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琴
(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會受到劇烈疼痛的刺激,從而不自覺的產生生理反抗,同時增加了生產的時間,并且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的情況,對產婦產后的身體恢復造成了影響[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婦產科收治的200例產婦為對象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將兩組的心理情況、產后出血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做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總計200例產婦為對象,隨機以每組100例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的年齡19~32歲,平均(27.24±2.86)歲,孕周 37~42周,平均(38.43±0.75)周。對照組的年齡 19~32歲,平均(27.19±2.83)歲,孕周 37~42周,平均(38.39±0.68)周。兩組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產婦皆為足月單胎臨產[2];產婦和家屬皆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所有產婦均自愿進行自然分娩;所有產婦的產前檢查均顯示胎位無異常。
排除標準:嚴重器官疾病的產婦;不積極參與治療的產婦;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產婦;患有嚴重妊娠并發癥的產婦;有凝血癥的產婦。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遵循醫囑對產婦進行常規的護理,對產婦進行分娩的相關知識教育普及,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呼吸練習,給予產婦的適當心理疏導,采取相應的生活和飲食護理,密切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征,并讓產婦服用分娩的相關藥物進行治療。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生活護理。囑咐產婦在分娩前保證身體狀態的良好,預防感冒等疾病出現,護理人員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保持病房內的安靜舒適,同時在定期進行消毒通風,并將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調整為對人體適宜的程度,減少產婦的緊張情緒[3]。②心理疏導。產婦由于即將面臨生產,對身體和精神上的造成壓力劇增,會出現各種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密切關注產婦的心態變化,常鼓勵產婦,及時解決其情緒問題,并告知囑咐產婦家屬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在分娩前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的配合生產[4]。③產程護理。強化對產婦的產程觀察,在此過程不斷的鼓勵產婦,并指導其正確的呼吸以及用力方式,若產婦有脫水的情況發生,應及時對補水,同時在產程中觀察產婦是否出現子宮破裂的先兆表現,及時為產婦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5]。④產后護理。產后及時的將嬰兒與產婦接觸,舒緩其心理情緒,同時密切的關注產婦的各項生理體征,觀察是否出現產后并發癥,鼓勵產婦及早進行母乳的喂養。⑤產后恢復。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保證每天的營養攝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以及尖銳等的食物,鼓勵產婦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改善身體質量,同時指導其通過觀看影視作品、閱覽書籍以及聽音樂來舒緩情緒[6]。
對兩組的心理情況進行對比,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對兩組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對比。
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按照醫院給出的問卷調查方式,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90分為一般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l00%。
此次研究將SPSS 18.0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心理情況(SAS以及SDS評分)在護理前無明顯差異,差距無意義(P>0.05);觀察組的心理情況在護理后均優于對照組,差距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情況( , 分)

表1 心理情況( , 分)
注:*與觀察組對比,P>0.05;**與觀察組對比,P<0.05。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4.06±5.24 39.74±2.04 55.31±5.18 33.52±2.42對照組 53.97±5.33*47.68±3.54**55.20±5.23* 40.64±3.57**組別
兩組的產后出血情況中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率、產后2 h出血量以及產后24 h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距有意義(P<0.05),見表 2。
表2 產后出血情況[n(%),]

表2 產后出血情況[n(%),]
產后 24 h出血量(mL)觀察組 100 3(3.00) 142.17±17.54 232.65±31.67對照組 100 19(19.00) 204.84±22.32 419.52±49.43 χ2/t 13.075 22.077 31.741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產后出血率 產后2 h出血量(mL)
觀察組調查顯示有不滿意2例,一般滿意41例,非常滿意57例;對照組調查顯示有不滿意11例,一般滿意52例,非常滿意37例,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中觀察組(滿意度98.00%)明顯優于對照組(滿意度89.00%),差距有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在生產過程中對于選擇自然分娩的情況越來越多,而自然分娩過程會對產婦造成強烈的刺激,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護理手段來改善產婦的生產體驗,同時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痛苦,還有助于促進良好的妊娠結局,降低出現產后出血的概率,對保證新生兒以及產婦的身體健康有良好的效果[7]。根據學者的相關研究表明,選擇自然生產的產婦通常在分娩過程中都會產生強烈的疼痛,從而產生無意識的反抗,對分娩的正常進行造成了影響,同時增加了生產的時間,從而對妊娠結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容易導致子宮破裂以及軟產道的撕裂,從而引發產后出血[8]。通過綜合護理干預,采用合理的手段減少產婦疼痛感的同時,疏導其心理情緒,有助于讓產婦積極的配合生產,能有效的減少生產所需要的時間,同時最大程度的對產后出血情況的預防,降低了產后出血的概率,并且提前做好產后出血的搶救準備,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9]。伴隨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婦產科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因此研究對產婦自然分娩時有效的護理方式對社會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兩組的心理情況(SAS以及SDS評分)在護理前無明顯差異,差距無意義(P>0.05);觀察組的心理情況在護理后均優于對照組,差距有意義(P<0.05)。兩組的產后出血情況中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率、產后2 h出血量以及產后24 h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距有意義(P<0.05)。觀察組調查顯示有不滿意2例,一般滿意41例,非常滿意57例;對照組調查顯示有不滿意11例,一般滿意52例,非常滿意37例,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中觀察組(滿意度98.00%)明顯優于對照組(滿意度89.00%),差距有意義(P<0.05)。結果說明,對產婦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相比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更突出,調節了產婦的心理情況,降低了產后出血情況,增加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自然分娩的效果突出,能夠調節產婦的心理情況,降低產后出血情況,增加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