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摘要:教育事業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中學教育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的中學教育仍不盡完善,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容忽視,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就需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鑒于此,本文重點論述了“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以期為閱讀教學開拓更為廣闊的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少教多學”;學習成果;閱讀技巧
引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個時間段的閱讀教育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有些教師并未真正花心思在閱讀教學上,且教學理念相對落伍,長時間以來也是重視“教學”,而不是“學”,這樣必然很難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因此,如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就應該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創新,如采用“少教多學”的模式就值得我們大膽實踐,無數案例已經表明“少教多學”確實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且對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十分有益。
1“少教多學”的基本概況
“少教多學”之所以得到推崇,就是因為它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極為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少教多學”的核心概念就是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完美融合,進而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這與以往教師過度強調“教”,而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的模式有著根本區別,這一點已經得到眾多教師的一致認可。相反,“少教多學”模式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則十分有益。具體而言,“少教多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閱讀教學的問題,教師需要注意的只是教會學生正確閱讀技巧,并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同時在課堂上強調交流互動,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可以得到立竿見影的進步,這一點毫無疑問。
2“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少教多學”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一致好評,最為關鍵的就是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消除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抵觸心理,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下更愿意主動參與教學,使他們能有充足的思考空間,這樣一來,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心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因而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閱讀過程中。誠然,“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成功地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閱讀意識,并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在提升閱讀理解力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了更好地開發,從而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1]。
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具體實踐
3.1更新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學習動態
事實上,“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配合,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前,首先就應要求學生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保證后續的教學能夠順利展開。在教育理念這塊,及時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十分關鍵,當然這對于教師而言并非易事。語文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教”,更需要讓學生會“想”,教師只有懂得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會在閱讀學習上形成一個良好的規劃。除此之外,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亦十分重要,教師要想盡辦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并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環節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他們敢于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這樣才能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3.2注重合作教學,培養閱讀興趣
“少教多學”模式還具備一大優勢,即它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其覺得閱讀時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少教多學”的核心價值就體現在它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需做好啟發、引導工作就可以將學生的內在潛力調動出來。最為重要的一點,教師不要去代替學生思考,也不宜一味地讓學生按照教師指明的方向去學習、思考。相反,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這時,“少教多學”就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循循善誘下,課堂教學往往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如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就非常適合課堂閱讀教學。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海》是一篇非常經典的四言詩,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充分表達了曹操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但學生要想完全理解這首四言詩的內涵也并不容易。這時,教師采取分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就很有用處。當然,教師圍繞《觀滄海》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也十分必要,如詩詞想要表達怎樣的深意?而詩詞的核心又是什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引導他們給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再對該詩詞進行一個總結,告訴學生他們對《觀滄海》這首古詩存在的理解偏差或不足,這樣學生在后續的閱讀過程中一定就能帶著自己對詩詞的獨特理解,從而使閱讀充滿情感。
3.3現學現用,強化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學習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學以致用。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本來就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關于閱讀技巧的教學也不能忽視,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無疑是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關鍵。而在這些內容教學完畢后,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絕對不能省去,因為它可以考驗其是否真的具備現學現用、舉一反三的能力,如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或練習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否有所提升,當然在課堂剩余時間還較長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閱讀活動來鞏固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印象,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夯實課堂教學的所學成果[2]。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的《大自然的語言》講述了有趣的物候現象,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要求學生講講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具體的因素。這樣一來,學生對科學小品文就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與理解,也會自發地去探索大自然的諸多奧秘,并且學會用科學原理去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而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去閱讀,往往會有更多美好的沉浸式體驗,這種閱讀經歷必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4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指出,本文所探究的“少教多學”模式顯然非常適合現代初中語文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很好地體驗語文閱讀的快樂、激發語文閱讀的興趣,對自己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與此同時,教師也會因教學方法的改善而受益,可以說實現了雙贏。毋庸置疑,“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是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大重要創新,因而具有很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史艷麗.試析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4):66-67.
[2]陳志陽.基于"少教多學"模式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31(1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