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棗莊礦業集團棗莊醫院超聲科,山東 棗莊 277100)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 歲婦女,子宮黏膜下肌瘤是指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宮內膜面積,且在宮腔內占位,對經血排出具有一定阻礙,常常導致患者出現痛經、月經量多、周期紊亂等癥狀,甚至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等反應,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1]。因此,早期診斷、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是臨床檢查該病常用手段,主要包括經腹超聲與經陰道超聲兩種類型,具有無創、可重復操作、費用低等優勢,被臨床廣泛應用[2]。但是二者的診斷價值存在一定的差異,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經腹聯合經陰道超聲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70 例疑似為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年齡23~68 歲,平均(47.23±3.58)歲;絕經44例,未絕經26例;所有患者均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量多、經期紊亂、貧血、不孕等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給予經腹超聲以及經陰道超聲檢查,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無精神異常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Voluson 730型超聲診斷儀及飛利浦公司生產的iU22 型超聲診斷儀,腹部探頭頻率為3.5~5.0 MHz,陰道探頭頻率為5~9 MHz。經腹超聲檢查時叮囑患者充盈膀胱,取仰臥位,個別急需檢查的患者,通過尿道管注射約300 mL 0.9%氯化鈉溶液幫助其充盈膀胱,探頭置于恥骨聯合上方,進行多切面掃查,仔細探查患者子宮情況,包括子宮大小、是否有包塊、包塊的大小、位置等情況,仔細記錄相關數據。經陰道超聲檢查:檢查前叮囑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將無菌的醫用耦合劑涂于探頭表面,達到潤滑作用,然后套上雙層的避孕套,將探頭緩緩置入陰道中,仔細觀察子宮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探查并觀察子宮特征,包括子宮大小、位置、子宮內膜肌層、肌瘤大小、位置以及與宮頸內膜之間的關系。觀察并記錄肌瘤蒂部血流動力學情況等情況。所獲取的圖像均由2 名專業的醫師閱片,若出現意見不同,則共同商討得出最終結果。檢查完成后,隨訪記錄手術病理結果。
1.4 觀察指標 以病理結果作為診斷的金標準,比較經腹超聲、經陰道超聲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并比較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病理結果 70 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診斷為子宮黏膜下肌瘤52例,其他18例患者中有10例為肌壁間肌瘤、5例為子宮漿膜下肌瘤、3例為宮頸肌瘤。
2.2 經腹、經陰道超聲及聯合診斷結果 二者聯合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準確度95.71%、靈敏度98.08%均高于經陰道超聲(87.14%、92.31%)、經腹超聲單獨診斷結果(71.43%、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者聯合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特異度88.89%與經陰道超聲72.22%和經腹超聲55.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經腹、經陰道超聲及聯合診斷結果Table 1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nd combined diagnosis results

表2 經腹、經陰道超聲及聯合診斷價值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nd combined diagnosis
子宮黏膜下肌瘤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確,因肌瘤好發于生育年齡段,絕經后萎縮,常認為其與女性性激素有關。臨床多表現為經量多、經期延長、貧血、不孕等,對女性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3]。可見,給予該患者早期有效的診斷及治療,對促進其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超聲檢查是目前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常用方法,其可根據組織影像學特點及回聲特征,對組織特點及形態作出有效評估,有效提高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準確率,其中最常見的方法為經腹超聲和經陰道超聲[4-5]。經腹超聲具有操作簡單、用時短、探頭頻率低、范圍廣等優點,在檢查時可以進行多切面掃查,清晰顯示病變組織位置及形態,在診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但是其單獨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如經腹超聲易受到腹部脂肪、膀胱充盈度、腸道脹氣等因素的干擾,影響影像清晰度,進而影響診斷準確率。此外,經腹超聲需要充盈膀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影像的清晰度[8]。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及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經陰道超聲因其具有探頭頻率高、分辨率強、視野廣等優勢,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與經腹超聲比較,其探測視野更大,能夠有效提高圖像的分辨能力,可清楚觀察到子宮情況,有助于操作者更加清晰的了解肌瘤形態、大小、位置等信息,進而提高診斷的符合率[9]。此外,經陰道超聲干擾因素較少,無需患者充盈膀胱,且不會受到腹部脂肪、腸道脹氣等因素的影響。加之經陰道超聲探查的部位更接近于陰道穹窿,與子宮距離較遠,不易受到周圍組織影響,有助于及時發現宮腔內病變,且研究顯示,經腹聯合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10]。本研究結果顯示,二者聯合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準確度、靈敏度均高于經陰道超聲、經腹超聲單獨診斷結果,且二者聯合診斷特異度略高于經陰道超聲、經腹超聲單獨診斷,表明二者聯合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具有更高的價值,可提高準確率。
綜上所述,經腹聯合經陰道超聲在子宮黏膜下肌瘤檢查中具有較高診斷效能,可為臨床提供診治重要的參考價值。