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萍,孟凡花,閆 韞,王 路,黃壯鵬,王 麗,*
(1. 深圳市水文水質中心,廣東深圳 518055;2.深圳市水務局,廣東深圳 51803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頒布于2006年,是我國飲用水水質安全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國幅員遼闊,地方經濟和供水發展差異較大,部分城市通過高速發展,正向世界一流先進城市邁進。深圳市作為計劃單列市和改革創新的前沿,人口達到1 300萬,人均GDP突破20萬元,已成為重要的一線城市,居民對高品質飲用水的需求日益增長。《深圳經濟特區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要全面推廣直飲水入戶,率先在全國實現公共場所直飲水全覆蓋[1]。在這個背景下,深圳迫切需要制訂與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的水質標準。
我國上海市已于2018年率先發布城市供水水質標準。深圳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 4403/T60—2020)(簡稱DB 4403/T60)于2018年11月編制啟動,在編制中借鑒了上海的經驗。該標準完成于2019年9月,發布于2020年4月21日,2020年5月1日實施。
1.1.1 源于國標,對標國際
DB 4403/T60的編制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作為基礎和依據,同時借鑒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第四版)[2]、歐盟《飲用水水質指令》(98/83/EC)[3]和美國環保局《安全飲用水法案》(2012年)[4],參考日本《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2015年)[5],形成了地方水質標準。
1.1.2 突出特點,識別風險
在地方標準編制中,首先識別本市原水、水廠制水工藝、管網、二次供水等環節中的特征風險。深圳市原水超過70%依靠境外引水,總體符合《地表水環境標準》(GB 3838—2002)中Ⅱ~Ⅲ類要求,但也存在鐵錳偏高、硬度偏低、富營養化等風險[6]。深圳市目前有水廠50余個,水處理工藝及管理水平不同,給水質管控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1.1.3 聚焦民生,關注熱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居民非常關注飲水安全和健康,在飲用水用戶問卷調查中,對飲用水的觀感、口感高度關注。因此,標準編制中突出考慮水質感官愉悅性指標,同時嚴格控制水質安全指標,并結合國內外飲用水關注熱點,考察適用性。
1.1.4 科學定值,引領發展
制定指標限值時,結合未來5年與10年的水質發展規劃,充分考慮推動先進工藝和技術應用,并對大量水質歷史數據進行統計、比較、分析、論證。
1.2.1 總覽
DB 4403/T60包含水質指標116項,其中常規指標52項,非常規指標64項。與GB 5749—2006相比,DB 4403/T60的主要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DB 4403/T60與GB 5749—2006比較一覽Tab.1 Comparison of DB 4403/T60 and GB 5749—2006
由非常規指標調整到常規部分的7項指標,包括三鹵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氨氮,前6項指標均為消毒副產物指標。另外,標準將耗氧量的名稱改為高錳酸鹽指數。
DB 4403/T60指標數量設置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第四版)、歐盟《飲用水水質指令》(98/83/EC)、美國環保局《安全飲用水法案》(2012年)和日本《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2015年)等國內外水質標準或準則相比,不但指標總數多,指標分類中物理、化學、無機物、消毒劑及消毒副產物指標也居于國內外標準前列,有機物、微生物、放射性指標存在差異但總體持平[2-5]。
在指標限值設置方面,DB 4403/T60全面與國際接軌,其中84項達到國際最嚴限值,亞硝酸鹽、甲醛、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指標限值均與國外標準看齊。
1.2.2 新增指標
新增指標設置的原則:一是考慮飲用水源可能帶來的水質安全風險;二是有可行的水處理控制辦法;三是一般來說應具備可行的檢測分析技術。
(1)新增常規指標
①氣味 “嗅和味”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嗅”無嚴格定量標準,檢測人員也很難口嘗實施“味”的檢測。DB 4403/T60參考美國EPA和日本標準,增加“氣味(TON)”作為量化指標,限值參考日本標準,定為3 mg/L[5]。
②總有機碳(TOC)是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作為有機物綜合指標,更能代表有機污染程度。GB 5749—2006中TOC位于附錄A,DB 4403/T60將其增加在常規指標中,加強對水中有機物總量的控制。
③亞硝酸鹽(以N計)能指示水的穩定性,并具有一定的健康危害,將其列入常規指標,參考歐盟標準將限值定為0.1 mg/L[3]。
(2)新增非常規指標
①碘化物。為加強水質源頭控制,考慮碘代消毒副產物風險,增加碘化物,確定其限值為0.1 mg/L。
②2-甲基異莰醇。深圳市飲用水水源受到藻類季節性影響,存在一定水平的臭味問題,2-甲基異莰醇和土臭素2種致嗅物質是引起水體臭味的主要因素[6]。因此,將其從GB 5749—2006附錄A中調整至非常規水質指標,限值均為0.000 01 mg/L。
