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摘要:信息化時代方興未艾,其帶來的教學模式對中小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式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德育,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同樣面臨著挑戰和機遇。信息冗雜,良莠不齊,課堂和課下如何使用正確的信息不至于被誤導是挑戰;反之,信息化還帶來了知識獲取的便利性,如何抓住此番機遇,讓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更上一層樓則是機遇。信息的洪流已經撲面而來,我們必須迎難而上,才能造就真正的信息化教育。
關鍵字:信息化;思想政治;法治;教育
一、引言
基于“德育”的重要準則,中小學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對他們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尤為重要。在信息化時代,獲取資源更加方便,教學案例清晰易懂,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更加不可忽視,搞清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高效性對各個學校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尤為重要。
二、教學信息化是什么
“信息化”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誠然,當今社會高度發展,隨著信息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體現,人們把衛星送上了天,建成了空間站;在地面架設光纜,用于通信。從最開始的貝爾電話機到現在的視頻語音郵件等,信息傳送正在變得更加高效、更加多元。
再說教育。從古至今,教育始終是在學堂(或者是學校)展開的,老師教授,學生認真傾聽,再輔以自己的理解。所用工具主要是紙筆和書本,那么今天的信息化教育又有何不同呢?首先是課堂工具,白板、投影儀和計算機可以快捷、清晰地把課堂教學內容呈現出來,而且相比于粉筆在黑板上留下的呆板符號,這種方式更加形象具體,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展望未來,如果學生人人都有一臺電子設備,那么看不到黑板,交作業程序復雜等問題還可以一并解決;再者是教學方式發生的改變,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優化教學模式,把重復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完成,從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教學創新上;對學生來說,知識的獲取也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老師,網絡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同樣也極大地消除了知識傳播的壁壘,學生可以在網上查閱不同的學習資料,加深和強化課堂知識。
三、思政和法治教育的挑戰
3.1.信息冗雜
現在的中小學生幾乎都是00后,自他們記事起,網絡時代就已經來臨了,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經歷過沒有網絡的“純正”時代。網絡這把雙刃劍給他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制造了許多互聯網“垃圾”,稍有不慎就會被帶偏,成為互聯網上的“鍵盤俠”、“杠精”,傳播網絡謠言。如何在這樣嘈雜的互聯網環境中辨別信息真偽,堅守道德的底線,這是學生的難點、是課堂的必修課。
3.2.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與學生不同,很多老師可能知道大學乃至是參加工作后才接觸計算機,他們對多媒體設備即使沒有排斥感,也是很少有好感的。思政老師教學理論基礎深厚,但是部分老師(特別是年紀稍長的老師)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經驗尚缺,不能有效的將理論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造成教學效果不佳。
而一旦老師們認為使用多媒體設備會降低他們的課堂效率,甚至不如自己熟練的傳統教學模式,那么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排斥信息化技術在課堂的應用。如果老師開始產生抵觸情緒,那么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必然是難上加難。
四、思政和法治教育的機遇
有挑戰,必然也會有機遇。信息時代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提高了信息傳送的廣度與深度,每人每天能獲取的信息量呈指數級增長。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知識傳授和品行教育的過程。知識傳授在信息化時代不再只是口耳相傳,品行教育也不僅只是空洞的說教,教育似乎變得這樣容易,仿佛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機遇不容錯過:
4.1.擴大內容供給
以前,受限于信息不發達,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主要是老師自己先學習先進的觀點,再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一些干練的知識點在課上講授。信息化環境下,資源豐富多樣,內容供給必須鍥合學生特點,保證多媒體應用和理論教學相互融和,互惠互通。
從內容方面來看,要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前提,結合時政熱點和學科前沿知識,圍繞新時代思想理論體系,將恰到好處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平臺形象生動的呈現出來,同時注意寓教于樂,推動單向的內容講授想多媒體互動方式改革。
4.2.提高內容質量
之前就討論過互聯網信息泛濫,良莠不齊的問題,我們在避免學生受到“垃圾”信息干擾的同時,更要從互聯網的信息海洋里篩選出優質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說,教學內容的篩查獲取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1)調查了解學生面對的現實問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給他們輸送正確的價值觀;
2)分析了解學生的思想困惑,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思想處在萌芽階段,如果沒有好的引導,特別容易走偏,這個時候提供一些正向積極的教學內容,其意義可見一般;
3)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長于不同的環境,對事物的認知千差萬別,抓住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就能最大化其發展潛能。
4.3.創新教學方式
思政教育的供給和內容都做好了優化,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地把這些內容傳授給學生——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創新。一是要將理論體系融于信息化的多媒體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力;二是創新教學模式,清晰的教學流程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核心內容,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嘗試專題教學等模塊化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正在被廣泛使用,信息化教學會成為也必然成為現代化教學體系中的生力軍,這對廣大教育行業從業者和學生來說,即是機遇也充滿著挑戰,如何在互聯網紛繁復雜的知識海洋里找到屬于自己的避風港,這是我們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信息化教學的浪潮滾滾而來,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為我們的教學活動服務。當然,思政老師們也面臨著信息化教學所帶來的種種困境,比如經驗欠缺,學生抵觸等等,希望大家不懼艱難險阻,在互聯網的領域里開辟出教育的信息化篇章。
參考文獻:
[1]王衛國,曾令輝.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1):60-61.
[2]楊麗麗,戴向云.信息化教學與高校思政教師共同體建設研究[J].福建茶葉,2020(0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