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離160年 馬首回家了
「新華社」 2020年12月2日
時隔160年,“萬園之園”圓明園迎來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的回歸。
12月1日,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政府共同舉辦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馬首銅像終回故土,百年夢圓。
據介紹,馬首銅像系乾隆年間鑄造,為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銅像融合東西方藝術理念與設計風格,以分鑄法、失蠟法和鉚接工藝等多種技法制作,是一件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后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
瑞士最高法院撤銷涉及孫楊的裁決
「新華社」 2020年12月24日
12月24日,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官宣,認定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一位相關仲裁員有偏見,支持中國游泳選手孫楊“要求發回重審”的訴請,撤銷此前的仲裁結果,CAS須在更改其仲裁員構成后再次仲裁。
業內律師指出,這意味著孫楊暫時可以正常參加比賽,但關鍵要看重審裁決結果。
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
犯這些罪要負刑責
「人民網」 2020年12月27日
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內容包括調整刑事責任年齡等方面,對社會強烈關注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作出回應。
其中,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事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教育懲戒如何做?
老師拿到“尚方寶劍”
「人民網」 2020年12月30日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于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根據程度輕重,《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后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為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游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嚴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
暫不預扣個稅
「中新網」 2020年12月4日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
該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后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冷靜期不適用于訴訟離婚
「央視」 2020年12月4日
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近日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了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了“冷靜期”。
針對社會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民政部12月4日回應:“冷靜期”只適用于夫妻雙方自愿的協議離婚,對于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離婚并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京東銷售過億品牌中80%屬于中國品牌
「新華財經」 2020年12月30日
京東12月29日發布的2020線上消費市場趨勢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中國品牌商品數量、下單人次、訂單量的同比增幅明顯強于進口品牌,2020年一季度達到30%以上,上半年京東平臺上銷售過億的品牌中約80%屬于中國品牌。
在曾經相對弱勢的母嬰、美妝等品類,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比也穩步上升,在“信任消費”領域實現持續拓展。
預計減負2.5萬億元目標如期完成
《經濟日報》 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即將結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的任務目標能完成嗎?
2020年,在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為維護民生和社會穩定、保住經濟基本盤并實現經濟正增長,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目前,各項政策不斷落地顯效,各類市場主體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企業贏得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3673億元。專家認為,從最新數據看,全年減負2.5萬億元的任務目標可預期完成。
20.43萬億
據滬深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股票總市值達79.72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20.43萬億元,增幅達到34.46%。這意味著,2020年1.76億股民人均獲利11.6萬元。
1.8%
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
16000
商務部消息,為保障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肉類市場供應,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于12月17日組織投放16000噸中央儲備豬肉。
深圳
擬立法整治共享單車亂象
《南方日報》 2020年12月3日
12月2日,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對《深圳經濟特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若干規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征求公眾意見。《草案》擬規定新改擴建道路都要設自行車道,并實施總量規模控制,如經營者超額投放或被罰款50萬元,不及時清理亂停放車輛或被罰款3萬元。
《草案》提出,經營者要維護好車輛行駛和停放秩序,及時處理不能騎行的車輛。可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對用戶不按規定使用和停放自行車等行為進行約束。終止運營前,應將用戶押金、預存金等退還用戶,收回投放的全部車輛,并撤除相關運營設施和設備。如經營者不及時清理亂停放和不能騎行的車輛,將被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經營者未在規定期限內收回違法投放車輛、清理亂停放和不能騎行車輛,或者收回全部車輛并撤除相關運營設施和設備的,作出行政決定的監管部門可以扣押相關車輛;若經催告后,經營者仍不履行,還可以拍賣扣押車輛。
成都
出臺全國首部社區發展治理地方性法規
「四川新聞網」 2020年12月1日
12月1日,全國首部全面聚焦“社區發展治理”地方性法規——《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對物業管理區域治理、院落治理等重難點問題作了專門回應,將本次疫情防控中社區和物業小區的防控作用總結固化為立法規范。其中還特別提出,將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社區智慧服務、智慧安防、智慧治理場景,提高社區服務管理智能化水平,促進社區智慧治理。
《條例》施行后,社區居民將能享受到哪些服務?在“社區服務”專章中明確,將構建“基本公共服務、便民生活服務、特色項目服務、社區志愿服務”的社區服務體系,對培育社會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作出專門規定。
上海
讓快遞小哥“慢”下來
《解放日報》 2020年12月29日
近年來,非機動車安全問題引發關注。尤其在依賴電動自行車工作的外賣、快遞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增多,不乏出現闖紅燈、逆行、闖禁令等交通違法行為。面對這一現狀,上海正通過立法解決。12月2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市民所關心的外賣小哥拼命趕時間送餐等問題均有涉及。
根據草案修改稿,企業要監督駕駛人使用懸掛專用號牌的車輛,做好車輛管理、維護等工作,確保車輛安全性能良好;督促駕駛人上道路行駛時佩戴安全頭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根據交通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配送時間、路線等標準和要求,避免引發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或者交通事故;將車輛、駕駛人信息和違法車輛配送時間、路線等與交通安全管理相關的信息,接入本市非機動車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