③土臭素。增加原因同2-甲基異莰醇。
④乙草胺。目前,乙草胺是我國大量使用的除草劑之一。根據深圳市除草劑使用情況調研結果,將其列為非常規指標,限值為0.000 3 mg/L。
⑤敵百蟲。結合深圳市除草劑使用情況調研結果,將其列入水質指標要求,對標日本標準中敵百蟲的限值,定為0.005 mg/L[5]。
⑥高氯酸鹽。高氯酸鹽作為持久性污染物之一,較低濃度即可干擾人體甲狀腺的正常功能,從而影響胚胎、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7],將限值確定為0.07 mg/L。
⑦亞硝基二甲胺。有機氮化合物在飲用水氯消毒中生成的含氮消毒副產物,具強致癌性,對人體危害較大[8],限值設為0.000 1 mg/L。
1.2.3 提升指標
與GB 5749—2006相比,DB 4403/T60提升指標52項(含4項消毒劑)。表2為部分指標與國內外標準限值的比較。
DB 4403/T60提升指標限值的重點:一是注重微生物風險控制,如將菌落總數提升為50 CFU/mL,間接控制了總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的超標風險;二是提升涉及感官愉悅性的指標,如渾濁度、色度、鐵、錳等;三是提高毒理性指標,包括鎘、汞等18項重金屬指標和9項農藥指標;四是提升消毒副產物指標,限值均與國際標準看齊;五是對管網和管網末梢水消毒劑含量,給出高限值要求為2 mg/L。三鹵甲烷限值不變(各種化合物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為1),但是提升了各分量的限值,從控制單分量的角度控制了三鹵甲烷含量。
1.2.4 參考指標
DB 4403/T60設置參考指標44項,并給出參考限值,作為附錄指標,包括腸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二噁英、雙酚A等,均為具有潛在風險(生物、有機物、放射性等)的指標和指導供水生產的工藝指標、國內外近期熱點指標,以指導水質污染應急事件的應對和處置。
1.2.5 水質管理
對水質檢測指標和頻率的要求主要依據《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 206—2005)。由于檢驗項目的擴展,DB 4403/T60要求的日檢、月檢和年檢指標更多;更關注龍頭水水質,要求管網末梢水采樣點不低于30%。同時,提升水質合格率,要求出廠水合格率為98%,管網水合格率為96%,管網末梢水合格率和二次供水合格率達到95%。
1.3.1 水質保障措施
DB 4403/T60的實施具有基礎和保障。目前,深圳市正通過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從西江引水,實現東西江“城市雙水源”。按照《深圳市水廠整合與水資源調配優化規劃研究》(2017)[9]和《深圳市建設自來水直飲城市工作方案》[10],深圳市正在推進水廠新改擴建及深度處理工藝建設。另外,政府對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力度加大,2013年起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計劃2020年完成全市老舊市政管網更新改造。2018年發布的《深圳市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工程實施方案》[11],居民小區的水池水箱、二次加壓設施改造與小區內供水管網改造一并實施,進一步解決了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表2 部分提升水質指標限值與國內外標準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Limits of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n DB 4403/T60 and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1.3.2 對水質監管能力的挑戰
DB 4403/T60對供水企業和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戰。首先,要求供水企業應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提高水質風險管控水平,并通過集約化生產,實現水質與經濟投入的平衡。2019年4月,深圳鹽田區已率先建成直飲示范區。其次,水質監管是實現水質目標的重要保證,應加強多級水質保障制度:一是供水企業加強一線水質監控;二是供水企業嚴格對出廠水、管網末梢水的監控;三是政府水質監督檢查的作
用得到很好的發揮,同時,加快水質監測智能化應用,發展在線監測,使其具備實時監控能力。
1.3.3 對水質檢測能力的挑戰
DB 4403/T60已于2020年5月1日實施,新增的10項指標暫不強制要求,緩沖期至2020年12月31日。目前,各級水質檢測機構正對新增的10項指標進行方法開發和資質認定。除氣味指標,其他指標基本完成。氣味指標對檢測環境和人員的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困難,有必要研究建立高效快捷的檢測方法。
深圳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 4403/T60—2020)適應深圳市水質發展要求,依據地方供水水質特點和風險,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深化與擴展,建立了地方水質標準指標和限值體系。在政府強有力的推進和供水企業的支持下,目前正在穩步實施。在核心城市向世界飲用水水質標準接軌方面,DB 4403/T60進行了探索和創新,為我國其他城市和地區的地方水質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