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特約記者 晨陽
多家英國媒體18日稱,英國統計數據顯示,“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約1/3的人會重新發病、1/8的人在140天內死亡。這個驚人的數據讓外界集中關注起新冠肺炎的后遺癥。考慮到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總人數已超過9000萬,他們面臨的后遺癥長期影響令各國醫學專家憂慮。
比普通住院患者死亡率高7倍
英國《太陽報》18日稱,根據萊斯特大學和英國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在英國第一批出院的4.778萬人中,有29.4%的人在140天內因各種疾病重回醫院,約12.3%的患者死亡。“與其他住院患者相比,新冠患者的再入院率高出3.5倍,死亡率高7倍”。報道稱,長期患新冠肺炎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臟問題、糖尿病和慢性肝腎類疾病。負責該項目的萊斯特大學教授卡姆利什·昆蒂表示,這是針對出院新冠患者的最大規模研究。“患者看上去康復回家了,但他們正經受新冠肺炎長期影響,不得不返回醫院,之后死亡。近30%的患者都會因病重回醫院,這個比例真的很高。”
報道稱,這項最新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數月后,帶著嚴重疾病再次返回醫院,可能意味著真實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會更高。相關研究還顯示,70歲以下的人和少數族裔染病康復后出現器官問題的概率更高。劍橋大學重癥監護醫學專家夏洛特·薩默斯表示,這表明即便是身體強壯的年輕人,所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
后遺癥表現多種多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徐建國教授、中山大學醫學院感染免疫中心郭德銀教授近日發表的論文顯示,由于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多、傳播隱蔽、已在人群中適應,因此在疫苗發揮廣泛保護作用前,全球疫情可能進一步惡化,研究團隊使用傳染病傳播數據建模,預測2021年3月初全球確診病例數可達1.1億-1.7億。如此龐大的感染群體,他們面臨的新冠肺炎后遺癥影響已經讓全球醫學界擔憂。
英國《每日郵報》提到,雖然隨著大范圍接種疫苗以及更有針對性的醫療護理,新冠患者的死亡率正逐步降低,但對于新冠病毒對患者身體的長期影響,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共識。
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后遺癥是呼吸系統疾病,但這并非新冠病毒的唯一后續影響。英國《獨立報》此前曾報道稱,研究人員發現,部分新冠患者在治愈后出現奇怪的后遺癥,他們失去嗅覺或者嗅覺出現問題,即便康復后仍時常會聞到魚腥味或者燒焦味。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統計稱,即便是新冠肺炎的輕癥患者,康復后仍可能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里出現各種影響,包括嚴重疲倦、認知問題、記憶減退、消化問題、心律不齊、頭痛、眩暈、血壓不穩甚至脫發等。由于很多患者痊愈后仍然長時間受到后遺癥折磨。紐約地區一些患者和醫護志愿者還成立線上“互助小組”,以相互鼓勵和支持。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發布的新冠病毒臨床后遺癥研究結果顯示,新冠患者痊愈3個月后主要出現氣喘或脫發等后遺癥,6個月后感到疲勞的患者較多。
新冠病毒為何如此狡猾
以肺炎為主要癥狀的新冠病毒,為何會引起人體其他部位的病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冠病毒雖然主要侵犯的是呼吸道和肺部,但它在全身其他地方也可以引起損害,尤其是對上呼吸道比較臨近的味覺、嗅覺都會有影響。例如肺和心臟是連著的,有一種病叫肺心病,就是因為肺的不通氣導致心臟負擔增加,引起心臟問題。新冠肺炎還可能引起腎臟疾病,因為腎臟負責過濾血液,由于新冠患者肺部通氣不暢導致血液的質量和新陳代謝都受到影響,對腎臟也有損害。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新冠肺炎存在長期后遺癥的另一種可能是它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異常活躍,進而主動攻擊其他器官或神經系統,甚至在體內已無病毒存在后仍持續作用。很多患者出現迷走神經甚至腦部受損的現象。但對于新冠病毒為何具備這樣的特性,科學界仍沒有定論。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國統計發現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死亡率高”,也可能與住院者本身大都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者位于肺部、腎臟的其他疾病有關。這些患者的新冠肺炎即使經過治療康復,但自身原先所患疾病在此期間可能出現惡化,因而容易導致死亡。他認為,呼吸道病毒感染人體后主要停留在人體肺部,通常不會跑到心臟、腎臟等器官并直接導致后遺癥。但楊占秋提醒說,因為新冠病毒主要影響肺部,如果新冠患者本身的肺功能不好,感染該病毒后,對肺部恢復會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