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珠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的關鍵時期,這對小學生今后的學業和日常生活都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結合立德樹人背景,就小學生德育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德育教育
前言:把立德樹人作為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足可見當今教育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正確引導,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所以,我們要逐漸轉變傳統的德育教育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合理的、有效的德育教育理念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發展能力。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的教學現狀
1.小學教育中對學生德育培養不夠重視
在現代小學教育中,有部分老師對學生的品德養成問題缺乏關注,還有部分老師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大,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過分關注,他們會積極地通過不同方式來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但他們對學生的品德養成并非很關注,覺得這樣有可能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甚至教學效果不明顯,所以不喜歡學校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
2.在小學德育中,品德養成的方式較為簡單
在學校課程中進行的德育訓練,往往需要針對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對學生實施更有效的教育培養。不過,實際的學校德育落實方式往往較為單調,并不能構成豐富的模式體系。在課堂中,老師往往僅僅對學生進行品德方面的口頭教導,或是利用某些課堂文章加以教導,而不能結合學校教學的實際要求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時,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不能建立合理的教育聯系,也無法開展緊密的信息交流與配合,因此不利于學校對學生家庭實施合理的德育教育。
二、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的發展對策
1.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建設
德育教學的重點是凈化學生的靈魂,培育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老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道德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著很大影響。為了開展全面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教育工作者們必須首先為自身立德,加強自身職業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設,以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準。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好老師,要進一步擴大教師力量,提升學科水平和思想道德水準,進一步培養好老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心。新時期的小學教師,不但要有較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更要做到為人師表,對職業具有敬愛奉獻精神。當老師掌握了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品質之后,在與學生相處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水準。
2.制訂合理的德育教學目標
小學生的年紀尚小,對事理的了解有也很限,還不能建立較高的道德價值觀,因此制訂德育教學目標時很難顧及到學生間的差別。而且他們的文化基礎、認識范圍、性格特點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制訂相同的教學目標也無法適合于每位學生。所以,在小學德育課程中,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彈性的教育目標。在提出目標的過程中,設定高層次性的目標,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目標,并按照學生的知識規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的展開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對思想道德意識存在有問題的學生定出較低層次的目標,對思想道德意識良好的學生則要定出更高要求,以確保使各個階段的學生均能有所獲益。
3.運用信息化的德育教學方法
由于教育科技日益飛速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手段也廣泛地運用在教育上,這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增強了德育課堂的實效性。在德育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把學生學習能力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品德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友情、朋友教育的課程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通過觀看《海爾兄弟》的動畫片進行教學引導,使學生通過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建立自我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意識,從而增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老師針對學生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品德課堂的印象,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推動學校品德課程的全面建設。
4.注意批評小學生的方式和態度
老師們在實施德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批評小學生的方式態度,并時刻做到以德育人。當孩子們犯錯誤時,老師要做到先仰后抑,并注意談話的語調和用詞。因為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好,難免會做錯事,因而老師的批評方法對德育教學又有著重要影響。老師要時刻注重學生話語的藝術性,利用恰當的話語方式,要先對學生加以贊揚和引導。隨后,再針對具體的事件,用較溫和的語調說明學生所存在的錯誤與缺點,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能進行反省與修正。此外,老師在指責學生時,一定要顧及到學生的自尊,而不能在全班學生的前面大聲指責學生,因為這樣會給學生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同時還會使學生對老師形成抵觸心態,也不利于德育課堂互動的順利開展。
5.重視對小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引導
小學生的個性較為張揚,有著旺盛的求知欲,獲得知識的渠道也較為廣闊,并且善于思考問題。但如果對老師仍然采用傳統的德育方式,則無法產生優秀的教學效果。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在學校教育中要重視對中小學生的人文關愛和心靈疏導工作,這對于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非常關鍵。所以,在學校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老師們要注意在品德教育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積極主動地掌握學生心理知識,積極傾聽學生的心里話,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出發,關心和了解學生,用寬容態度面對學生,讓學生更樂于進行品德教育,把老師視為自己的好朋友,在學生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能積極找老師訴說,以推動品德教育實實在在地深入到學生的心里。
結語: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學科能力和思想道德水準,為學生發揮好的榜樣效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目標,以保障與學生共同發展,并使用了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通過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語氣與心態,并注意到學生的心態,以增強了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能主動地約束自身的言行,自覺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品質,從而推動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明華.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生德育教育探究[J].2020.
[2]陳禹.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4):2.
[3]潘偉新.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