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秀
(滄州師范學院圖書館 河北滄州 061001)
在高校之中圖書館是大型人口聚集的場所,學生往往在圖書館停留的時間是最多的,尤其是期末考試階段,很多人都整天待在圖書館中,并且,圖書館也是高校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知識是無價的,許多重要的文獻和資料都保存在各個高校的圖書館中,其價值不可估量,所以,針對高縣圖書館的應急相應機制,發表一些觀點與看法。
公共安全,是指人們自身與其所在環境所形成的社會中所做出的生產生活、行為行動等客觀事實對外部環境造成的秩序影響。公共安全范圍很廣,其內容包括有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建筑安全等。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是非??膳碌?,它的突發性是危險存在的主要原因,個人或組織機構無法預判其能否發生,不能對它的發生方式和時間、災難程度等方面進行預判和控制,很難精準把握。并且,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往往具有著破壞性和復雜性,其發生條件多是人為或非人為因素的矛盾激化下產生的結果,環環相扣且多變,處置起來也較為復雜,破壞力也較為復雜,易產生多方面的傷害,例如人員傷亡、財物損失、心理傷害等。時間會隨機發生,且可控性較弱。當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以后國,國家機構和社會組織以及政府部門需要緊急調撥各項資源以應對造成的損害后果,處理的結果還會產生相應的連鎖反應,若處理不當造成人員的傷亡,物資消耗過大,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傷害,還會引起社會輿論,人們對其聲討和譴責。尤其是當今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社會和政府的監督者,很容易快速出現負面報道,對社會安定局面造成重大影響[1]。
在面對當今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環境下,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做出了重要規劃,明確要求加快應急機制的建設。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的社會預警體系,提高我國各部門的靈敏性和應急機制的性能,以保障我國的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在高校之中,圖書館作為高校的知識庫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將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考慮到并預設預防措施。作為高校中的公共場所,圖書館在學生在校期間人口密集,發生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概率較高,因此高校應當在圖書館內建立應急相應機制,做出謀劃,積極參與到預防治理中去,做好日常防護措施及相應宣傳,為本校的未來發展和知識保護做出建設,妥善解決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降低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輔助政府、社會做好事件善后工作。高校圖書館不但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也有廣泛的資料來源途徑,平時應做好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基礎資料、相關資料及預防信息的收集并加以分析和利用,為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解決提供有效參考和決策幫助,起到降低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和造成不良影響的作用,盡量減小因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發生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事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經濟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保障社會財產和人們的人身安全,避免資源被大量浪費[2]。
對大學院校來講,圖書館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儲備庫,是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的學習場所。當今的圖書館建設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校改建的圖書館,或許原本是一個會議室或空教室、化學實驗室等,校方為了省時省事,將其改造為圖書館,這種圖書館在建設上就存在著安全隱患,并沒有建立合理的安全應急設施。還有一種是學校建校時獨立建設的圖書館,這種圖書館在建設時就將突發公共事件考慮進建設規劃中,建立的應急安全設施完備。然而,當今的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教研工作,而忽視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校方總是存在僥幸心理,總是認為學校環境是安全的,一些突發性的安全事件不會在校園特別是校內圖書館里發生,并且高校領導對于教育局等部門下達的安全部署也是做做樣子,并沒有落到實處,往往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精神上不去領悟,只顧著更高的成就和學校的名氣[3]。
在應急設施方面,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方面就存在問題,很多高校的圖書館是空房改建的,還有些高校圖書館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樓房,當時的圖書館里建設并不完備,設計者可能完全沒有考慮到安全隱患這一問題,只規劃了空間的使用和采光程度、通風等方面,而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促使網絡時代的來臨,圖書館又增添了很多現代設備,使高校圖書館內增添了電子閱覽室和圖書管理系統等電子科技設備和系統,這些東西的增多使圖書館的用電功率增大,然而校方忽略了供電設施的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線路超過自身能夠承受的負荷。還有些高校圖書館亂設防護門窗,阻塞安全通道,再加上學校對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消防設施不足或老化,沒有一套完整的應急逃生的方案,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4]。
例如:2014年4月27日,位于江夏的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的圖書館就突然發生了火災,這場大火從該樓的二樓一直燒到四樓,消防官兵奮戰了半個多小時才將大火熄滅,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但是這場大火燒毀了許多地質大學建校以來收錄的大量珍貴資料和圖書,許多書籍都是市面上買不到的絕版書籍,對學校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據了解,該樓建筑已有十幾年,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
許多學校對于安全意識的普及并不重視,導致高校內的教師和學生對于校園安全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沒有概念,很多人在提起安全事件的時候都嗤之以鼻,認為這些都是天方夜譚,主觀意識上認為學校是安全的,但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比如,校園食品問題,學校的師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校園暴力,部分同學欺負單個同學并敲詐勒索;圖書館失火,因為安全設施不足等問題,在電壓過高時電路失火等。在種種危險存在的現實中,校園中的人們不應當再固步自封,應當將安全問題重視起來[5]。
學校對圖書館加強管理。高校應當響應上級號召,對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加強并具體化,切實將圖書館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制定工作落實到位,校方領導應加強安全意識,特別是對圖書館的管理,首先要將圖書館的管理機制合理化,針對各項功能和具體事項進行管理體制的構建,明確管理職能,搞好崗位責任制度建設。在校內建立起安全管理應急組織,針對各種突發事件進行預案,并劃分等級,實行主管校長負責制,對學校圖書館的安全問題進行全面管理,高校圖書館要根據館舍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按照預案步驟穩定進行妥善的處理,將事故的危險性和損失程度降到最低,使其得到妥善處理[6]。
圖書館突發安全事件的應急部署。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所有設備設施以及房屋,應當進行定期檢查。面對老舊的圖書館校方應當考慮申請重建或徹底翻新,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應急響應機制的靈活性和應急性。還有一些圖書館設施足夠完善但管理者的意識不強,許多應急工具使用不熟練,針對這一問題,校方應當對應急設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其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對于圖書館的管理,校方應對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廣大讀者普及《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有關知識,增強教師以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應急防范能力,增強了參與應急處置實施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7]。
培養師生的應急安全意識。安全工作無小事,全校師生的安全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獲得的。學校進行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而高校圖書館的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只是一種制度,是對人的一種硬性約束,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自我約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制度的實施,不僅使學生學到了安全知識,而且在高校圖書館中知道如何避免發生事故,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在危急關頭知道如何自救與救人,這對學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例如:學校應當在圖書館內進行安全演習,為了達到演習的真實效果,學??梢耘R時決定,設計預案,緊急拉響警報,觀察并了解學生的真實反應,以便于針對學生反應找出不足和欠缺考慮的方面,真正的提高并加強安全意識。
總而言之,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高校是我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小期間的安全是高校重點注意的事項,高校圖書館的應急響應機制意義重大,它不僅僅保護著學生的安全,也守衛著高校的知識儲備庫,制定一套完整的應急響應機制的可以減少突發事件所帶來的損失。只有強化了意識,建立了機制,才能將危及降至最低,為全校師生一共一個安全舒適的讀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