有關,兒茶酚胺過量釋放可直接對心臟產生毒性作用[4],引發各種心律失常;導致左心室舒張,心尖氣球樣改變,因此減少應激引起的交感興奮可以改善心功能,減少死亡率膿毒癥休克期應激反應重,經常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主要是升壓藥,升壓藥均是擬交感神經遞質兒茶酚胺類藥物,有交感興奮作用[5-6]。升壓藥物主要有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機理大不相同:①多巴胺是腎上腺素的前體,對心血管的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小劑量擴張腎血管,增加尿量;中劑量興奮β受體,正性肌力維持血壓;大劑量激動α1受體,體循環動靜脈收縮,全身血管阻力增高,但出現微循環障礙,對心衰不利。②去甲腎上腺素是強烈的α受體激動劑,收縮外周血管,也一定程度上激動β受體,依劑量不同激動受體不同,可以增加心肌收縮力,但作用時間短,僅有1~2 min,它減少冠脈血流,增加心肌負荷,因此也對心衰不利。③間羥胺直接興奮α受體,較去甲腎上腺素作用弱,但作用較為持久;間羥胺不作用于β受體,升壓的同時可增加腦、冠脈的血流,對心肌無興奮作用;對心律的影響不很顯著,也無中樞神經興奮作用,還可以反射性減慢心率,有利于防止心肌氧耗的增加,針對膿毒癥休克的患者,早期以炎癥導致的外周血管淤滯,心肌抑制有關,選擇間羥胺是合適的,多已胺則多用于心源性休克引起的低血壓[7-8]。
注射用新活素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改善心功能的臨床療效已得到證實,本次研究選擇間羥胺聯合新活素治療膿毒癥心肌押制患者,從結果看,實驗組患者LVEF值升高及BNP下降較明顯,有差異顯著,心律失常發生率低,ICU入住時間縮短,死亡率低,因此證實這一方案在膿毒癥合并心肌抑制的患者治療中,可以在疾病急性期改善血流動力學,避免過強的交感刺激,同時從根本上改善心臟功能及患者的預后,治療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