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超 常亞南 張曉杰 胡新磊 牛尚梅 井永法
1.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內分泌二科,河北邯鄲 056002;2.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急診科,河北邯鄲 056002;3.河北省邯鄲市健康管理協會,河北邯鄲 056002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臨床常見慢性病,其并發癥會造成高致殘率、致死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家挺負擔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據調查研究顯示,中國18 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達到了50.1%,只有25.8%接受了治療,而在接受治療的人群中只有39.7%達到或接近血糖控制目標[1-2],因此加強對T2DM 的健康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隨著經濟及科技的發展,移動醫療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3]。移動終端APP 具有獨特的互動性、便利性等優點,從移動醫療中脫穎而出[4]。基于此,本研究將評估移動終端APP 在T2DM 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T2DM 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個性化的健康服務。
選擇2018 年1 月—12 月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100 例T2DM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中關于T2DM 的診斷標準[5];②年齡≥18 歲;③有一定文化基礎及溝通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及操作APP;④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1 型糖尿病;②伴有嚴重心腦肺血管病及肝腎功能不全;③精神異常及意識障礙;④發生了糖尿病相關并發癥;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自我健康管理,對血糖指標進行自我監測及記錄,接受醫生的口頭健康教育。觀察組下載安裝“糖尿病管理”APP,并與醫生終端進行連接,將血糖的監測結果錄入APP,醫生根據患者的血糖指標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指導,定期推送糖尿病健康宣教內容,提供藥物咨詢服務,指導用藥。APP 的主要工作功能見圖1。

圖1 移動終端APP 的主要工作功能
兩組患者均隨訪12 個月,每個月門診檢測一次血糖。檢測兩組患者在干預后6、12 個月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觀察兩組患者在隨訪期間低血糖發生率、再住院率、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糖尿病相關并發癥主要包括: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酮癥、高滲狀態。
應用SPSS 20.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FPG、2hPG 及HbA1c水平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整體分析發現: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之間在不同時間點FPG、2hPG 及HbA1c水平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干預后6、12 個月,兩組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 <0.05);組間比較:干預后6、12 個月,觀察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PG、2hPG、HbA1c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PG、2hPG、HbA1c 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 <0.05。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低血糖發生率、再住院率的比較[例(%)]
觀察組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例(%)]
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早期識別T2DM 高危人群,通過有效的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T2DM 的發生。盡管目前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但目前我國T2DM 的控制不容樂觀。一項調查顯示,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治療比例為41.8%,而農村居民僅為27.6%[6-8]。最近一項研究[9]表明,接受治療的患者,只有一半達到了充分的血糖控制。T2DM 在長期的異常狀態下機體的免疫機制紊亂,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物質水平失調,極易引起各器官功能病變或退化,引發多種并發癥,主要包括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等[10-15],這些并發癥對T2DM 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對T2DM 患者進行科學規范的健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T2DM 自我管理模式是患者定期到醫院取藥和檢查,臨床醫生對患者的管理主要是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基本空白,即使提供生活方式干預,患者依從性極差,而生活方式干預是T2DM 治療的基礎,也是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保證。并且醫院需要較高的人工成本和專用的場地設備,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16-18]。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移動醫療為T2DM 的健康管理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近10 年來移動終端APP 的出現,可實時收集T2DM 患者健康信息并實時監測評估,實時給予風險預警、體質評估、行為建議并實時獲得反饋,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T2DM 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與醫生溝通,獲得健康管理知識及行為提醒[11-12]。有研究[19-21]評價APP 應用于T2DM 管理的效果,發現規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別從使用前的65.7%、53.5%升高至使用APP 后的86.9%、82.3%。有學者[22-25]發現APP 軟件飲食干預后,FPG、2 hPG、糖尿病風險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也有研究[26-29]采用中醫慢病管理APP 對T2DM 患者進行管理,發現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的HbA1c、心理痛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使用移動終端APP 對T2DM 患者進行管理,能夠使T2DM獲益。本研究使用我院自主設計開發的移動終端APP對T2DM 患者進行健康管理,隨訪12 個月,結果顯示,干預后6、12 個月,觀察組的FPG、2hPG 及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移動終端APP 用于T2DM的健康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率。觀察組的低血糖發生率、再住院率及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移動終端APP 用于T2DM 的健康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該移動終端APP 能夠實現患者與醫生的實時互動,實現數據共享,當血糖水平發生異常時,會出現預警,醫生能夠及時處置,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且患者可以通過AAP 上提供的健康知識及視屏訊息,制訂科學合理的服藥時間及飲食安排,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優化,長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避免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改善了預后。
綜上所述,移動終端APP 在T2DM 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并發癥,改善血糖水平及預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將增加樣本量,且將該APP 應用于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中,進一步評估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