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仁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作為班主任要注重促進班集體的形成,營造出良好向上的班風,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集體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環(huán)境的教育,為其文化課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
引言
小學教育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不是重管理就是重教學,往往兩者不能很好的兼顧。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班主任班級和教學管理能力提出淺顯建議,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期望效應,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教師的期望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教師將這個原理應用到日常班級的管理中,便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增強學生的信任感。教師可以及時地表達出對學生個體、對集體的期望,并將這種期望轉化為學生和集體奮斗的方向,強化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促進班集體凝聚力的增強。
教師在日常班級生活中可以及時地給出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期望。比如在上課之前可以對班級的衛(wèi)生作出一定的評價,面對座位干凈的同學教師可以道:“該同學的座位特別干凈,值得大家學習,下次上課前在保持座位干凈的基礎上再做好課前準備就更好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那我們的班級一定會更干凈、更舒適。”教師通過評價強化學生的優(yōu)良行為,為班級其他成員樹立榜樣,并且教師還通過評價表達出了對學生提出的期許,會促進班級同學的學習,有利于班級成員樹立起共同的目標,營造出更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期望效應的合理運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與關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附屬內驅力,便于班級向更明確的方向發(fā)展,促進班級的集體進步。
二、活用鏈狀效應,發(fā)揮同伴的教育性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鏈狀效應,其意思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存在著相互影響的現(xiàn)象。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就要求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在低年級的學生當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同時,鏈狀效應的影響可以是同伴間的相互促進,也可以是不良學習習慣的蔓延,需要教師的及時評價與引導才會發(fā)揮鏈狀效應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進步。
鏈狀效應的影響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會在同伴的交往中對對方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心理狀態(tài)等多方面都產生影響。在這樣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在座位的安排上可以有所作為。比如教師可以將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與開朗外向的學生安排為同桌,讓其性格上相互影響;可以讓衛(wèi)生不好的同學與衛(wèi)生良好的同學成為同桌,讓其在生活習慣上相互促進。通過座位的安排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優(yōu)化學生身邊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性格發(fā)展、習慣塑造更加具有傾向性,促進學生個體的進步,發(fā)揮同伴之間的教育性,實現(xiàn)教育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注重運用鏈狀效應的規(guī)律,還要注意觀察班級中是否有不良鏈狀效應的產生,要及時地遏制消極思想在班級中的蔓延,營造良好的班風,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三、方法上的指導
學校中最重要的事,恰恰就是發(fā)生在最小的課堂里面的事。班主任進課堂后,其教育者、領導者的角色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和師生共同成長,也才能真正提升班級的教學管理水平。常言道教學有方,教無定法。面對班級教學管理現(xiàn)狀,我們應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實效、高效為追求目標,結合學科特點,推出了各學科教學模式。如語文“識字教學五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讀準字音→針對疑難,小組討論→交流匯報,識字方法→指導書寫,規(guī)范美觀→鞏固練習,牢記心中。“閱讀教學六步曲”:由題質疑,提出猜想→興趣讀文,了解大意→突出重點,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教師點撥→語感訓練,體味表達→讀寫結合,了解寫法。“作文教學五步法”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范文引路,指導寫法→片斷講解,突出重點→理清條理,考慮首尾→互評互改,完善寫作;數(shù)學新授課的“情境探究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探究→應用生活→思維拓展。練習課的“縱深放射性練習”:板書要點,揭示課題→基本練習,承上啟下→拓展練習,綜合比較→拔高練習,培優(yōu)強化。復習課的“總-分-總復習法”:梳理知識點,構建網(wǎng)絡→針對知識點,分項練習→整合知識點,綜合應用;品生﹑品社課:“追求真實﹑貼近生活”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互動→知識建構→遷移發(fā)展;英語課:“互動參與式任務型”教學模式:熱身復習→互動新授→鞏固操練→拓展發(fā)散;科學課:科學探究五步法教學模式: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或猜想預測)→實驗驗證(或尋找證據(jù))→得出結論→應用或拓展;美術課:課堂教學四重奏教學模式:課題導入→講解示范→學習創(chuàng)作→評價展示;體育課: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學模式:引(教師導課)→探(學生自主合作,討論探究學習)→授(教師講解)→體(學生體驗成功)→展(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拓(教材的拓展加深);音樂課:音樂教學六步法教學模式:看→學→唱→編→畫→演。科學的教學模式,為班級的其他任課老師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引導大家聚焦課堂,提高效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三效目標”真正落到了實處。
總結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教學管理重,不應輕管理重教學或者重管理輕教學,只有兩者兼顧,樹立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班級的管理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惠談德育工作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才智,202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