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玲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江蘇 邳州)
全腦血管造影術(DSA)是診斷腦血管病變的金標準[1],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是對患者術后體位要求較嚴格,會導致患者出現強烈的不舒適感,由此引發術后一系列并發癥的出現,繼而加重病情,影響預后。而舒適管理是一種整體化、個性化的管理模式[2],對DSA患者應用舒適管理,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不適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鑒于此,本文為了深入探究舒適管理在DSA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選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DSA術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90例DSA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樣本納入的時間是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均分成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71歲,平均(51.20±4.03)歲。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72歲,平均(51.39±4.18)歲。兩組患者均無精神病病史、無語言溝通障礙,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以及患者的同意,且患者年齡均>18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家屬也支持研究,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即在患者住院后,進行健康指導、監測生命體征和病情觀察、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管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舒適管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并積極予以解決,贏得信任感。向患者講解DSA術的目的、過程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充分了解該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術前練習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以及臥位和不良情緒對手術效果的影響,使患者能夠重視并積極配合。
1.2.2 術中
手術護士關心體貼患者,介紹相關事宜,減輕其不適應和緊張程度,介紹手術醫生的手術非常熟練,使其放心。調節手術室的溫濕度適宜,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注意保暖,使患者自然放松,利于保持手術最佳體位,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
1.2.3 術后
(1)臥位:平臥位休息24 h,穿刺側肢體制動6 h,股動脈穿刺點沙袋壓迫止血6 h,注意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指導避免腹壓的動作如咳嗽或嘔吐時協助按壓傷口,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予氣墊床應用,可協助患者向穿刺側翻身,腰下墊軟枕,可減輕疲憊感。對患者下肢進行按摩,進行踝泵運動,注意觀察雙下肢的足背動脈搏動和雙下肢皮膚的顏色、溫度及腿圍,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經過早期床上活動,并且改變病人的體位以改善患者腰酸背痛、人睡困難等情形[3]
(2)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適量纖維素飲食,避免進食易產氣食物、生冷不潔食物,以免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指導患者多飲水,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4 h內飲水1000 mL,24 h總量達2500 mL[4],有的患者怕麻煩家人和護理人員,刻意少食少喝水,護理人員應加強觀察和溝通,再次解釋進水進食的重要性,并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使患者無后顧之憂。
(3)疼痛護理:患者術后穿刺點使用彈力繃帶和紗布加壓包扎,會造成患者疼痛不適,要注意觀察局部壓痕,傾聽患者感受。如患者因壓迫過緊難以忍受,應及時向醫生反映,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適當放松壓迫。對照組1例患者由于疼痛劇烈引起神經源性休克,后經多巴胺使用好轉。患者長時間臥床,會產生腰酸背痛的現象,在定期按摩的基礎上,可通過聽音樂和交談的方式分散、轉移患者注意力,以緩解疼痛感[5]。
(4)大小便護理:及時協助患者排便排尿,告知患者不能憋尿。創造適宜排便的環境,幫助患者輕輕按摩腹部、聽流水聲等以促進排尿,必要時采取導尿措施。大便時要協助按壓穿刺點,不要過度用力,以免腹壓增加引起穿刺處出血,可予以開塞露應用。對照組1例患者由于執意下床大便造成穿刺處出血,后經緊急壓迫止血。
(5)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予以滿足。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并鼓勵其多陪伴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6)病區環境管理:盡量將患者安排在單人房間,病房內空氣流通,限制探陪人員,避免大聲喧嘩,溫濕度適宜。將監護儀的報警值設置在合適范圍,發現報警及時處置,避免報警聲音對病人造成干擾,影響病人的休息。病人睡眠障礙時及時尋找原因,幫助患者入睡。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DSA術患者并發癥主要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排尿障礙以及局部出血、疼痛等。(1)下肢深靜脈血栓判斷標準為:患者臨床表現患肢腫脹、刺痛等,并伴隨皮膚溫度升高和淺靜脈曲張等,使用超聲多普勒檢查進一步確認判斷結果;(2)排尿障礙判斷標準為:患者尿液不能自主排出,需要進行導尿解決;(3)局部血腫判斷標準為:患者局部出現淤血,面積在5 cm2,并且血腫皮膚處呈紫色。(4)疼痛標準:依據WHO疼痛程度4級評估法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級為無疼痛或稍感不適;Ⅰ級為輕微疼痛,但可忍受;Ⅱ級為明顯疼痛,但可忍受;Ⅲ級為劇烈疼痛,且不能忍受或大喊大叫[6]。患者采取問卷調查法調查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得分在85以上為非常滿意、得分在60~85為滿意、得分在60以下為不滿意,其中,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100%。
借助SPSS 18.0這一統計學軟件對文章涉及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 分)

表3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 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5) 5.03±1.31 3.18±0.69觀察組(n=45) 5.04±1.29 1.70±0.51 t 0.0364 11.5709 P 0.8467 0.0434
在診療腦血管疾病中,應用DSA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7],可減少術中對患者的身心損傷,手術效果較好。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有效的舒適護理能降低DSA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舒適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以及考慮患者的需求,對患者實施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了患者舒適度。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89%)顯著低于對照組(31.11%),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75.5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馬益敏等[8]研究的DSA全腦血管造影術的護理結果一致,因此本文研究結果具有重復性和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DSA患者實施舒適管理干預措施,增加了患者舒適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應在臨床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