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李瑞雪,孫舒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吉林 長春)
腦卒中是指腦部血液循環出現異常,造成局灶性(或整體)腦組織損傷的一種危重病,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兩種,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以及高死亡率的臨床特點[1]。腦卒中后存活的患者發生后遺癥的幾率極高,腦卒中部位、出血灶或梗死灶的面積以及患者自身年齡都可影響疾病預后。雖然腦梗塞后梗死的腦組織與細胞無法恢復,但部分神經功能可通過康復訓練進行恢復。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老年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對患者正常進食和日常生活均可造成嚴重影響,為恢復患者吞咽功能,應進行早期康復治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預后[2]。本次研究選擇我院1年來收治的腦卒中后出現吞咽障礙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訓練對患者吞咽障礙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做如下報道。
選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老年患者1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兩組患者均分為對照組(n=80)與觀察組(n=80)。觀察組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患者年齡60~73歲,平均(65.45±1.97)歲,68例缺血性腦卒中,12例出血性腦卒中。對照組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齡 61~75歲,平均(66.03±1.36)歲,63例缺血性腦卒中,17例出血性腦卒中。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遵醫囑給藥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同時配合早期康復訓練,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護理:該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往往沒有心理準備,卒中后吞咽功能出現障礙對患者的心理形成巨大沖擊,患者及家屬一時難以接受,易產生心理障礙,部分患者甚至對治療與康復訓練產生抵觸心理[3]。因此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及時和患者及家屬取得溝通,告知其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預后,恢復吞咽功能,且康復訓練越早進行,恢復的幾率和程度也越高,樹立起患者治療的信心,提示其治療依從性,同時安撫患者的情緒,與患者交流時采用溫和親切的語氣,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照,從而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為后續治療奠定一個良好基礎[4-6]。②康復訓練:對患者口腔衣物與分泌物進行清理,有義齒者提前取下,采用醫用冰凍棉簽擦拭患者咽腭弓與舌腭以刺激患者咽喉,誘導其產生吞咽反射。指導患者將舌部進行前后伸縮以及左右移動,逐漸過渡到在口腔內進行口唇環繞動作,8~10次/組,3組/d。指導患者進行張口、鼓腮、閉唇、微笑、吹氣等動作,以達到訓練和口唇與面頰肌肉的目的,每次進餐前后指導患者進行空吞咽訓練,每次吞咽動作進行5~8次。
護理后,對康復訓練的療效進行評價。顯效:患者吞咽功能完全恢復,可正常進行吞咽活動,進食時無嗆水嗆食現象。有效: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基本能正常進食,偶發嗆水或嗆食狀況。無效:為達到以上標準,吞咽功能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AS、SDS量表對患者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估,SAS量表評分標準:以50分為界限,50分以上判定為焦慮,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SDS量表評分標準:以53分為界限,超過53分判定為抑郁,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7]。
護理后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從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四個角度進行評估,每個維度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8]。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50%),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00%),兩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康復訓練效果[n(%)]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兩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SAS、SDS評分對比( )

表2 SAS、SDS評分對比( )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80 54.23±5.32 43.25±4.2155.23±6.5840.25±2.55對照組 80 55.14±5.17 51.54±4.3355.07±6.8748.25±3.52 t 1.097 12.278 0.150 16.462 P 0.274 0.000 0.881 0.000組別 例數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四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對比( , 分)

表3 生活質量對比( , 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觀察組 80 70.23±7.14 72.36±8.25 71.05±7.23 73.25±4.58對照組 80 60.23±6.63 63.25±7.51 61.15±6.89 62.56±4.21 t 9.180 7.304 8.867 15.3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腦卒中也稱為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腦組織及細胞無法得到血液灌注或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腦卒中多見于老年人群,男性發病率較女性更高,若救治及時,阻止病灶的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預后。腦卒中后可引起發病血管所供應的腦部區域受到損害,對相應的神經功能形成損害,吞咽障礙是老年卒中患者治療和恢復其常見的并發癥,其主要表現為吞咽時啟動困難,咽喉肌與舌肌無力,導致患者難以正常進食,飲水嗆咳等,且吞咽困難程度隨著進食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重。由于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大部分機體功能處于退行性改變,代謝水平低,免疫能力差,在吞咽障礙的情況下極易導致營養不良和脫水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機體健康,阻礙病情恢復,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給患者的心理造成打擊與傷害。
有報道認為在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注重其機體功能的早期恢復、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提升其生活質量。探究心理護理配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本次研究對我院1年來收治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與總結,研究結果提示,采取心理護理配合康復訓練的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訓練能夠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可在較大程度上消除不良情緒,為疾病恢復奠定基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