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香,張延芹
(山東省濱州市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山東 濱州)
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1-2]。大多數病人是老年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為咳痰、咳嗽、哮喘、氣短、呼吸困難、胸悶、氣喘。此外,現階段,由于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開始發生改變,生活上很多習慣導致環境問題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3-4]。為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阻塞的肺病患者,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阻塞的肺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在觀察組中,男20例,女 14例。年齡 60~81歲,平均(70.5±3.4)歲,病程 3~15年,平均(9.0±4.5)年;在對照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62~82歲,平均(72.0±3.1)歲,病程 2~13年,平均(8.0±4.3)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同意書。②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判斷標準。
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包括:抗感染、吸氧、靜脈滴注、祛痰等病情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記錄。定期測定心肺功能。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飲食護理:結合患者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保證營養均衡攝入。病人的主要食物是高蛋白食物,讓病人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個別病人可能無法自主進食。護理人員應為病人準備流質食物,幫助病人更好地吸收和消化。②心理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以溫和、平靜的語氣與患者溝通。慢性肺阻塞性肺炎的病程通常較長,會給患者的心理和經濟上都造成負擔。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在溝通中表達心理疑慮,正確表達消極情緒。你也可以在病房里播放舒緩的音樂來緩解病人的身心。③對病人進行疾病教育。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對疾病的認識相對較慢,護理人員應采取更為可接受的溝通方式進行疾病教育,耐心讓患者掌握一定的治療方法和疾病的相關知識,減少患者的疑慮,提高治療依從性。④排痰護理,通常引導患者多喝水排痰。引導患者排除座椅微微前傾,教患者使用腹式呼吸,必要時采用霧化吸入療法排痰。⑤病房護理:病房應保持通風、明亮、干燥,嚴格控制病房內的濕度和溫度,定期更換病人床單。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肺功能指標包含:FEV1、FVC、PEFV1/FVC。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判斷指標:自制護理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對護理的滿意度越好。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判斷方法:①痊愈,患者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無肺部羅音。②顯效,患者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③有效,痰液、咳喘。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效改善。④無效,患者上述情況無改善情況甚至加重。
觀察組的肺部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部各項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肺部各項指標比較( )
組別 FEV1(L) FVC(mL/kg) PEFV1/FVC對照組(n=34) 50.31±6.78 1.21±0.53 43.99±6.13觀察組(n=34) 64.89±10.67 1.99±0.21 67.14±8.65 t 6.725 7.978 12.732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滿意度均比對照組患者情況要好(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
組別 住院時間(d) 滿意度觀察組(n=34) 10.32±2.11 95.54±4.45對照組(n=34) 16.66±2.14 78.91±9.21 t 12.301 9.399 P 0.000 0.000
觀察組(97.06%)的臨床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88.24%)(P<0.05),詳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比較[n(%)]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重工業的加速發展,環境污染和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霧霾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的數量正在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和免疫力下降,易受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病情嚴重損害病人的日常生活。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是一種主要特征為氣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通常情況下會持續發展或者是進一步發展,是不完全可逆的[5]。許多發病的患者都是因為對有害的氣體或者有害顆粒有著異常的炎癥反應導致的。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是老年人群體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病,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不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因為外部環境的有害影響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導致其病情也繼續惡化[6-7]。該病的死亡率和病殘率也會隨著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而升高。對于患有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的老年患者,需要以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補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率、生活質量和預測,這是符合“以人為本”和“以病人為中心”的基本服務準則和目標的新的護理模式之一,嚴格按照生理、心理和社會醫療模式制定和執行護理措施[8]。患者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可以大大提高,從而滿足他們的精神、心理、生理和其他需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在促進健康的心理干預、功能康復和其他優質護理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護理的整體效率和護理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常規護理結合優質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的肺部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單一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的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滿意度均比對照組患者情況要好(P<0.05);觀察組(97.06%)的臨床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88.24%)(P<0.05)。
綜上所述,對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