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華
慕課運用于群文閱讀教學的背景
慕課,即大規模線上開放式課程,最初集中供應課程資源的平臺主要有三個:Udacity、Coursera、Edx。而后,一些大學也紛紛建立網絡學習平臺,提供課程資源。早期的慕課資源主要針對大學生群體,旨在打破“高校壁壘”、建設開放型校園。現今,慕課已經逐漸走進中學生課堂,來到00后(指2000年后出生的群體)面前。00后可謂與中國互聯網同步成長,作為一代網絡青少年,00后對于網絡的熟悉感、接受度遠高于其他時代。因而,將慕課引進高中課堂能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教育中的作用。
以往的網絡課程主要針對大學生群體,課程系統性強,課時通常比較長,而中學生群體課程負擔普遍較重,課余時間少,長時間系統性的學習只能在寒暑假集中進行,但隨著近幾年來的短視頻的興起,慕課能夠更好地融入平時的課堂。短視頻時間短、內容精,更能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短視頻平臺諸如抖音、B站(嗶哩嗶哩簡稱,以下均簡稱為B站)都有大量知識共享區域,類型豐富多樣,能夠滿足學生需求。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各地線上課程也上傳到這些網絡平臺,學生也可借助這些課程進行自主學習。不難看出,慕課資源不再只是集中于傳統的諸如coursera等平臺。進入2020年代之后,慕課資源搭載著共享知識的潮流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化。教師自己也可以學習視頻制作,將教學重點制作成慕課資源提供給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打開視野、更新理念,將更適合高中生群體的資源帶到學生面前。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重點聚焦于“課程實施層面,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與語文課程的教與學有機融合,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兩者的有效整合,不僅包括語文學科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還包括構建新型的語文教與學的方式。2017年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下文統一稱新課程標準)提出以核心素養為本,要求教師把握信息時代新特點,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與提升能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勢的需要。同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語文學習的已有基礎、發展需求和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和潛能,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語文實踐中開闊視野,在更寬廣的選擇空間發展各自的語文特長和個性。基于這樣的理念,將慕課引入課堂有助于構建新型語文教與學的方式。這種新型教與學的方式在新課程標準中體現為“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基于學習任務群,學生不應只著眼于單篇閱讀,而應跨越文本,跨越媒介,進行多篇聯動閱讀,在比較閱讀中發現單篇閱讀容易忽視的問題,并在比較中發展思維邏輯,提升思維品質,從而達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當下,部分高中生閱讀面窄、無法走進文本、理解能力偏弱甚至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多篇閱讀的方式搭載慕課資源的介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現中提升思維水平。
慕課運用于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
不妨以一次課堂嘗試為例,探討慕課在高中小說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選定契訶夫的三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務員之死》《胖子與瘦子》進行比較閱讀。
《裝在套子里的人》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節選部分刪去了獸醫伊凡的講述、別利科夫的戀愛以及他死時臉上的微笑這一細節,這樣的刪減未能更好地展示別里科夫的全貌,也是學生對理解別里科夫以及作者的意圖都是有影響的。若要全面把握分析這篇小說的人物形象及寫作意圖,還需要引導學生去閱讀完整小說,與本文進行對比。從小說原文來看,華連卡姐弟的形象更加立體,他們同樣受到某種局限,而別里科夫最后的微笑也更令人同情,死亡對于別利科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這樣一個套中人,不光有可鄙可恨的一面,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全員皆是套中人,而不懂得反抗一味屈從的話,只有死路一條。《小公務員之死》講述了一個庶務官不小心將噴嚏打到前排軍官身上,因內心恐懼而不斷道歉最終被嚇死的故事。《胖子與瘦子》則展現了瘦子面對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朋友一味諂媚的態度與嘴臉。三篇小說極盡諷刺之能,有許多共同之處。從人物形象上來看,三篇文章的主人公均為小人物,而這種小人物不同于市井底層小人物,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小人物”。從手法上來看,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夸張、對比以及戲劇化的敘事方法。
針對這三篇文章,可以設計“小人物”專題探究,主要聚焦于“小人物之變形與異化”“小人物的可悲與可憐”以及“塑造小人物的手法”等幾個方面。將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較閱讀,學生會發現這三位人物身上的共通之處與差異之處,從而發現契訶夫筆下的這三位主人公形成了一個群像,形成了一種類型,這種對人物群像的認知和把握是單篇閱讀很難體現的。這里,就可以進一步引入契訶夫筆下的其他人物,進而引導學生發現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世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人物世界”的探討對于本班學生來說還是具有一定能難度的,主要原因一是課外對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了解不多,更沒有大量閱讀相關小說的經歷,因而只能局限于所給的幾篇文章進行探討,難以深入,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慕課資源的引入。B站視頻“小人物的哀歌——契訶夫短篇小說人物的情感”就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材料,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同時,“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以契訶夫多篇短篇小說為例”這一視頻資源也被引入本次課堂,學生由此認識到契訶夫筆下的這三位小人物都屬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不像圓形人物那樣復雜,但也同樣具有深刻的人性。而塑造何種人物不僅與作家的寫作風格有關,還與小說要營造的社會背景、作家要表達的思想主題有關。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把握一類人,更重要的是開始思考為什么作者要在不同小說中反復塑造相似的形象。
此外,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學生對契訶夫塑造小人物的手法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單篇閱讀中,學生只能粗淺感受到契訶夫下筆諷刺,極盡夸張,而通過群文閱讀學生會發現,這種諷刺夸張顯然已成為作者的慣用技巧,成為契訶夫寫作風格的標志。這時候可以將慕課資源“契訶夫的諷刺藝術”引入,讓學生對契訶夫的藝術風格有更清晰而全面的認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三位主人公身上有著極度相似的性格特點,那就是膽小恐懼。別里科夫與小公務員死于膽小恐懼,瘦子因恐懼成為“變色龍”,但對于主人公們不約而同的膽小與恐懼,學生難以道明原因,即便能夠對作者深意揣摩一二,也難以進入到文本主人公所處的社會環境去觸摸人物心理,簡而言之,只能領會諷刺之幽默,無法領會諷刺之刺痛。而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距離當時的社會環境太遠,而這僅靠教師的講解是難以讓人感同身受的,這時候,慕課的作用也發揮出來了。引入關于當時社會背景的視頻資源,利用生動形象的講解,學生能夠迅速感知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對契訶夫何以不厭筆墨反復創作相似度如此之高的小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進一步思考,小人物身上可鄙之面的背后亦存在著時代的烙印,小人物也有其可憐之處。
群文閱讀相較于單篇閱讀的不同之一在于需要學生擴大閱讀面,需要教師能夠整合引入恰當且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慕課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以短而精的形式盡可能呈現更多的知識內容,在群文閱讀中必能充分發揮作用。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慕課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2020-G-1-4362)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