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撫順市職業病防治院內科,遼寧 撫順 113000)
心律不齊指心跳或快或慢,主要是由于心臟自律性異 常,或傳導發生障礙引起,誘發原因主要是患者情緒出現明顯起伏,人體新陳代謝出現異常,或服用其他藥物對心臟功能造成干擾,均有可能導致心律不齊。該癥狀多見于心臟病患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變患者均有可能出現心律不齊癥狀[1]。心律不齊發生后,部分由情緒異常、新陳代謝異常誘發癥狀的患者,可以不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只需穩定自身情緒,調節新陳代謝即可恢復正常,但是多數患者存在心臟病,需要使用治療心律不齊的藥物進行干預[2]。臨床用于治療心律不齊的藥物較多,常用藥物包括胺碘酮、美托洛爾、普羅帕酮、索他洛爾等,臨床研究發現,使用低劑量索他洛爾效果顯著[3]。本研究旨在探討低劑量索他洛爾與普羅帕酮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治療的60 例心律不齊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律不齊,未合并其他癥狀,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無研究涉及使用藥物相關禁忌證,無精神類疾病,愿意配合用藥流程,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52~74 歲,平均(63.85±5.71)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52~74歲,平均(63.61±6.9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普羅帕酮(鹽酸普羅帕酮片,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108,規格:50 mg/片)進行治療,口服,每天3~4 次,每次50~100 mg,若效果不佳,每隔5天左右可以增加50 mg的用藥量,但是日用藥量不得超過900 mg。
觀察組使用低劑量索他洛爾(鹽酸索他洛爾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448,規格:80 mg/片)進行治療,口服,每天2 次,每次40 mg,持續用藥1 周后,若效果不佳,則每次用藥量增加40 mg,可持續增加,但是單次最大用藥量不得超過120 mg。
所有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月后評價治療效果,治療期間不得聯合其他治療心律不齊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心悸、胸悶等表征完全消失,QT 離散度數據恢復到正常區間,為顯效;心悸胸悶等表征改善,未對生活造成影響,QT離散度數據較病前改善50%以上,為有效;表征無明顯改善,QT離散度數據有輕微改善或是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后,檢測QT 離散度數據,正常值為30~50 ms。③記錄治療期間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頭暈、嘔吐、消化不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n(%)]
2.2 兩組治療前后QT離散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QT離散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QT離散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QT離散度比較(±s,ms)Table 2 Comparison of QT disper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QT離散度比較(±s,ms)Table 2 Comparison of QT disper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s)
?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心律不齊臨床主要表現為心悸、心跳速度變慢、不規則心跳等,但是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只有在發病過程中才能感受到異常。若患者本身存在嚴重疾病,如心肌病、風心病、冠心病等,則會有明顯可感的癥狀,主要包括胸悶、頭暈、氣急,嚴重者可能出現抽搐、昏迷等癥狀[4]。病情較輕時,患者尚可自由活動,日常工作、學習等也不會受到限制,病情嚴重者,必然干擾日常生活,心律不齊的主要危害是影響血液循環、可能導致猝死等,長期發展極有可能威脅生命安全。心律不齊有多種類型,如竇性心跳過緩;期外收縮、早期收縮;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竇性心跳過速等。竇性心跳過緩、竇性心跳過速較好檢測,只要檢測心跳指標就可以發現異常,正常人心跳每分鐘60~100次,只要維持該指標可以保障正常的血液循環,若低于每分鐘30次,或超過每分鐘100次,則會出現明顯異常,需盡快就醫[5]。心律不齊治療方案較多,電擊治療、藥物治療、射頻消融治療、手術治療等均可取,但是相對其他治療方案而言,藥物治療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因其他方案存在一定入侵性,而藥物干預相對安全,且刺激性較小。臨床上應用藥物較多,普羅帕酮、索他洛爾應用效果較為突出,但是用藥方案尚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探討,制定更為安全有效的用藥方案。
普羅帕酮是較為高效的膜抑制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夠降低心肌興奮性,對于防治異位搏動、心動過速等癥狀效果顯著。該藥物經口服后,吸收率較高,基本可以達到95%左右,首次用藥生物利用度為4.8%~23.5%,長期用藥,生物利用率會有所提高??诜蠹s30 min即可發揮效果,2~3 h后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可持續作用6~8 h,但是有效血藥濃度存在個體差異,臨床上可以適當改變治療方案。藥物最終經肝臟代謝,代謝產物多數由腎臟排泄[6]。藥物不良反應較少,主要是心血管、胃腸道、神經系統異常,諸如心動過緩、傳導阻滯、食欲下降、嘔吐、頭暈目眩等,胃腸道、神經系統異常,停藥后即會消失,無需干預措施,若是心血管異常,需要盡快停藥,并使用藥物進行調節,偶有肝功損傷和白細胞減少情況,需密切關注[7]。此外,還需控制用藥量,藥物過量會出現中毒反應,根據臨床數據顯示,血藥濃度超過1 000 ng/mL 會導致中毒,對患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以及中樞神經造成損傷,一旦發生中毒現象,需盡快促進藥物排泄。該藥物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起效時間極快,且可以持續作用較長時間,臨床上也將普羅帕酮列為治療心律不齊的一線藥物。
索他洛爾屬于β-受體阻滯劑,也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對于心房纖顫、心房撲動等有較好效果,藥物作用于人體,能夠抑制腎素釋放,從而起到減少心肌耗氧和做功的目的,最終控制心律不齊。一般采取口服用藥方式,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率在90%以上,2.5~4 h 達到血藥濃度峰值,2~3 d達到穩態濃度,需要注意,由于食物會對藥物吸收造成影響,服藥時間應與吃飯時間錯開[8]。藥物在人體內不與血漿蛋白結合,無代謝過程,最終經腎臟排泄,多數以原型隨尿液排出,因此,在用藥時需要特別關注腎功能,對于腎功能下降者,需要減少用藥量[9]。相對于普羅帕酮而言,該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主要有暫時呼吸困難、頭痛、眩暈等,嚴重者還有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等。為提高藥物應用安全性,臨床上采取低劑量用藥方案,低劑量能夠有效避免用藥過量造成的不良反應,保障用藥的安全性[10]。索他洛爾除了具有抗心律失常效果外,還有抗心絞痛、降壓的效果,對于一些合并癥也能發揮較好效果。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索他洛爾和普羅帕酮均可聯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但是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情況,就普羅帕酮而言,聯合抗心律失常藥物,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聯合降壓藥則可以提高降壓效果,而索他洛爾與排鉀利尿劑合用會增加低鉀血癥的發生率,與Ⅰ類抗心律失常藥合用,必須慎重,因此在用藥階段,必須明確藥物特點,避免錯誤用藥。需要注意,藥物治療并非唯一方案。若是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情較為嚴重,建議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目前應用電燒手術可以有效改善心律不齊癥狀,雖存在失敗案例,但多數是由于未能完全燒掉異常的神經組織。對于已發生休克或將要休克的患者,建議盡快進行電擊治療,待到心跳明顯恢復,使用藥物干預,觀察一定時間后考慮是否進行手術。另外,心律不齊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無法根治,藥物治療期間不能擅自停藥,必須堅持服藥,并定期到院復查,檢查病情改善情況,并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同時,要調節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調整日常飲食,確保病情能夠充分改善,降低風險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QT離散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QT 離散度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發生藥物所致不良反應均較少,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低劑量索他洛爾治療心律不齊效果顯著,患者QT 離散度明顯縮短,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