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碩,張健,安立輝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外科,遼寧 沈陽 110003)
作為一種軟組織纖維化類疾病,瘢痕疙瘩可突破原有創面或切口范圍,持續向外擴展、浸潤,影響全身狀態。局部摩擦、外傷、皮脂腺瘤等因素均可能導致瘢痕疙瘩的產生[1]。耳垂、骨柄、肩三角肌部為瘢痕疙瘩常見的發病部位[2]。瘢痕疙瘩不僅導致外觀畸形,還會引發疼痛、瘙癢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藥物、手術為耳垂瘢痕疙瘩常用的治療手段。對耳垂瘢痕疙瘩病情較輕患者,可通過藥物控制疙瘩生長,抑制疾病進展,而對于耳垂瘢痕疙瘩直徑較大者,則需實施手術切除,但手術對機體創傷較大,單獨使用預后效果較差[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綜合治療耳垂瘢痕疙瘩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58 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根據治療手段不同分為手術組和綜合組,每組29 例。綜合組男16 例,女13 例;年齡20~50歲,平均(29.16±3.89)歲;左耳11例,右耳11例,雙耳7例;首次發病13例,復發16例;耳垂前17例,耳垂后12例;疙瘩直徑1~2 cm,平均(1.11±0.41)cm。手術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18~47 歲,平均(28.35±4.25)歲;左耳14 例,右耳10例,雙耳5例;首次發病14例,復發15例;耳垂前10例,耳垂后19 例;疙瘩直徑1~3 cm,平均(1.74±0.75)cm。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耳垂瘢痕疙瘩臨床診斷標準[4];②無手術禁忌證;③臨床資料完整,可參與研究;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過敏體質及多種藥物過敏者;②合并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③合并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④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手術組給予手術切除治療。術前口服羅紅霉素膠囊(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45,規格:50 mg/粒)消炎,每次100 mg,每天2次。碘伏對耳垂瘢痕疙瘩消毒,局部麻醉,查體明確瘢痕直徑。對直徑1 cm以下瘢痕疙瘩,直接沿疙瘩邊緣做1~2 cm 切口,清除硬結組織;對直徑1 cm以上瘢痕疙瘩,于疙瘩蒂部處作一矩形或梭形切口,于距疙瘩邊緣約2 mm處切除瘢痕組織,游離皮下邊緣,止血,在皮膚無張力張貼下,使用5-0可吸收縫合線及6-0非吸收縫合線縫合切口。術后給予2~3 d廣譜抗生素抗感染,術后叮囑患者患處勿沾水,避免受壓。術后7 d拆線。
綜合組在手術組治療基礎上,術后加用中西藥物。術后靜脈注射20 mg 地塞米松(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399)消炎,使用無菌紗布,以加壓法包裹受傷耳廓及耳乳,24 h 后更換紗布,并使用雙層頭套包扎。術后5 d,再次在術區注射20 mg地塞米松及50 mg 2%利多卡因(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147)鎮痛。術后10 d,拆線,再次注射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間隔2周注射1次,注射3 次后,調整注射時間為每月1 次。連續注射6 次。術后第2周,根據患者疾病進展、體質及脈象,選擇復元活血湯治療。藥物配方:柴胡30 g,瓜蔞根、當歸各15 g,紅花10 g,甘草8 g,穿山甲、桃仁各5 g,黃酒100 g。以水煎服至300 mL,早晚溫服,3劑為1個療程,連用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使用溫哥華瘢痕評估量表評估治療前后的瘢痕情況。包括色澤、血管、柔軟性、厚度、疼痛、瘙癢6個維度,總分0~18 分,分數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嚴重。②使用簡易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比較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共0~10 級,分別對應0~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③自制修復美觀效果調查問卷表,從面容改善、色澤、外形、自信心4個方面設置問題,共20個問題,每個維度0~25分,總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美觀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及VAS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瘢痕及VA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下降(P<0.05),綜合組治療后的瘢痕及VAS 評分均低于手術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修復美觀效果比較 治療后,綜合組的面容改善、色澤、外形、自信心評分均高于手術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及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ar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及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ar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
表2 兩組修復美觀效果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a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2 兩組修復美觀效果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a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
皮損部位在愈合過程中膠原代謝失常,細胞處于持續性亢進狀態,致使膠原纖維過度生長,引發瘢痕疙瘩。耳廓為瘢痕疙瘩的多發部位,打耳孔為主要誘因。耳垂組織柔軟,血液供應豐富,細胞組織具有較強的抗感染力及成活率,且耳垂色澤與面部皮膚相似度較高,根據疙瘩范圍確定手術,可準確切除疙瘩,行減張縫合,能有效降低耳垂肌肉張力,減少耳部組織損傷[5]。術后給予紗布局部加壓包裹,可減少耳部出血,抑制纖維細胞增殖,增加膠原酶表達,縮小瘢痕。膠原纖維在術后1周的活躍度較高,感染風險較高。地塞米松為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局部循環、抗炎、抗過敏、止痛、止癢作用。利多卡因為酰胺類局麻藥,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具有鎮痛、抗驚厥作用。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干擾膠原纖維增生,增強細胞膜通透性,發揮消炎、抗感染作用[6]。
中醫認為,瘢痕疙瘩是由先天因素或外傷所致,根據辨證分型可分為氣滯血瘀、血燥經傷、氣虧陰虛等型。認為體內邪毒不排,濕熱淤積,引發血液凝聚,形成腫塊。本研究選用的復元活血湯包括柴胡、瓜蔞根、當歸、紅花等藥物成分,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絡等作用。方中柴胡可解表退熱,疏肝解郁;瓜蔞根可清熱瀉火,消腫排膿;當歸可補血益氣;紅花可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具有行氣活血、養氣生津、暢通氣血之功效。現代藥理試驗亦證實,復元活血湯可提升機體免疫力,改善血流動力學,暢通經脈氣血,有效縮短病程,促進康復。手術與中西藥物配合治療耳垂瘢痕疙瘩,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縮短康復進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綜合組的瘢痕及VAS 評分均低于手術組(P<0.05)。提示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對改善機體瘢痕狀態,降低患者疼痛度,提升患者治療舒適度,促進癥狀改善有積極作用。手術采用無張力縫合方式,可有效去除耳垂疙瘩,改善瘢痕狀態,降低畸形率。中西藥物可加速機體康復,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創面愈合。同時,綜合組治療后的面容改善、色澤、外形、自信心評分均高于手術組(P<0.05)。進一步證實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通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優化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容美觀度,提升其生活質量。馮雨苗等[8]研究發現,給予手術切除的患者,治療后瘢痕評分為(8.23±1.79)分,VAS評分為(4.21±1.54)分,面容美觀度評分為(70.89±4.28)分。而給予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治療的患者,治療后瘢痕評分為(2.11±0.96)分,其VAS評分為(1.15±0.43)分,面容美觀度評分為(86.74±5.39)分,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證實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綜合治療手段對耳垂瘢痕疙瘩有積極的臨床療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均較突出。
綜上所述,耳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加中西藥物可有效改善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狀態,降低患者疼痛度,促進患者面容改善,提升療效,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應用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